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实践论》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样,反对离开以实践为基础的主客体关系抽象地把握哲学基本问题,主张在主客体关系内部建立主客体之间的真善美的静态统一,自由和必然的动态统一;主张通过实践而不是通过思辨或推理,来确证彼岸世界的存在,建立以范畴演变史为形态的哲学世界观。这样的哲学,只能是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或实践的唯物主义

  • 标签: 哲学 实践 毛泽东 《实践论》
  • 简介:拉敏·贾汉贝格鲁(RaminJahanbegloo),1956年生于伊朗,1974年进入法国索邦大学学习政治哲学,师从保罗·利科、柯奈留斯·卡斯托里亚蒂斯等著名哲学家,并与英国以赛亚·伯林和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交往甚密,曾进入哈佛大学从事伊斯兰哲学研究,现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教授,致力于推动跨文化对话和非暴力主义研究,先后出版著作20余部,其中已翻译成中文并最为中国知识界熟悉的有《伯林对话录》等。

  • 标签: 人道主义本质 伊斯兰人道主义 伊朗裔
  • 简介:当前,恐怖主义组织和分子有更多的途径获取核材料、核技术与核武器,从而实现核武器与极端恐怖势力的结合,演化成为核恐怖主义组织。组织严密的理性核恐怖主义组织不必把直接使用核武器当作他们的最优先偏好,而可能像国家一样把核武器当作战略手段来实现他们的政治意图。面对着潜在严峻的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恐怖威胁,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构建一个普遍、高效、权威的全球防范体系。

  • 标签: 核恐怖主义组织 地区防范机制 核恐怖主义全球防范体系 国际原子能机构
  • 简介:沃兹涅辛斯基是苏联著名经济学家。他既有自己独到的经济理论,又有领导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他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概念界定,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学说。他认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总要服从国家为该时期提出的一定目标。无产阶级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对计划的重要指令,而计划本身则是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体现。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他认为,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是党和苏维埃国家在过渡时期的全部斗争的内容”。

  • 标签: 沃兹涅辛斯基 政治经济学 苏联 经济理论
  • 简介:肯尼迪政府上台后调整了对印尼政策,在促成西伊利安争端和平解决之后,在印尼发起了新的一轮外交攻势,试图抓住当前美印(尼)关系的转机,通过经济手段加强印尼与西方联系的纽带,把印尼注意力由国际事务转向解决国内问题,以促进改造印尼民族主义。影响印尼政治构成和国内外政策的长远目标。这一时期,美国改造印尼民族主义的政策,英国维持在东南亚的势力与影响的目标,以及苏加诺在地区内部消除一切殖民主义残余的努力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难以调和的矛盾。印尼苏加诺政权对于来自美国的压力也不会轻易就范。肯尼迪政府的对印尼政策不免于以失望告终。

  • 标签: 美国外交 肯尼迪政府 美印(尼)关系
  • 简介:爱国主义作为俄罗斯传统的民族价值观,在苏联解体初期曾遭受猛烈冲击和严峻挑战,在青少年价值观体系中一度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自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对独立初期被忽视的爱国主义教育重新予以重视。俄政府采取多元途径,将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培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积极在青少年中重构爱国主义价值观。总体而言,俄罗斯重构青少年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努力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后续同样面临不少挑战。长期看来,重构青少年爱国主义价值观是俄罗斯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团结统一国家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俄罗斯 青少年 爱国主义 价值观
  • 简介:冷战背景下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将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下的中国妖魔化,污蔑其对印度构成安全威胁。中印边界战争加剧了印度民族主义势力的安全担忧。在狭隘民族主义思维作用下,印度英文媒体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及中印关系进行大量负面报道,在印度社会掀起持续的反华逆流。囿于对华安全上的认知偏见和国内政治中的民粹主义风气,印度人民党以"中国威胁"为由对华持强硬立场,对印度的对华安全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印关系遭受挫折。

  • 标签: 印度教民族主义 印度 中国 安全 政策
  • 简介:尽管印度并非米尔斯海默所界定的大国,但并不妨碍印度在对外关系中采取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外交策略.从历史传统来看,印度主要采取借势战略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借势战略之所以成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不仅在于其为获取权力服务,还在于特别重视军事能力的准备与运用.通过审慎分析可以发现,借势战略的收益受诸多变量的影响,其中尤以地缘优劣、国家能力强弱权力权重、国际制度、队友考量、目标或非目标等影响最为突出.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正是其对进攻性现实主义借势战略策略的运用,在该借势战略框架中印度为施动者,针对目标为中国,借势对象为美国、日本,收益目标包括安全发展与权力,手段则重视军事能力的准备与扩张.正是基于借势战略,印度与美日的海洋安全互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在推动印太地缘政治形态、共同应对中国的海洋“挑战”多边联合军演制度化、军事装备与技术贸易等方面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根据借势战略收益的框架进行分析,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的借势战略收益是复杂的,大致可以分为正向收益、不确定性收益和负向收益.于中国而言,对印度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好相关防范.

  • 标签: 印度 美国 海洋安全 借势战略 进攻性现实主义
  • 简介:本文着重论及印度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实际上提出了印度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命题。由于它不但涉及马列主义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而且对研究和评价印度社会性质至关重要。因此本刊希望就此展开讨论。独立后,印度同其它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国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印度政府广泛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紧对经济生活及其有关的各个领域进行干预,从而给战后印度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由于“印度国家资本主义”问题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例如,它是这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其原因何在?它有啊些表现形式和特点?其作用如何?前景怎样?这些都是研究战后印度经济、政治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将战后印度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概括如后,以期引起进一步地讨论和研究。

  • 标签: 印度政府 国家资本主义 印度经济 表现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公营企业
  • 简介: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哲学教材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其主流应当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此我们哲学理论工作者要加以坚持

  • 标签: 哲学教材 传统 改革
  • 简介: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体系结构和单位施动者之间是相互构成关系,进而进一步影响施动者的对外行为。由于冷战后体系结构变化和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变化,在这两个因素影响下,俄罗斯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冷战后俄罗斯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分为两个层次:双边层次和俄罗斯与东盟的多边层次。

  • 标签: 建构主义 俄罗斯 东南亚 外交
  • 简介:中国与越南、老挝这两个东盟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交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这种政治交往加深彼此了解,增进友好互信,扩大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各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升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越、中老的政治交往也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矛盾和分歧有待解决。

  • 标签: 中国 东盟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交往实践
  • 简介:自2011年以来,中东局势的剧变特别是“伊斯兰国”的兴起,吸引了数万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奔赴伊拉克和叙利亚参与战事.随着“伊斯兰国”日渐溃败,此波规模空前的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转移和回流,将对国际安全造成深远的影响.仅从这些人员个体性的角度,难以全面评估此类安全威胁.应在“伊斯兰国”全球战略布局、本土恐怖组织结合当地议题的发展与重组以及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活动网络的联结等三个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三个层面的表现中,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安全风险.一是两地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规模庞大,而且大多成为“伊斯兰国”及其部分分支的主力,并在世界各地多次发动恐怖袭击;二是组织性较强,“伊斯兰国”的效忠组织及分支将成为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回流及恐怖活动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三是他们的转移和回流,不仅推动“圣战”萨拉菲主义等暴力极端主义的渗透,而且将提升俄罗斯及中亚恐怖主义的国际化水平.所以,如何增强上海合作组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的反恐能力及合作水平,施行针对回流的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改造政策,对于维护地区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 人员转移 人员回流 安全威胁 俄罗斯安全 中亚安全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现代化浪潮已其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世界各个角落。其中既有德、意、俄、日等国在国家政权强力推动下自上而下的现代化运动,也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宗主国的统治下,因掠夺原料和扩大市场的需要使这些地区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畸变...

  • 标签: 甘地 现代化 反工业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通过宗教改革和社会运动逐步实现了政治复兴.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政治复兴严重影响了印度的政治发展进程.除去经济改革因素的影响,政治、社会和宗教等方面的变化无疑在这个复兴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印度教民族主义是印度历史变革的产物,并日益参与到印度的政治多元格局中去.其极端主义趋向将影响印度政治发展的格局.

  • 标签: 政治发展 印度教民族主义 宗教改革 极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