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采用胺基修饰的石墨烯氧化物作为新型固相萃取剂,对镉(II)、铜(II)、镍(II)、锌(II)、铅(II)等重金属离子进行了萃取研究。研究了 pH 值、流速、洗脱液种类、浓度、体积、穿透体积以及潜在干扰离子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镉、铜、镍、锌、铅的萃取率大于97% ,镉、铜、镍、锌、铅的检测限分别为0.03、0.05、0.2、0.1和1μg l-1,对这些离子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78、142、110、125和210mg g-1。这种氨基功能化的石墨烯氧化物包括拥有属性热重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食品样品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5.8-100.0% 之间。这项工作不仅为样品预富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揭示了改性石墨烯作为分析过程中优良吸附材料的巨大潜力。

  • 标签: 原子吸收光谱 食品重金属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本案利用废旧轮胎加工制作的橡胶粉制备橡胶沥青,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把旧水泥路面裂缝处基层位移引起的应变消散在夹层内,有效地削弱基层裂缝处沥青面层的应力集中现象,同时能起到封层的作用。

  • 标签: 反射裂缝 橡胶沥青 应力吸收层
  • 简介:摘要:干法烟气脱硫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是在引进国外先进的干法脱硫工艺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CFB-FGD)技术的基础上经不断完善、改进,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干法脱硫技术,它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脱硫效率高(大于90%)、投资小的特点。循环流化床烟气干法脱硫技术是目前商业应用中单塔处理能力最大、脱硫综合效益最优越的唯一一种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 标签: 干法烟气脱硫 循环流化床吸收塔(CFB-FGD) 烟气脱硫技术
  • 简介:摘要:工业废水在未经处理或是处理不达标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河流、土壤中,会导致河流水、地下水中铜、铅、镉等重金属的含量超标。由于重金属很难降解,进入人体后难以通过正常代谢排出,久而久之引发蓄积性中度,包括手脚麻木、关节疼痛,以及神经异常、癌症等。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做好水质检测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各类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可以为水处理提供必要的参考,进而保障用水安全。

  • 标签: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重金属 样品处理 灵敏度
  • 简介:摘要:不同类型的重金属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如铅中毒会对胃肠道、肝肾等部位产生损害,汞中毒会对神经系统等部位产生损害,铬中毒会对肝肾、口腔等部位产生损害。为了避免人们摄入过量的重金属元素,必须要对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其含量处于安全范围。目前,相关人员主要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食品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准确检测,并根据其含量判断该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 标签: 原子吸收光谱法 食品 重金属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在改善提升电厂水质化学监督工作实施质量过程中,借由引入运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技术方法实现对分光光度法的替代运用,能够在同时具备准确性特点和快速性特点条件下,检测确定电厂机组设备系统循环水质中包含的铜元素和铁元素,确保火力发电厂水处理技术工作顺利获取良好效果。文章将会围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法在电厂水质检测中的应用,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法 电厂水质检测 应用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依据《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75-87)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的铜,根据分析过程,对其不确定度来源进行量化表述,来评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铜的不确定度。

  • 标签: 原子吸收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前,大众生活水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与此同时大众饮食更加多样化,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重要话题。有些供货商为了使利益最大化,在食品中添加了重金属,从而改变食品整体效果,最终给大众身体产生了损害。基于此,我国相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增强了食品重金属检测强度,原子吸收光谱法为普遍利用的方式之一,此方法具有敏捷性强、检测种类多样化、应用范畴广等优势,已全方位投入到食品重金属检测实践中。

  • 标签: 原子吸收光谱法 重金属 检测 应用探究
  • 简介:摘要:保护土壤环境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对土壤环境的监测,而原子吸收光谱法因其分析范围较为广泛,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且检测灵敏度较高,在土壤环境的实践监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基于此,本文先是概述了原子吸收光谱的分类,分析了土壤样品的具体处理方法,并着重探讨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仅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土壤环境监测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8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DCB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术后再狭窄情况,动脉狭窄程度>50%定义为再狭窄。临床随访观察患者有无再发责任血管区域缺血事件发生。所有患者根据动脉狭窄部位分为前循环组(30例)和后循环组(18例),比较两组在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卒中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48例患者共51处颅内动脉狭窄采用DCB进行治疗;DCB的到位率为98.0%(50/51),术后残余狭窄程度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22.5%(25.0%),与术前的狭窄程度[80.0%(2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45,P<0.001)。围手术期发生卒中2例(4.2%),无死亡患者。46例患者的影像学随访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5.5(5.0)个月,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为4.3%(2/46),症状性再狭窄的发生率为2.2%(1/46);48例患者均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8.0(6.0)个月,发生缺血性并发症2例(4.2%),包括责任血管供血区域的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1例。前、后循环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卒中发生率及再狭窄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无论病变位于前、后循环,采用DCB行血管成形术均相对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 药物涂层球囊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对比普通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同时查阅心血管专业相关网站。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9月。收集关于DCB对比普通球囊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613例患者,其中4篇文献达到低度偏倚风险,其余3篇达到中度偏倚风险。荟萃分析结果显示,DCB组和普通球囊组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R=0.65,95%CI 0.39~1.08,P=0.10)、心肌梗死(RR=0.68,95%CI 0.25~1.80,P=0.43)、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RR=0.94,95%CI 0.53~1.67,P=0.8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B组的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少于普通球囊组(WMD=-0.25,95%CI -0.41~-0.09,P<0.01)且分支血管再狭窄发生风险较普通球囊组低(RR=0.47,95%CI 0.22~0.98,P<0.05)。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所纳入国内文献和国外文献在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分支血管再狭窄上得出的结论有差异:国内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示DCB治疗后发生分支血管再狭窄的风险较普通球囊低(RR=0.29,95%CI 0.15~0.57,P<0.05),而国外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国内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示DCB组的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少于普通球囊组(WMD=-0.32,95%CI -0.51~-0.13,P<0.05),而国外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结论在冠状动脉原发分叉病变治疗中,与普通球囊相比运用DCB有降低分支血管再狭窄率、减少分支晚期管腔丢失的可能,但鉴于目前已发表研究的数量、质量及结果,仍然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分叉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8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DCB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术后再狭窄情况,动脉狭窄程度>50%定义为再狭窄。临床随访观察患者有无再发责任血管区域缺血事件发生。所有患者根据动脉狭窄部位分为前循环组(30例)和后循环组(18例),比较两组在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卒中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48例患者共51处颅内动脉狭窄采用DCB进行治疗;DCB的到位率为98.0%(50/51),术后残余狭窄程度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22.5%(25.0%),与术前的狭窄程度[80.0%(2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45,P<0.001)。围手术期发生卒中2例(4.2%),无死亡患者。46例患者的影像学随访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5.5(5.0)个月,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为4.3%(2/46),症状性再狭窄的发生率为2.2%(1/46);48例患者均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8.0(6.0)个月,发生缺血性并发症2例(4.2%),包括责任血管供血区域的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1例。前、后循环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卒中发生率及再狭窄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无论病变位于前、后循环,采用DCB行血管成形术均相对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 药物涂层球囊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普通球囊治疗下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血管外科因下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行手术治疗的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一期通畅率。结果43例使用药物涂层球囊,48例使用普通球囊,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下肢缺血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使用药物涂层球囊的患者一期通畅率在术后的第12个月明显升高,较使用普通球囊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7%比62.5%,P<0.05)。结论对于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选用药物涂层球囊可以获得更满意的短期疗效。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 简介:摘要:SiO2f/SiO2复合材料由于物理性能良好,对信号波穿透性能好,被广泛应用到各种通讯器件中,但材料表面附着力较差,耐热性难以满足高温工作环境。因此,本文对SiO2f/SiO2复合材料表面涂层材料研究,硅元素来源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聚合物,硼酸(B(OH)3)作为硼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在乙醇中混合为聚硼硅氧烷胶液。通过试验验证不同硼含量对聚硼硅氧烷树脂的耐热性及疏水性影响;以及验证不同温度热处理下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原有机树脂耐热性有所提高,承受最高稳定温度由原有的250℃提高到350℃,明显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热程度。在对复合材料的憎水性研究中,本文方法制造得到的聚硼硅氧烷作为表面涂层,SiO2f/SiO2负荷材料吸水率由原有的1.13%降到最低0.33%。

  • 标签: 复合材料 聚硼硅氧烷 耐热性能 憎水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和优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钴的条件,建立尿中钴测定方法。方法于2020年4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基体改进剂和光谱波长进行选择,优化石墨炉升温程序,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工作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磷酸氢二铵为基体改进剂,波长240.7 nm,优化石墨炉升温程序测定显示,在5~80 μ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 1。方法检测限为0.9 μg/L,最低检出浓度为1.8 μg/L,回收率为94.0%~101.4%,精密度为2.6%~5.8%。结论正交设计法可高效、科学优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各因素水平的较优组合,基于此建立的测定方法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可适用于尿中钴的测定。

  • 标签: 光谱分析 尿 正交设计 石墨炉原子吸收
  • 简介:摘要:本文先对活性炭吸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的仪器和试剂、样品处理过程进行简要分析,再从样品粒度、取样量、样品代表性、焙烧温度、吸附时间、仪器、干扰物质、试样分解、试样富集等方面对活性炭吸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活性炭吸附 原子吸收光谱法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原子吸收光谱法已经成为土壤环境检测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基于此,本文对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检测当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其具体应用途径,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在土壤环境检测中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处理土壤样品的方式,以此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土壤环境监测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