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8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DCB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术后再狭窄情况,动脉狭窄程度>50%定义为再狭窄。临床随访观察患者有无再发责任血管区域缺血事件发生。所有患者根据动脉狭窄部位分为前循环组(30例)和后循环组(18例),比较两组在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卒中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48例患者共51处颅内动脉狭窄采用DCB进行治疗;DCB的到位率为98.0%(50/51),术后残余狭窄程度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22.5%(25.0%),与术前的狭窄程度[80.0%(2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45,P<0.001)。围手术期发生卒中2例(4.2%),无死亡患者。46例患者的影像学随访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5.5(5.0)个月,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为4.3%(2/46),症状性再狭窄的发生率为2.2%(1/46);48例患者均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8.0(6.0)个月,发生缺血性并发症2例(4.2%),包括责任血管供血区域的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1例。前、后循环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卒中发生率及再狭窄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无论病变位于前、后循环,采用DCB行血管成形术均相对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06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8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