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对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患儿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分析,分别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以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对比。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效果发现,患儿的憋喘平均缓解时间、体温平均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的结果来看,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短,其患儿的再次入院率对照组儿童肺炎再次入院率9.43%,观察组儿童再次入院率3.12%。两组或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显示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对肺炎患儿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患儿再次入院的概率,在临床中值得使用。

  • 标签: 家庭为中心 护理模式 肺炎 患儿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母婴护理中进行家庭中心的产后健康教育作用。方法 在本院接收的初产妇当中随机抽选出100例,入选产妇入院时间范围2020年1月-2020年10月,根据1:1的方式分作两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产妇划成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家庭中心的产后健康教育产妇划成试验组,两组护理方法不同最终取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产妇母婴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知识以及婴儿护理技能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母婴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 产后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家庭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儿科选取150例患者,其中75例分为A组,进行家庭中心的优质护理,其余75例B组,进行普通的护理,A组的护理人员指导并鼓励患者家长参与能够参与的护理项目中,例如患者的安全卫生、营养、治疗等方面,B组对护理人员按照一般的优质护理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家长的满意度和两组患者的康复的总体速度的时间。结果A、B两组的患者家长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有很大的差别(P<0.05),同时A组患者的康复速度大于B组患者的康复速度。结论家庭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的模式能够得到家长的普遍的认同,同时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者家长进行协调和沟通,共同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

  • 标签: 家庭 儿科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喂养状态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01例早产儿及其父母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99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早产儿出生后接受常规护理,指导父母亲常规喂养方法和育儿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随访1年。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时、出院时及1、6、12月龄时的体格检查指标以及喂养状态、母亲产后抑郁率、护理满意率。结果出生时、出院时、1月龄时,干预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月龄时,干预组早产儿身长、体重、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12月龄时,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母亲在产后1、2个月的产后抑郁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为早产儿父母亲提供有效支持,有利于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改善其喂养状态。

  • 标签: 婴儿,早产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体格发育 母乳喂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后抑郁产妇给予产科优质护理(家庭中心)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7月收治的58例产后抑郁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产科优质护理(家庭中心)方式完成抑郁情绪护理;常规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完成抑郁情绪护理;就组间不同时间段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以及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护理组产后抑郁患者SDS(55.29±7.19)分、SAS(58.09±8.19)分以及PSQI(14.91±5.35)分同常规组SDS(55.83±6.65)分、SAS(57.69±7.39)分以及PSQI(15.29±4.26)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护理组产后抑郁患者SDS(35.32±6.16)分、SAS(39.22±7.89)分以及PSQI(9.49±2.55)分均低于常规组SDS(44.25±5.59)分、SAS(47.75±5.25)分以及PSQI(11.69±3.77)分明显(P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产科优质护理 产后抑郁 SDS评分 SAS评分 PSQI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中心护理在N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入住NICU新生儿198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15年1—3月的98例NICU患儿对照组,2015年4—6月的100例NICU患儿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家庭中心护理,即开放式探视和亲子陪护。观察比较2组NICU患儿平均每天探视人数、纯母乳喂养率、平均每人每天摄母乳量、院内感染发生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结果2组平均每例患儿每天探视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0,P=0.003);观察组患儿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每人每天摄母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8,P=0.780),住院期间2组患儿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对NICU患儿开展家庭中心护理,可优化NICU探视管理,促进母婴接触,提高NICU母乳喂养率。

  • 标签: NICU 以家庭为中心 开放式探视 亲子陪护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中心的优质护理对小儿肺炎的护理成效。方法:2018年6月份至2019年6月份期间,我科选取了50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研究,并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分别给予普通护理与家庭中心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的护理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效果(96.00%)与并发症发生率(8.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家庭中心的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患儿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可进一步提升其护理效果及总体预后水平。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优质护理 小儿肺炎
  • 简介:当前我校开展了“高等中医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的实验工作,该实验区被命名为“‘精诚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进行“精诚计划”的教学改革,西医基础课教学团队设计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即“器官系统中心”的课程整合模式。希望新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加快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 标签: 器官系统为中心 课程整合模式 高等中医药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在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200里患者,通过相关标准判断,这些产妇全部符合本次研究的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相同。第一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在生产过程中给予产前护理和临产知道等。第二组患者采用的是家庭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模式,两组患者人数相同,且在年龄和妊娠周期等方面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及P>0.05.在产妇产后1个月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知,采用家庭中心的产后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发生几率。对于观察组患者,产妇在产后的抑郁率36%,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0%,且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知,采用家庭中心的产后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产妇抑郁情绪的出现,提高产妇的回复情况,帮助产妇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此外,还能够帮助产妇更好的度过分娩期和产褥期。

  • 标签: 产科护理 家庭为中心 产后抑郁 产妇
  • 简介:<正>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的科学,如何使学生不是仅从书本上、文字上,而是帮助、指导学生亲自从实物标本上直接获得有关人体形态结构的第一手资料和感性认识,便成为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至今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程式经历了“听”、“见”、“做”三个阶段。“听”的阶段所学到的有关人体解剖结构的知

  • 标签: 人体解剖学教学 实验室 形态结构 人体形态 教学过程 教师
  • 简介:品类管理的魅力就像一个百变魔方,不同的拼接手法往往可以展示出不同的效果。对于药店来说,商品的同质化是决策层无法回避的,尝试新的品类管理方案可以给商品销售插上翅膀。

  • 标签: 消费者需求 心思 类中 导向 同质化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家庭中心的麻醉护理模式对患儿全麻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取样法选取2019年5-12月于某三级甲等医院拟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144例患儿及家属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68例);观察组干预措施为家庭参与式术前访视与干预、患儿主要照顾者陪伴麻醉诱导及麻醉苏醒,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全麻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及苏醒后焦虑评分、麻醉诱导期合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麻醉照护满意度总分及分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以家庭中心的麻醉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健康结局,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麻醉护理模式 患儿全麻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门诊分诊接收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97.5%,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0%、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以患者为中心 优质护理 门诊分诊 应用意义
  • 简介: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产妇由于手术创伤、疼痛及过度消耗,使产妇产生紧张、恐惧及焦虑的负性心理,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泌乳不足和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影响了产后康复及母乳喂养。我科于2006年11月起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家庭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剖宫产产妇 以家庭为中心 健康教育干预 产后康复 剖宫产率 手术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孕产妇76例,分为研究、对照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家庭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母婴结局。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总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家庭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自然分娩率,而且还能促进母婴的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产科护理模式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家庭中心的产后护理对产妇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15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150例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均分为两组,75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入住产科普通病房,接受产科常规术后护理干预,剩余75例观察组研究对象入住家庭母婴病房,接受家庭中心的产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角色适应能力评分、幸福感评分、照顾婴儿能力评分、喂养婴儿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角色适应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幸福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照顾婴儿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喂养婴儿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产科护理中,实施以家庭中心的产后护理,能够更好地帮助产妇进行角色转变,并尽快适应母亲角色,提升母亲的幸福感,同时也能提高产妇及家属照顾、喂养婴儿的能力,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家庭中心的产后护理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产科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