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是北京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宣南文化在北京历史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随着北京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宣南文化研究,更成为热点。宣南在历史上泛指宣武门外一带,现今的宣武区是宣南文化的发祥之地。在论及宣南文化同北京文化的关系时,形成三种互相辅济的观点,即源头、缩影说和精华。三结合考察,可以窥见宣南文化的整体。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史 政治文化中心 宣武门 源头 独特
  • 简介:建文帝朱允炆下落怎样?数百年来众说纷云。《明史》第四卷记载:恭闵帝……纳燕兵,都帝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后,死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有书言: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当地知

  • 标签: 建文帝 《明史》 皇帝 正统 云南 当地
  • 简介:嚣伯非楚器夏麦陵我的《嚣伯断代与阝敖之地望》(《考古》1993年1期)一文发表后,周书灿、郭玮二位先生在《中原文物》1994年3期上著文提出两点异议:一是认为春秋嚣地不属郑国的附庸,二是认为嚣伯是楚器。所以我再申论如下,也是给二位先生的答复,...

  • 标签: 《春秋大事表》 《左传》 楚文化 铜礼器 楚国 楚王族
  • 简介:<正>《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因为先秦史籍的缺乏,也使其成为研究当时历史地理的一部珍贵文献资料。例如《诗经》有关“周道”的记载,就清楚地展现了当时的陆路交通情况。西周王朝为了控制各邦国,以京畿为中心修造了许多宽广平直的大道,在

  • 标签: 诗经 西周王朝 历史地理 先秦史 文学史 文献资料
  • 简介:1949年之前,老舍是一位小说家。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名满天下。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几乎放弃了小说的创作,改写剧本了。为什么呢?因为写小说需要相当的时间,老舍等不得,他急。他热爱新社会,'渴望把自己所领悟到的赶紧告诉别人,使别人也有所领悟,也热爱这个新社会'。剧本可以写得快点,被剧团演用,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剧本的形式适合老舍的要求,从1950年至1966年,他创作了

  • 标签: 稻花香里 老舍稻花香 说丰年
  • 简介:<正>一敦煌遗书S·1475V(2)、V(3)两个卷子,“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分别拟题为《申年五月赵庭琳牒》、《申年五月社人王奴子等状上》。这两个卷子中有“(而火)脚”一词凡三见,现将有关文字摘录于次:S·1475V(2):

  • 标签: 敦煌遗书 通假 文字 总目 辞海 唐宋文献
  • 简介:在《简化字总表》中,“几[幾]”是一对“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也就是,繁体字版中带“幾”的字,都可直接转换成“几”,所以,在一般的简化字版的图书中,确实看不到“幾”的踪影,但有时候也会奇怪地发现“幾”字,如简化字版的1999年缩印本(音序)《辞海》。

  • 标签: 《辞海》 人名用字 《简化字总表》 直接转换 繁体字 “几”
  • 简介:以招隐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最早大约是署名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这篇骚体小赋用主要的篇幅把隐士们生活的深山老林描写得相当可怕,最后发出呼唤道:“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汉朝的淮南王刘安喜欢养士,门下颇有些曾经隐人山林的人物,于是让他们继续呼朋引类,把尚未出山的都叫出来。秦汉之际天下大乱,隐居的士人中很有些先前的王公大人及其子孙;汉王朝建立后,陆续出来了一些,

  • 标签: 招隐诗 《招隐士》 陆机 文学作品 秦汉之际 淮南王
  • 简介:王夫之将"气"提高到本体的地位。他从气本论出发,批评朱熹的"理"僵化不动,批评王阳明的"良知"是虚幻的、空洞的,在此基础上提出"气质中之性"来消解宋明理学中"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双重人性论。他以气本论为基础的性论,认为人性是实有的,是变动的。性的实有性与变动性是王夫之以"气"为本体的心性论区别于朱熹以"理"为本体的心性论和王阳明以"心"为本体的心性论的根本特点。

  • 标签: 王夫之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气质中之性
  • 简介:招纳信宝不是流通铸币,却是非正用钱中难得的来历确实可考的名品。《宋史·刘光世传》:“完颜昌屯承、楚,光世知其众思归,欲携贰之,乃铸金银铜钱,文曰‘招纳信宝’(图1)。获敌不杀,令持钱文示其徒,有欲归者,扣江执钱为信。归者不绝,因创‘奇兵’、‘赤心’两军。昌遂拔砦去。”这大概是刘光世在对金作战中难得的亮点了,虽然对于战争局势并无大的改观,他在此前后也一贯避敌自保。“右谏议大夫黎确疏其择便求佚,中外所愤”。因此,这段历史并不算得如何传奇,

  • 标签: 招纳信宝 押字 中国 历史研究
  • 简介:唐会昌(841-846)初元,摩尼教备遭残酷迫害,顿失与西域教团的组织联系,只能在中土白求生存发展。翠界一般认为,宋代东南沿海一带流行的明教,源於唐代摩尼教,但已完全华化了。所谓“华化”,盖指依托、依附华夏主流宗教,即佛教、道教而言。宋代明教作为华化摩尼教,见诸教外之一明显表徵便是“五佛”崇拜。不过“五佛”究何所指,

  • 标签: 崇拜 补说 摩尼教 生存发展 东南沿海 宋代
  • 简介:孔子访苌弘.是举世闻名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在公元前518年。带着对东周王朝日趋衰微、札崩乐坏等问题的疑问,访问苌弘的历史事实。其时。苌弘已盛名于世。是东周的三朝元老.是大学者、大忠臣、贤德的敬王大夫,后无辜受戮,死而血碧,

  • 标签: 孔子 历史事实 公元前 周王朝 东周 忠臣
  • 简介:一、金沙小铜人像出土2001年在成都金沙遗址梅苑发现的一件青铜人像,通高19.6厘米。由于铜人站立在叉形的插座上,实际上高仅仅14.6厘米,只有铅笔那么长。铜人有着与三星堆众多铜人相同的手势,两臂抬至胸前,夸大的手掌圈成溜圆的环,于是成为两处遗址存在着文化连续性的证据。这一铜人的服饰,与三星堆铜人也有共同之处。但是三星堆铜人尺寸都比较大,这一铜人却相当小,在功能上定有较大差别。

  • 标签: 青铜 成都金沙遗址 明器 三星堆 连续性 出土
  • 简介:资阳市雁江区古三贤之首的苌弘,既是春秋后期政治舞台上的大政治家之一,又是先秦古蜀地区最著名的大学者、大义人。这是学习《左传》《国语》《庄子》和《史记》《淮南子》等古文献后产生的认识。

  • 标签: 故里 《淮南子》 春秋后期 《史记》 《庄子》 《国语》
  • 简介:公元291—311年,八大宗王互相火并,相继擅权,前后约占西晋一朝五分之二的时间,集中体现了那个朝代政治体制的主要特色。本文从见载僚佐的人数、籍贯、门望、辟除等客观指标入手,寻索幕府主宾关系的旧传统和新变化,比较八王所凭赖的资源条件优劣,从而对隐伏其中的历史演化机理做出若干富有启发性的论析。

  • 标签: 宗王 东海王越 府佐 惠帝 幕职 王所
  •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兴起的浑沌学理论,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观察和研究一些社会和人文现象.本文即是一次用浑沌学理论观照汉语的尝试.文章指出以下事实可说明汉语的浑沌性:1、语言整体不等于各语言部分简单相加;2、词类实际上是一种浑沌状态;3、量词系统具有一定的浑沌性;4、词、短语和句子在构成上存在"套箱"现象;5、结构助词de的具体写法存在浑沌性.文章对后两个事实进行了具体分析后得出结论:语言,包括汉语,是这样一个统一体,有序和无序的统一,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稳定与不稳定的统一.

  • 标签: 汉语 浑沌学 词类 量词 结构助词
  • 简介:传世文献所载'殷人重屋',反映出早在殷商时期先民的建筑技术就达到了相当发达的地步。这点也已经为考古发掘的非文字资料所证实。学者多依据地下出土的甲骨卜辞来揭示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包括殷人的建筑技术,目前业已取得了不少成绩。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甲骨卜辞中的'室'作进一步整理,以期更好地了解殷人先进的建筑技术。

  • 标签: 殷商时期 建筑技术 甲骨卜辞
  • 简介:瓷器艺术是物质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发明瓷器最早的国家,对世界物质文明做出了又一项重大贡献。根据考古发现的资料分析,多数专家认为商代中晚期就已经产生了早期的原始青瓷。近几年也有人认为,中国原始青瓷的产生可能始自新石器时代龙

  • 标签: 原始青瓷 瓷窑遗址 中陈郝 黑釉 磁村 白釉
  • 简介:茶乎名家年初余尝因事急而宿夜少息,日久目赤并口涩,得友人赠青山绿水少许,嘱邑此青山绿水乃茶中佳物,泄火滤毒、明目清肝,望君常备。吾遵服月余则目清口甘,神情清朗异于常,白喜于此茶。

  • 标签: 《茶说百家》 随笔 杂文 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