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滚滚长河里,服饰记载着独特的文化符号,乃至每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也在特定的历史演绎中记录了同样特有的文化艺术.尤其是藏民族的服饰文化里留下了亘古无穷的历史价值和艺术审美,它以璀璨夺目的艺术典雅传承着文化的独特意蕴,在服饰文化发展的艺术源泉里扮演着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揭示出藏族妇女服饰在整个雪域文化里占据着诠释性的标志,以便如此我们进一步解读出藏族妇女服饰文化的深层涵义及它特有的艺术魅力.

  • 标签: 藏族服饰 文化艺术 朵麦舟曲 藏族妇女
  • 简介: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自然系统和物质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伴随着知识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开始重新组合,进而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引发新的生态危机。当下我国乡村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土地和政策以及乡村生态环境的滞后,导致农村土地利用和综合生态人居环境呈现不协调的现象,文章以研究迁西潘大水库环湖片区乡村协同发展低碳生态规划为例,着重针对生态环境污染、乡土景观风貌控制、农业基础建设、地域性低碳技术、乡村可持续建筑的技术以及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施行的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案,在构建乡村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的生态策略中找到新的符合该地域特殊属性的动力点,为弘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国家战略而不断发挥地域能动性作用。

  • 标签: 低碳生态 乡村人居 生态设计 持续性
  • 简介:近代社会,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国家权力的不断下沉,使原本在民间社会中自娱自乐、表达自我信仰的舞蹈形式也沾染上了浓厚的"权力技术"色彩。本文以湘西花垣董马库村的接龙舞为研究个案,实证国家如何"在场"于民间舞蹈之中。研究结果表明,民间舞蹈中国家与民间的关系并非国家单向的作用力,而是呈现出一种双向的互动,国家征用与塑形民间舞蹈的同时,民间社会也巧妙地利用国家符号复兴自己的舞蹈文化,表达自身的诉求。

  • 标签: 民间舞蹈 国家在场 接龙舞 双向互动
  • 简介:中国村落结构中的稳定群体是由一个或多个宗族连接构成。村民就是在宗族体系建构下的村落中生活,宗族身份是村民日常生活以及参与宗族事物的身份标识。在宗族脉络下的交往,逐渐形成牢固与稳定的宗族文化认同。在村落社会,宗族身份是获得参与共同事物的隐性权利,同时也是参与其中的应尽之责。尤其在传统礼俗中,透过宗族脉络,礼俗中的权利与义务更是凸显。宗族认同是解读村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视角。村落中的传统音乐是民间礼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宗族认同组织下的音乐与音乐组织下的宗支具有何种样态?他们在传统礼俗中如何强化宗族认同?

  • 标签: 村落结构 传统礼俗 音乐研究 民间礼俗 宗族 会昌县
  • 简介:土家族拖焰毛虫和点灯民俗仪式来源已久,于每年正月十四和十五晚间进行,在贵州土家族聚居地流传甚广,在当地文化中具有特殊意涵。文章通过对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大坪村土家族拖焰毛虫和点灯民俗仪式的人类学田野考察,对该民俗仪式具有的文化内涵及功能进行了探究。

  • 标签: 土家族 拖焰毛虫和点灯 民俗仪式 功能
  • 简介:文章就晋牌祭祖仪式现场过程实录、晋牌祭祖仪式音声中的音乐本体分析及晋牌祭祖仪式的文化人类学诠释等三个方面对赣南于都靖石乡田东村刘氏"选贤堂"晋牌祭祖仪式音乐文化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赣南客家民间晋牌祭祖仪式活动反映着客家人的传统习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祖宗崇拜。其音乐形态、曲牌、宫调有着一整套独特的系统,音乐表现功能在祭祖仪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客家人在仪式中表达着"慎终追远"的思亲之心、对先贤丰功伟绩的景仰、对亲友款叙之情的抒发,体现了客家人期盼消灾祈福、五谷丰登、财运亨通、风调雨顺、国泰平安的心态。

  • 标签: 赣南于都县靖石乡田东村 晋牌祭祖仪式 仪式音声
  • 简介:对于存在于民间的宗教信仰,学术界持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不是宗教,因为民间信仰杂乱,与迷信、巫术紧紧相连;一种则认为它是民间的一种宗教,因为它与宗教有很形似的功能。带着对民间信仰神秘感的探索,假期参与观察了隆德每年一次的大型庙会——北联池庙会,发现民间信仰与村际空间存在着经济、精神、文化、政治、娱乐等诸多的空间链接关系,民间宗教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很大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民间信仰 宗教 北联池 庙会
  • 简介:土掌房——彝族典型的民居形式,从建筑结构、建筑与环境的适应性来说,土掌房生土建筑的特点和北方的窑洞民居极为相似:在材料的选择上采用自然之物——土,其具有可持续循环的特点;在建筑的构筑上,采用屋面平顶的形式和厚实的土墙,

  • 标签: 民居建筑 云南彝族 石屏县 再利用 建筑结构 生土建筑
  • 简介:“阿尺木刮”是傈僳族“三大调”之一,广泛流传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起源于傈僳族的狩猎习俗,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源于该民族对生产生活知识、人情世态、人与自然关系的体验,是傈僳族的百科全书,也是傈僳族民众叙述历史、祈佑尘世与神界沟通的方式,是一种以山地民族独特的美学体验进行的艺术创造。自2006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政府有关单位对其采取了采集建档、建立传习点、组建歌舞队、培养传承人、培训艺人与展演等多种举措进行传承与保护,与此同时,其代表性传承人们则以师傅带徒弟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校园、进演出团等方式对其进行传承,但仍旧面临因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变、传承手段与传承环境的单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传承对象的缺失而难以生存发展的局面。

  • 标签: 澜沧江流域 傈僳民歌 现状考察 传承人 社会功能
  • 简介:随着2008年的结束,一张为纪念左权盲人宣传队成立七十周年的音乐专辑《亲圪蛋》悄然面世。由北京音像公司录制的这张专辑本来叫《老瞎们开花闹哄哄》,这是专辑中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民歌。但是当策划者获悉专辑演唱者、盲艺人刘红权的哥哥刘红庆的一本研究左权开花调的专著《亲圪蛋》由山东省齐鲁书社推出时,决定把音乐CD与研究著作配套推广,

  • 标签: 音乐专辑 左权县 演唱者 刘红 盲人 纪念
  • 简介:宁夏隆德黄土高原"塬"地域的地理特征与白家"祖坟"文化相结合,人们因"塬"而居,农昌人兴;因"墓"而继气脉,因敬而舍土"塬";白家人的土地敬祖观:生死相隔非两茫,只为祖业守宗堂。本文对白家人的土地归祖观这三种心理状态的前世、今身进行了客观描述和探究,从而对处于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驱动下的白家地与人之关系出现裂变,人与祖之情贯以调适的真实现状作了进一步呈现,以期揭露出在经济大潮推动下的城市化浪花中被席卷的村落居民对土地之情、祖先之情,对过往、今世和未来心理变迁的联结过程。

  • 标签: “塬”地域 “祖坟”文化 关系 白家屲
  • 简介:花鼓舞是云南峨山彝族民间流传的传统舞蹈艺术形式,经过了百年以上的传承和发展,在民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峨山地区文化形象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品牌,其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峨山的文化建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花鼓舞在峨山的发展为乡村发展民族文化保护、文化产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标签: 传统民族艺术 花鼓舞 乡村文化产业
  • 简介: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保靖和张家界是土家族人居住较为集中的两个地区,土家族的各种民间音乐都一直被当地的土家族人民传唱.2003年8月22日-26日,笔者利用暑假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的张家界旅游区旅游.在旅游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当地的文化旅游,尤其是音乐文化旅游独具特色,并引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趣.通过观察以及和导游及其他游客的交流,笔者发现当地民歌的传承与传播方式、途径已经由于旅游业的兴起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民歌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功用,在当地社会的作用和意义都已经和民歌的传统定义有了很大的不同.2004年2月23日-28日,笔者又赶在春节期间,下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的保靖采风.当地土家族人民自发组织的各种迎春活动,诸如调年歌舞、打镏子、唱汉戏等等,且基本上仍然保持着传统民间音乐的功用和传播方式,与在旅游业发达的张家界地区的情况截然不同.本文主要通过对以上两个地区土家族民间音乐现状的比较,探究导致产生差异的原因--所处的生态环境对民间音乐的留存有着重要影响.

  • 标签: 土家族民间音乐 原生态 文化旅游
  • 简介:滚滚洪流隔不断文艺工作者与广大抗洪大军的浓浓情谊,为了表达舞蹈艺术工作者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深敬意,湖北省舞蹈家协会在抗洪取得决定胜利,参加抗洪抢险的解放军官兵即将返回部队驻地之际,组成了由省舞协主席刘凤带队,副主席吴健华、赵兰、梅昌胜,秘书长陈重林,活...

  • 标签: 嘉鱼县 湖北省 舞蹈家 解放军 舞蹈工作者 舞蹈艺术
  • 简介:以南传佛教课诵仪式音声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根据笔者2012-2017年间在中缅边境西双版纳勐海打洛镇的持续调查,从课诵仪式套曲及诵经音声的风格变迁中发现问题,确立跨界研究需要探讨的具体知识情境。进而结合南传佛教整体文化观和整体史观,建立历时一共时的纵深线索,进行比较分析,追溯解读变迁成因,书写中、缅两个边境市()跨界音乐文化个案微观研究的历史音乐民族志。该研究一方面通过诵经音声与信仰语境、仪式行为的同构,强调音乐产品的实证性;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更广泛的中国南传佛教课诵音声传统与变迁问题的缩影。由此,希望能够对南传佛教跨界音乐文化的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并为当代音乐文化传统与变迁的研究提供可资比较的视野。

  • 标签: 南传上座部佛教 仪式音声 变迁 跨界比较研究 历史音乐民族志
  • 简介:贵州省从江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其境内民族众多,文化多样,尤其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在近年来的经济大开发的过程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从江地方政府采取“合作”形式,大力倡导和促进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保护,取得骄人实效,其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和推介。

  • 标签: 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 简介:客家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自秦汉之始直至形成于宋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1]宋代以后,中国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不少外国的史学家将宋朝灭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然而客家人正是由于历史上的战乱而南迁至赣闽粤大本营一带的移民,在宋代形成了统一的稳定的族

  • 标签: 上村割 仪式例 割鸡
  • 简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为二者的融合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新平以“花腰傣”为品牌的民族文化旅游已经开展了近20年,其服饰、民居和传统节日成为其民族文化旅游的亮丽名片。在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要坚持以学术研讨活动提升人们对“花腰傣”原生文化的认知度,持续推出民俗文化旅游活动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以原生民族文化内容增加民俗文化旅游内涵,以全方位的宣传营销活动推动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 标签: 民俗旅游 花腰傣服饰 文化自觉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