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滤纸片法云南地区分离并鉴定到15株木霉进行2株病原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3株植物病原真菌(小麦全蚀、番茄早疫、稻疫)抗菌活性筛选。获得可抑制5种病原菌(广谱)木霉7株。抑菌圈直径范围在0.7~2.8cm。其中哈茨木霉8917提取物3株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最强,哈茨木霉10176提取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最强,哈茨木霉10174提取物大肠杆菌抑制最强。同时,将15株供试木霉与3株病原真菌进行对峙培养,结果显示:番茄早疫菌抑制率最高是新康氏木霉8722和深绿木霉8956,小麦全蚀菌抑制率最高是新康氏木霉8722和康氏木霉8701,深绿木霉8686稻疫菌抑制率最高。哈茨木霉在滤纸片法活性筛选中相对其他木霉抑菌活性较好,但在对峙培养活性筛选中其抑菌活性最弱。

  • 标签: 木霉菌 活性筛选 滤纸片法 对峙培养
  • 简介:试验通过用60%吡虫啉悬浮拌种剂(高巧)等药剂进行拌种,考究其水稻飞虱、稻蓟马、恶苗病防治以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等病毒病预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高巧种子处理剂防治水稻秧苗期稻飞虱和预防"南矮"发生有较好作用,且水稻体质有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促进叶片和根系生长,进而促进植株分蘖数、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茎基宽和产量结构提高,最终提高水稻产量。

  • 标签: 稻飞虱 水稻病毒病 防控效果
  • 简介:为探索48%仲丁灵乳油在南方稻田应用可行,2011年通过田间试验了该药剂稻田杂草防除效果及水稻生长安全。结果表明,在水稻移栽后7d施用48%仲丁灵乳油1080~3600g(ai)/hm2,稻田年生禾本科杂草稗草、马唐具有较好防除效果,阔叶杂草鸭跖草、节节菜和莎草科杂草异型莎草、牛毛毡具有明显兼治作用,水稻生长安全,可以在示范基础上推广应用。

  • 标签: 48 仲丁灵乳油 稻田 杂草 防治 安全性
  • 简介:明确稻瘟病抗性与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对于抗源改良及新抗源创制具有指导意义。以重组自交系C55为材料,连续2年在水尾病圃通过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考察C55各家系颈瘟病情指数,在泸县考察C55各家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颈瘟病指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选取田间最高颈瘟病指<23.0%15家系组成抗病组,选取单株粒重>34.0g15家系组成感病组,通过t检验比较2组间主要性状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播始天数、单株穗数及株高与颈瘟病指简单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穗实粒数、穗着粒数、千粒重及单穗重与颈瘟病指简单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播始天数、株高及结实率与颈瘟病指偏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单穗重与颈瘟病指偏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抗、感2组间颈瘟病指、穗实粒数、穗着粒数、单穗重及单株粒重差异达5%或1%显著水平。单株产量高家系其抗瘟性相对弱,15抗病组家系可作为抗源利用,并对抗源改良方式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籼稻 重组自交系 颈瘟病情指数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性
  • 简介:为贺州市冬季马铃薯合理安排播种期、科学调整面积布局,避免或减轻低温冻害影响提供气候依据,通过近年冬种马铃薯灾害天气调查,结合贺州市各县区低温冻害出现时段及低温程度等方面的气候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低温冻害是影响贺州市冬种马铃薯主要气象灾害。建议在1月中旬后出苗,可有效降低受低温冻害影响风险。适宜播种期为12月下旬。

  • 标签: 冬种马铃薯 低温冻害 气候分析
  • 简介:通过田间试验观察.参试早稻新品种(系)1126选、早籼3179、饲良1号、94早品3、早籼10031表现抗稻飞虱,泸红早1号、421感稻飞虱。早籼3179、M94106中抗效枯病。

  • 标签: 稻飞虱 纹枯病 抗性
  • 简介:樟科植物具有丰富物质多样,是我国重要经济用材树种、油料树种和宝贵药用植物资源。内生真菌通过与植物之间协同进化,可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内生真菌在新药剂研发、农林业生物防治、工业发酵等方面表现出广泛应用前景,也是当时植物微生态系统研究热点。从樟科植物内生真菌物质多样、寄主选择、分布与次生代谢产物活性物质多样等方面总结了最新研究进展,提出樟科植物内生真菌及活性物质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樟科植物 内生真菌 多样性 活性物质
  • 简介:在了解水稻细菌条斑病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发生影响因素等病害生物学特点基础上,研究了水稻细菌条斑病防控技术规程适用范围、防治原则、防治目标、防治适期、病情监测、预测方法及综合防控技术,阐明了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具体细则和技术指标,为水稻细菌条斑病防治规范化、标准化和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病情监测 综合防控 技术规程
  • 简介:为研究球孢白僵菌寒地温室4种常见害虫防治效果。通过平板计数法确定球孢白僵菌菌种菌含量,将球孢白僵菌制备成5种浓度梯度菌悬液,分别命名为G_1到G_5,以半致死剂量LD_(50)为实验测定标准,筛选出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温室4种害虫致死效果显著,其中G_1致死率高达62%;G_3致死率为50%;G_5致死率最低,为34%。在寒地温室害虫防治过程中,浓度在G_1到G_5之间球孢白僵菌均可配制成生物农药,用于防治温室病虫害,但考虑到防治效果和生物农药使用剂量等诸多因素,本实验得出浓度为G_3球孢白僵菌菌悬液较为合适。

  • 标签: 球孢白僵菌 菌悬液 LD50 致死率 生物农药
  • 简介:试验比较了60%氟吗啉丙森锌WG复配制剂和60%氟吗啉WG葡萄霜霉病田间控制作用。结果表明:60%氟吗啉丙森锌可显著提高葡萄霜霉病防治效果。

  • 标签: 氟吗啉丙森锌 氟吗啉 葡萄霜霉病 防治效果
  • 简介:人们在试验设计时,总是希望选出最大误差方差为最小那种设计方案,并且在此同时,尽可能缩小试验规模,减少剩余自由度,提高试验效率,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就是从这基本目的出发,产生设计方法,它能使得回归方程中参数个数与

  • 标签: 最优设计 误差方差 试验设计 试验效率 回归方程 回归系数
  • 简介:铬及其化合物是印染、电镀、化工等行业主要污染物之,对生物体有很强遗传毒性。研究以玉米幼苗作为实验材料,探讨了定浓度Cr(Ⅵ)(0.1mmol/L)胁迫下加入系列浓度(0.01mmol/L、0.05mmol/L、0.1mmol/L、0.5mmol/L)水杨酸(salicylicacid,SA)玉米幼苗生长影响,通过测脯氨酸含量来分析SA缓解效应,结果表明:Cr(Ⅵ)胁迫下,添加SA玉米幼苗根、叶中脯氨酸含量增高,且玉米幼根脯氨酸含量高于幼叶。说明SA可用来缓解Cr(Ⅵ)玉米生长胁迫效应。

  • 标签: 水杨酸 铬胁迫 脯氨酸 玉米幼苗
  • 简介:通过2011—2013年应用黏胶型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试验,结果表明: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雌蛾始盛期相吻合,可以作为不同地理生态区和非灯诱监测区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二化螟发生期重要依据,具有较强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3-4d、10-11d分别作为预测雌蛾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和选取相应期距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二化螟卵孵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2011—2013年诱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该法预测准确,简便易行,建议该技术在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二化螟 发生期 性诱捕器 预测
  • 简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天然芳樟醇和柠檬醛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胡萝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和柑橘褐色蒂腐病菌(Diaporthecitri)4种果蔬采后致病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天然芳樟醇和柠檬醛4种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天然芳樟醇对上述4种采后致病菌EC50依次为1.2038、3.5027、7.4179和19.5942mg/mL,而天然柠檬醛EC50分别为4.9381、8.3585、22.8382和104.2514mg/mL。综上所述,天然芳樟醇和天然柠檬醛均柑橘炭疽病菌抑菌活性最强,而对柑橘褐色蒂腐病菌抑菌效果最弱。

  • 标签: 芳樟醇 柠檬醛 采后致病菌 抑菌活性
  • 简介:棉蚜是我县棉花主要害虫之。常年失治田块卷叶株率达30%以上,严重时棉株皱缩枯死。重发棉田需用药1~3次。为了有效地防治棉蚜,避免过早过多用药,做到适时、适量用药,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笔者近年来棉花苗期蚜虫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 标签: 棉花苗期 卷叶 生态效益 失治 始盛期 始见期
  • 简介:建筑业发展使白蚁为了生存不断改变其生活方式,利用现代建筑特点从基础建筑、环境条件、钢混空架、排水设施、室内装饰、墙体装设、灯光设备、园林布局等存在薄弱环节,寻找它们能够生存栖息地方,达到它们繁殖侵害目的。对此,我钔相应地提出八方面的防治意见。

  • 标签: 现代建筑 白蚁 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