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恶性淋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1例老年恶性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成联合组(A组,n=50)和化疗组(B组,n=41)两组。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84.0%,明显高于B组的53.7%,对比差异明显(P<0.05);②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B组的63.4%,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老年恶性淋巴患者予以吡柔比星辅助化疗方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吡柔比星 化疗 老年 恶性淋巴瘤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原位杂交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探究不同类型霍奇金淋巴中EBV的表达,对比两种方式在表达中的意义。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应用EBER原位杂交对EBV编码的mRNA在不同类型霍奇金淋巴中的表达与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对EBV中潜伏蛋白在不同类型霍奇金淋巴中的表达进行对比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集的200例不同类型霍奇金淋巴标本进行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表达结果。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的结果阳性率低于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的总阳性率。结论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不同类型霍奇金淋巴的检出率明显要高于免疫组化检测法,且具有明确的定位,具有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EBV检测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报导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例。方法回顾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探讨发病机制。结果目前只有Ritcher综合征的报导及发病机制研究,尚无弥漫大B细胞淋巴转化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例或者二者并存的病例报导及研究。结论目前该患者仍在继续治疗中,需要长期随访其预后。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EG-As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ENKTL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ENKTL患者14例,采用PEG-Asp联合化疗方案观察其有效率。检测患者化疗前后血氨、纤维蛋白原、血常规、肝功能变化及胰腺炎等发生情况。结果初发患者有效率高达100%,复发患者有效率达38%。50%患者出现1~2度的血氨升高,34.38%(3级6.25%)患者纤维蛋白原下降,40.63%(3级9.38%)粒细胞减少,18.75%(3级1.56%)出现血小板减少,73.44%出现白蛋白减少,28.88%患者出现1~2度肝功能异常。相应治疗后,以上不良反应可控。结论PEG-As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ENKTL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虽多但可防可控。

  • 标签: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培门冬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化疗对老年复发性B细胞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非霍奇金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美罗华与化疗联合治疗。深入对美罗华的病理知识进行了解,详细对药物使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化疗后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等进行观察。针对患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结果经药物联合化疗后,患者均获得良好病情控制,经针对性护理方案,所有患者均有较高治疗依从性,快速缓解症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老年复发性B细胞所致非霍奇金恶性淋巴采取化疗与美罗华治疗效果显著,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B细胞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美罗华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患者化疗后负性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恶性淋巴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和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经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的负性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化疗后的恶性淋巴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改善其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恶性淋巴瘤 化疗 负性心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CHL)背景细胞复杂的原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IL-6及TGF-β1在CHL肿瘤细胞及背景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三种不同类型CHL中肿瘤细胞和背景细胞表达IL-6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L及NSHL中肿瘤细胞和背景细胞表达TGF-β1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RHL中肿瘤细胞和背景细胞表达TGF-β1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42);三种类型的肿瘤细胞之间和背景细胞之间表达IL-6及TGF-β1相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IL-6及TGF-β1是经典型霍奇金淋巴(CHL)背景细胞复杂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细胞因子 免疫组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淋巴结清扫是黑色素临床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法。传统开放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腹股沟区皮肤坏死、长期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是近十余年来出现的微创手术方法。本文就腹腔镜下黑色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黑色素瘤 腹腔镜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Rb)与Coat'病(渗出性视网膜炎)的CT及MRI表现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4例视网膜母细胞及2例Coat'病,行CT检查32例,MRI检查8例,回顾性分析视网膜母细胞及Coat'病的CT及MRI表现。结果34例视网膜母细胞中30例CT表现眼环后方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斑片状或斑点状钙化,2例无钙化,钙化率约94%。8例MRI6例视网膜母细胞,表现为眼环后方软组织肿块,T1WI信号高于玻璃体,T2WI信号低于玻璃体,4例体内见低信号钙化灶,2例视神经增粗。2例Coat'病,表现为视网膜后方积液,视网膜脱落,增强脱落视网膜明显强化,积液不强化。结论CT与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的诊断CT具有优势,体内钙化可视为视网膜母细胞的定性诊断,MRI对视网膜母细胞分期及视网膜下积液较CT有优势,体钙化、视网膜下渗出积液及视网膜脱落强化可视为视网膜膜细胞与Coat'病的鉴别点。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Coat'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恶性黑色素淋巴结清扫术对于Ⅲ期手术病人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间本院收治的78例四肢恶性黑色素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其中上臂恶性黑色素13例,前臂恶性黑色素12例,手部恶性黑色素15例,大腿恶性黑色素8例,小腿恶性黑色素9例,足部恶性黑色素21例。术前通过查体以及B超、CT等检查方式证实四肢相对应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初步定为Ⅲ期病人,给予实施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通过淋巴结病理加以明确,淋巴结阳性定为Ⅲ期,阴性者给予去除。结果全部患者均行腹股沟淋巴结及腋窝清扫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患者38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40例;阳性者54例,阴性者24例。极少病例发生淋巴漏、炎症、淋巴管炎及下肢水肿,78例中共有54例证实为淋巴结转移,共清扫454枚淋巴结,其中172枚(37%)为转移。54例有淋巴结转移组随访,49例健在,5例死亡。结论四肢恶性黑色素相对应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及必要的,Ⅲ期病变淋巴结可切除,可治愈或延长生命。

  • 标签: 淋巴结清扫术 恶性黑色素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beagle犬垂体Rathke′s囊肿及甲状旁腺Küerstriner′s囊肿发生率与性别关系,为垂体及甲状旁腺毒性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以460只成年beagle犬为研究对象,雌雄各半。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垂体及甲状旁腺,石蜡包埋,5μm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垂体Rathke′s囊肿及甲状旁腺Küerstriner′s囊肿发生率,并比较雌、雄性动物间区别。结果显示雌、雄beagle犬垂体Rathke′s囊肿发生率均为10.87%,而甲状旁腺Küerstriner′s囊肿发生率为8.70%,其雌雄犬Rathke′s囊肿及Küerstriner′s囊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无动物同时发生上述两种囊肿。结论成年雌雄beagle犬Rathke′s囊肿发生率均为为10.87%,甲状旁腺Küerstriner′s囊肿发生率为8.70%,且雌雄间无差异,两种囊肿发生无关联性。

  • 标签: beagle Rathke&prime s 囊肿 erstriner&prime s 囊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SNIP)及其恶变的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NIP伴恶变、40例SNIP、3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结果(1)SNIP伴恶变组的NLR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2)NLR与SNIP伴恶变呈正相关(r=0.585,P<0.01)。(3)Logistic回归示NLR升高是SNIP伴恶变的危险因素。(4)NLR对SNIP伴恶变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界定值为1.71,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5%。结论NLR可能成为预测SNIP患者是否伴恶变的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恶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贲门癌中微淋巴管密度(LVD)与肿瘤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推断新生淋巴管在贲门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在58例贲门癌和22例正常贲门粘膜组织标本中用D2-40单克隆抗体标记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VD)。结果正常贲门粘膜微淋巴管密度值与贲门癌中淋巴管密度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LVD与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提示癌组织新生淋巴管与贲门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贲门癌 淋巴管密度 D2-40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Elivision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显像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腹部影像分型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8例患者在直接淋巴造影术后胸腹部MSCT联合扫描。结果经MSTCT淋巴管成像图片显示所有患者均为病变肠管和肠管以外病变,其中有8例为肠管扩张,有8例为肠壁增厚,有4例为胸腔积液,有6例腹腔积液,有2例为心包积液,有8例为肠系膜水肿包纵隔淋巴反流,有5例为肠系膜结节,有1为腹腔淋巴,有5例肠淋巴干反流,有8例腰淋巴肝反流。结论MSTCT淋巴管成像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可准确的诊断出患者肠管中的病变组织位置。

  • 标签: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部影像 淋巴显像
  • 简介:摘要优拓S.S.D是一种新型非闭合性的抗菌脂质水胶体,是由100%聚酯纤维网涂有水胶体、抗菌剂、3.75%磺胺嘧啶银和凡士林组成,PH值在6-7之间,在吸收伤口渗液后不会和伤口粘着,更换敷料大大减轻疼痛,创造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条件。

  • 标签: 优拓S.S.D 褥疮 护理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开颅夹闭术后动脉残留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至2012年颅内动脉夹闭术115例,其中113患者在夹闭术后1月行3D-DSA检查观察动脉夹闭情况,动脉残留的纳入标准为在夹近端仍有部分动脉显影。结果115例患者术后行3D-DSA检查113例;其中103例完全夹闭,4例出现载血管狭窄(相对于术前);动脉残留6例(残留率5.31%),残留病例中2例患者再次行动脉介入栓塞术,其余4例长期随访中,6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开颅夹闭术后动脉的残留与术前准备、手术技巧及手术器械及术中影像评估有相当大的关系,通过各个方面的改善及完善,动脉夹闭术后残留是可以预防的。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瘤颈夹闭术 动脉瘤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