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是最常见的淋巴癌类型,临床较少见,起病隐袭,发现时多已出现晚期并发症,容易漏诊、误诊。我院曾收治以肠套叠为首发表现的肠道淋巴1例,外院曾被漏诊,就诊我院因发现肠套叠而被诊断,现做一简要报告。

  • 标签: 淋巴瘤 肠套叠 小肠血管造影 肠镜 手术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的临床主要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病理表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至随访结束,患者中,失访2例,死亡2例,存活14例。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无典型临床表现,要结合内镜、病理检查提高确诊率,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为原发性胃淋巴、17例为原发性肠淋巴,低度、中度、高度恶性患者分别为19例、15例、6例,根据AnnArbor临床分期标准分期可分为I期20例、IE期5例、Ⅱ期8例、Ⅲ期3例、IV期4例。15例经术前内镜活检确诊,25例经术中病理确诊,误诊率为51%,其中4例死亡,其他36例均出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病理活检是确诊的最主要方法,手术治疗原发性胃肠淋巴的最主要治疗方式。

  • 标签: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诊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时期健康教育对淋巴患者康复影响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洽的淋巴患者80例,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则采取不同时期健康教育方法,按照个人治疗时期的不同,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前后采取针对式健康教育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焦虑量表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从而研究康复效果的不同。结果研究组患者于住院时间及焦虑评分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高达92.5%,对照组为72.5%,不同时期健康教育法较常规健康教育法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期健康教育有助于缩短淋巴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焦虑,提升护理满意度,增强治疗依从性,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我院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不同时期 健康教育 淋巴瘤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肠道淋巴临床表现多样性、诊断技巧及治疗方案的认识。方法对我院一粒肠道弥漫性淋巴致回肠-升结肠型肠套叠特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诊治过程肠镜活检呈现假阴性,疾病发展到后期肠道出现不全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切除后活检得以确诊,该病诊断困难,往往发展到后期引起其他相关症状后才发现,延误治疗最佳时机;活检钳选择、活检技术、标本选择、NBI的使用以及特殊染色方法都成为提高活检阳性率的关键。结论肠道淋巴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预后差异大,提高活检率可为治疗争取时间,目前美罗华与CHOP联治疗方案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复发患者60例,均采用培美曲塞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2年内的病情复发状况和生存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之后,其中完全缓解的患者20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15例,进展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后期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其中有10患者复发,46患者存活,复发率为16.7%,存活率为76.7%。结论培美曲塞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复发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培美曲塞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复发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有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患者,临床探究CHO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期间96例经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48例、联合组48例,单一组采用CHOP方案,联合组采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观察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8%、8.3%,单一组依次为83.3%、18.8%,联合组较单一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临床治疗非霍奇金淋巴老年患者采用CHO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 标签: 疗效 老年 CHOP方案 淋巴 利妥昔单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显像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腹部影像分型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8例患者在直接淋巴造影术后胸腹部MSCT联合扫描。结果经MSTCT淋巴管成像图片显示所有患者均为病变肠管和肠管以外病变,其中有8例为肠管扩张,有8例为肠壁增厚,有4例为胸腔积液,有6例腹腔积液,有2例为心包积液,有8例为肠系膜水肿包纵隔淋巴反流,有5例为肠系膜结节,有1为腹腔淋巴,有5例肠淋巴干反流,有8例腰淋巴肝反流。结论MSTCT淋巴管成像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可准确的诊断出患者肠管中的病变组织位置。

  • 标签: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部影像 淋巴显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碘仿治疗腹股沟切口淋巴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例腹股沟切口淋巴瘘患者于切口局部用碘仿纱布填塞,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8例获6~18个月随访,均无淋巴瘘复发,切口均愈合良好,无局部疼痛及继发淋巴结水肿。结论碘仿纱条治疗腹股沟切口淋巴瘘效果好、安全性高,且方法简单、费用低廉。

  • 标签: 腹股沟切口淋巴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ISSUE-4D在脑转移和恶性胶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28脑转移和恶性胶质患者,其中高级别胶质13例,转移15例,对患者采用常规MRI检查以及CT诊断,观察患者不同部位的DCE参数。结果TISSUE-4D表现为高级别胶质与转移的实性部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近水肿带两种肿瘤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水肿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SSUE-4D为脑内转移与高级别胶质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 标签: TISSUE-4D 脑转移瘤 恶性胶质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段方式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8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在其入院后均对其采取全面的临床症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治疗3天后,其中3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缓解,7天后B超检查显示其淋巴结得到了明显的缩小,在治疗10天后,3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的清除,病情得到了治愈并顺利出院。结论由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与(急性)阑尾炎出现混淆的现象,发生误诊等不良事件,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将其具体表现与阑尾炎进行区分,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炎 临床诊断 对症处理 治疗效果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S拉钩在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病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产妇,将产妇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产妇各有1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剖宫术和s拉钩辅助剖宫术。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164.35±10.84)ml、手术时间(35.69±3.95)min、子宫切口延伸发生率(6.67%)、新生儿窒息发生率(0.00%)、子宫切口裂伤发生率(6.67%)、产后24小时疼痛评分(3.05±1.65)分、产后48小时疼痛评分(1.05±0.98)分、产后72小时疼痛评分(0.56±0.36)分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S拉钩在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病例中效果显著。

  • 标签: s拉钩 剖宫产 试产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的MRI表现。结果15例中,年龄最小13岁,最大58岁,平均33岁,其中女性14例(14/15),男性1例(1/15)。肿瘤以侧脑室三角区多见,本组14例(14/15),侧脑室体部1例(1/15)。例病理均为WHOⅠ级,其中纤维型12例(12/15),纤维上皮型1例(1/15),血管型脑膜1例(1/15),过渡型1例(1/15)。结论侧脑室脑膜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发病部位、年龄、性别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脑膜瘤 侧脑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手术患者的手术前后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膜患者22例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22例脑膜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治愈17例,病情好转5例,术后并发症患者2例经临床对症护理病情缓解。结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让患者及家属相信通过手术治疗和正确护理,疾病预后好。提高本科护士对脑膜治疗和护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患者提供正确及时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脑膜瘤 手术治疗 手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005年1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FAB分型显示ALL-L18例,ALL-L24例,All-L33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诱导缓解治疗VLDP方案用法为V(长春新碱)2mg静脉注射,第1、8、15、22d;LASP(左旋门冬酰胺酶)1万U静脉滴注,第19~28d;D(柔红霉素)60mg静脉滴注,第1~3d,15~17d;Pred(泼尼松)60mg口服,第1~14d,15~28d减半。第二阶段为缓解后治疗(缓解后治疗包括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原诱导CR方案、含有HD-MTX、含依托泊苷(VP16)方案、阿糖胞苷(HD-Arac)交替化疗3~4疗程,化疗间期用口服强的松(Pred)、甲氨蝶呤(MTX)、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预防及治疗采用鞘内注射、全身化疗。结果治疗一疗程后,15例患者完全缓解10例,完全缓解率66.7%,首次诱导死亡0例,3年总生存率(OS)33.3%和无病生存率(DFS)为20.0%。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定期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复查。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并进行分析。方法对157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病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结果本组157例患儿均由急性腹痛或反复腹痛就诊,伴有呼吸道症状者占61.1%,伴有消化道症状者占56.1%。腹部B超检查157例均可探及大小不等的多个低回声结节。所有病例均给予抗菌,抗病毒治疗后腹痛症状消失或缓解。结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常缺乏特异性表现,腹部B超是首选检查方法。抗菌、抗病毒治疗有效。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炎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