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200例肾内科危重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管理组对于我院的肾内科危重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组对于我院的肾内科危重患者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对护理质量的评价;肾内科危重环境安全性;护理前后生命体征;肾内科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安全管理组对护理质量的评价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P

  • 标签: 肾内科 危重患者 护理 安全管理 对策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支架植入术治疗后,心脏病相关并发症概率与护理措施方法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在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间收治的 300例患者实施心脏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康复情况。结果 在本次手术治疗过程中,支架植入成功率为 98.33%;护理措施满意 84.33%,一般 8%,不满意 7.67%;手术并发症为 10.67%。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是心脏支架植入术的基本特点,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及其广泛。    【关键词】心脏支架植入术;心脏病;护理措施    随着我国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与护理条件的改善,心脏病治疗也取得了较全面的发展局面,特别是心脏支架植入术的发展更是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其中心脏支架植入术主要以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和和心脏动脉阻塞为基本治疗和研究方向。简单而言心脏支架植入术就是通过对血管实施穿刺手术,将相应的特殊传送装置被放置在患病处,然后撤出运行导管,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 300例患者均为我院在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间收治,其中男性 213例,女性 87例,男性年龄 32~ 75岁,平均年龄( 35.45±4.32)岁;女性年龄 31~ 73岁,平均年龄( 37.23±3.5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心脏支架植入术标准,且所有患者常规临床数据比较上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方法     1.2.1 手术步骤:    根据患者临床病症与身体状况制定和设计不同材料的支架设备,如网状、管状、环状和缠绕型支架;采用不同的输送方式,将相应的支架植入患者血管内部。其基本步骤如下所述:①在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患者的基本病症,然后在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并根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使之了解并支持心脏支架植入治疗,湿患者与家属正确掌握心脏支架植入术基本操作步骤与临床知识,告知心脏支架植入术手术风险性;②实施手术,将支架植入患者心脏血管内部,将毒素或即将堵塞的血管进行疏通,进而保持血液的正常循环;③当手术实施完成后,在对患者心脏中的狭窄处进行手术治疗与疏通工作;④然后在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控制病情、降低病情和清除病情危险因素。     1.2.2 护理方法    从患者入院开始,医护人员就必须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①跟患者及家属积极统购与交流,准确掌握患者的发病症状,对患者进行较全面的心脏支架植入或相关心脏病知识宣教,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积极配合和接受手术治疗;②术中护理:根据患者的基本病情与身体状况进行局部、半身或全身麻醉,随时随地观察患者的术中基本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与整理;③术后护理:监督和督促患者坚持服药,注意饮食习惯、卫生清洁;并给予患者良好的康复环境,随手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与良好的空气流通,并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配置不同的数量和种类的药物,而如果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并做好相应的检查与确诊。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 n),百分数( %)表示,采用 x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支架比例    在本次手术治疗过程中,支架植入成功 295( 98.33%)例;支架类型包括网状支架患者 145( 48.33%)例,管状支架患者 43( 14.33%)例,环状支架患者 76( 25.33%)例,缠绕型支架患者 31( 10.33)例。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措施满意 253( 84.33%)例,一般 24( 8%)例,不满意 23( 7.67%)例。     2.3 并发症情况    手术并发症共计 32例;其中动脉型化感染 6( 18.75%)例;高血压 12( 37.5%)例,病毒感染 3( 9.38%)例,呼吸道感染 4( 12.5%)例;支架植入不良反应 5( 15.63)例,心绞痛 2( 6.25%)例。     3 讨 论    心脏病的发病率极高,其发病原因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症状。而就常见症状而言,主要包括心悸、心绞痛、咳嗽吐血和呼吸困难等。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心脏病的发生率也日趋明显。    心脏支架植入术是心脏病临床治疗中极其常见的方法,虽在当下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但由于医疗技术与环境的限制,使得该技术的发展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根据相关的調查与研究报道表明,心脏支架植入术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心脏治疗术,但由于其微创介入条件的局限性,使得临床治疗依旧存在瑕疵,特别是心脏支架并发症的发生,显得极其严重 [1]。首先,在心脏实施支架植入后,由于血管内部受痉挛作用的影响,使得支架植入的近端与远端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现象,这与李敏在浅谈心脏支架植入术中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2]。而在本次手术治疗后,这类病症发生率高达 11例,其中有 7例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得到好转, 4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胶囊治疗后病情等到好转;而根据本研研究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占总是人数的 10.67%,其中动脉型化感染 18.75%;高血压 37.5%,病毒感染 9.38%,呼吸道感染 12.5%;支架植入不良反应 15.63%;心绞痛 6.25%。在本次研究的 300例患者中,护理满意总满意度为 10.67%;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护理干预方法不仅能有效的提升心脏支架直入术临床效果,还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病症和提升康复疗效,这与孔令娟在心脏支架植入中的观点相似 [3]。与此同时,本研究在对患者进行第二次支架植入时,由于受到血管弯曲的影响,在尝试将支架向前推进时,支架两侧的血管均有轻微的撕裂情况,这是应引起注意的 [4-6 ]。    综上所述,心脏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与护理措施的选择,对治疗心脏性疾病极其重要,且能有效提升临床效果,但必须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方案制定与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磊磊 .心脏支架植入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 [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3): 75-76.     [2] 李 敏 .浅谈心脏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 [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 .2015.     [3] 孔令娟 .心脏支架植入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 [J].医药: 00197-00197.    [4] 马 芳,白阳娟 .罗伊适应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J].护理与康复, 2018( 3): 55-56.     [5] 李桂香,沙丽曼,王雅慧,等 .针药结合运动疗法及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J].中国疗养医学, 2018( 1): 27-30.     [6] 胡丹华 .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心脏功能复常产生的影响研究 [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10): 60.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消毒中心的整体工作中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的部门,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其医院进行专业消毒的部门,其日常的工作十分繁杂,主要是进行各种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对其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整体治疗情况和严重的生命安全。对医院的整体管理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选择10名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都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人员,对于此次进行提问和调查,其中问题大多数为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的安全隐患,还有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其各个问题进行统计,然后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实现对策略的提出,尽最大努力保证安全隐患不再是隐患。经过对其调查结果的分析,其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在以下方面:工作人员的操作问题,还有器械的储存问题,工具的放置和适用,管理方面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消毒中心的整体工作质量,所以,通过对其问题的剖析,从而提出可行性建议,实现对安全隐患的解决,实现改进措施,提高整体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设计外科护理缺陷归因,制定安全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神经外科护理缺陷20例,对该20例护理缺陷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制定安全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护理缺陷发生的因素主要有,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基础护理、交接班时没有严格按照流程完成、没有按要求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病情没有按要求进行观察、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结论:护理缺陷的发生是由众多风险因素引起的,要想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就必须要加强护理管理,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提高风险因素的管理,任何时间段内容的护理安全管理都要给予重视,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出现护理缺陷问题。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缺陷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儿童预防接种200例,选取时间在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观察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对策。结果:儿童预防接种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异常性反应、偶合反应和一般反应。通过开展有效干预可以预防接种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大力监测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针对原因进行干预,并对相关症状做好处理,才能保证安全接种,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分析对象为2017.8~2019.8期间发生艾滋病毒职业暴露者30例,判断职业暴露分级、评估危险程度、服用预防性药物,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者30例中,19例为护士,7例为医生,4例为检验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63.33%、23.33%、13.33%;接触暴露和针刺伤为暴露方式,例数分别为21例和9例;暴露分级,21例为二级,6例为一级,3例为三级;25例重度暴露源类型;血液为主要污染源;27例选择预防性药物;职业暴露发生日、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均对其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均显示阴性结果。结论:针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者保证伤口处理规范化和及时性极为关键,并对其危险度和暴露级别进行正确评估,对预防性用药尽早服用,可对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显著降低。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职业暴露 预防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CT室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防范对策。方法 选取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3月我院行 CT检查的患者 3000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其出现的不良事件总结原因,制定防范对策实施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期间 CT检查的患者( 3000例),该组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于患者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 CT检查的患者实施制定防范对策,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机率,在临床上显示出卓越的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CT室护理安全因素 分析 防范对策 不良事件发生机率
  • 简介:摘要: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5.27/100 000,高居中国各类恶性肿瘤的第2位,50岁以上人群是胃癌高发群体。全胃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常用术式,临床疗效显著,但大多数胃癌患者因病情折磨和心理应激,食欲下降、乏力、精神抑郁、心态消极,易合并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身体营养状况较差,加上手术应激损伤和术后禁食时间较长,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进一步恶化,而高龄胃癌患者的上述问题更为突出,还易引发感染、吻合口漏等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尽快恢复。胃癌术后积极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是临床共识,对于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和加快住院恢复进程尤为重要,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是目前主要的营养支持途径。

  • 标签: 胃癌患者 术后肠内营养 应用效果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科9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住院和卧床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住院和卧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内科 心律失常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对医院噪声的思考,明确其现状和来源,再汇总整理医院噪声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拟定健康的、合理的管理对策,以供借鉴。

  • 标签: 医院噪声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使用 ICU 病房仪器设备过程中仪器设备的缺陷以及缺陷处理对策。 方法: 选择 2017.10 ~ 2019.10 期间为调查时间,记录此间监护仪、微量注射泵、有创呼吸机、温控机、输液泵、鼻饲泵等仪器设备使用中的问题,并分析其缺陷以及对策。 结果: 测值不准确问题出现次数最多为 66 例,占比 39.29% ,其次为显示屏波动发生 34 次,占比 20.24% 。 结论: 详细记录 ICU 病房仪器设备应用期间产生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根源,探析仪器设备缺陷,并针对其缺陷进行处理干预,有助于保障仪器设备正常、稳定运行,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 标签: ICU 病房 仪器设备 缺陷 处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客观全面的了解青云谱区结核病发病报告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有效的制定辖区内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降低结核病的危害。方法2013年-2017年结核病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从事结核病工作的经验探讨总结适合我区的结核病防控对策。结果:青云谱区2013-2017年间各级政府共投入经费58.7万元,其中:中央补助经费23.7万元,地方政府配套经费35万元。五年间全区累计免费检查可疑肺结核患者3858例,发现并登记活动性结核病患者1205例,规范化治疗管理1205例,成功治疗结核病患者1173例。结论:结核病仍是制约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同时,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还面临着流动人口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和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等新的挑战[1]。青云谱区近年传染性肺结核控制成效明显,但结核病新发患者仍在不断产生,结防工作尚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结核病 防控形势 对策
  • 简介:摘要: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作为确保患者麻醉以及后续手术能够按照预期开展的关键举措,科学合理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工作也是保障手术患者生命安全不受影响,最终治疗康复能够达标的必要条件,一旦出现穿刺失败或者穿刺困难等问题,必然会对患者安全及整个手术进程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分析造成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的各种原因,并做好针对性的方案对策布控便显得极为必要。

  • 标签: 手术 静脉留置针 穿刺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体会。 方法: 择取本院 2018.04 到 2019.12 时段内收治的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共 50 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 25 例)和干预组( 25 例)。即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比较患者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6.00% ,干预组为 96.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8.00% ,对照组为 32.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于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不仅可提高总有效率,还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房颤射频消融术 围手术期护理 总有效率 并发症总发生率 体会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管道脱落 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4.10-2015.12 接收的 350 位急诊 ICU 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观察与分析患者管道脱落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胃管脱落 8例( 2.66%),气管插管脱落 3例( 1.87%),尿管脱落 2例( 0.71%),引流管脱落 2例( 0.91%),中心静脉管道 丢失 1例( 0.38%)。结论:引起 ICU 患者鼻胃管脱落的原因有 : 留置管道过多 、患者自行拔管、固定不稳、护患沟通不畅、护士不规范。医护人员可从以上五个方面入手,降低患者拔管率。

  • 标签: ICU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治疗糖尿病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特效治疗办法。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 16 日至 2019 年 7 月 16 日前往我院接受治疗的 120 例糖尿病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将 120 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 n=60 )和联合治疗组( n=60 )。常规治疗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联合治疗组在给予药物的同时引入综合治疗办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和甲状腺激素含量。结果:经过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患者在空腹时测得的血糖浓度为( 6.29±2.47 ) mmol/L ,联合治疗组患者在空腹时测得的血糖浓度为( 6.55±3.01 ) mmol/L ,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消化两小时后测得的血糖浓度为( 7.75±3.58 ) mmol/L ,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消化两小时后测得的血糖浓度为( 7.14±4.25 ) mmol/L ,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常规治疗组患者的 TSH 浓度为( 4.27±1.36 ) μIU/mL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 TSH 浓度为( 4.20±0.63 ) μIU/mL ,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常规治疗组患者的 TT3 浓度为( 2.01±0.47 ) nmol/L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 TT3 浓度为( 2.11±1.04 ) nmol/L ,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除了给糖尿病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甲亢药物治疗和降血糖治疗之外,还需要引入综合治疗办法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改善甲亢症状。

  • 标签: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中国内地出现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病毒,国家卫健委决定将这类疾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孕产妇普遍易感,且由于妊娠期间病理生理改变,若合并病毒感染,往往容易发生重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高。新生儿系特殊群体,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且母婴传播的可能并不能排除。因此在阴道分娩期间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和保障母婴安全显得尤其重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孕产妇 阴道分娩 应对策略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护理中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保证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方法 具体的分析社区护理中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因素。结果 通过提出相应的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安全防范对策,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完善各项静脉输液的规章制度,进而防范老年人静脉输液危险的事件的发生。结论 通过制定和实施社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防范对策后,社区门诊老年患者的输液安全度得到了提高,并提高了老年人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 标签:   社区护理 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 安全防患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CT室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防范对策。方法 选取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3月我院行 CT检查的患者 3000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其出现的不良事件总结原因,制定防范对策实施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期间 CT检查的患者( 3000例),该组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于患者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 CT检查的患者实施制定防范对策,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机率,在临床上显示出卓越的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CT室护理安全因素 分析 防范对策 不良事件发生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