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机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医疗机构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变得清晰。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仅包括服务质量,还包括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尽管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转变 问题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的方法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科室常规健康教育的方式,观察组按照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健康教育的方式,观察护理前后两组的血糖水平和自护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0.05)。观察组的患者护理后自护能力量表(自护能力量表(ESC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提高血糖控制效率,改善自护能力,是良好预后的重要保障。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行为转变理论 健康教育 血糖控制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护理中采取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开展手术治疗的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并将其随机划分为2组分别36例,选取时段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对照组实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实行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成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量表(AHSMSRS)得分存在显著上升(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术后护理中采取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模式,可明显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行为转变理论 干预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变体位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60例,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并实施转变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复发情况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生命体征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肺炎患儿转变体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生命体征、加快各项临床症状好转,同时减少复发可能性。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转变体位护理 生命体征 复发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行为转变理论指导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120名医护人员分组(各组6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医护人员行为转变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医护人员行为转变评分对比数据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医护人员行为转变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可规范医护人员护行为,在多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多重耐药菌感染 行为转变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使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并且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所取得的成效。方法:筛选慢阻肺患者共80例,分为两组,即实验A组和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使用呼吸康复训练,40例患者;实验B组使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结合呼吸康复训练,40例患者。两组比较患者护理后的肺功能各项因素改变状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B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肺功能各参数改变都高于实验A组患者,实验B组患者的满意度也高于实验A组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使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并且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所取得的效果较好,使得患者的情况有所好转,由此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值得推崇。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 呼吸康复训练 慢阻肺稳定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转变体位联合心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护理期间的效果及负面情绪评分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儿科就诊的肺炎患儿58例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2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行转变体位+心理干预,对比两组负面情绪、依从性和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干预前患儿的情绪变化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负面情绪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其各症状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统计结果P<0.05。结论:小儿肺炎护理期间实施转变体位+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临床配合度,促使其症状尽早消退,值得积极采纳。

  • 标签: 转变体位 心理干预 小儿肺炎 护理效果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可复性牙髓炎(Reversible pulpitis,RP)转变为不可复性牙髓炎(Irreversible pulpitis,IP)的临床表现。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RP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转变为IP的患者,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IP是RP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通过治疗IP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根除,自发出现疼痛,即使将刺激源去除后,疼痛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而RP去除刺激源后疼痛立即消失。本次研究150例患者,确诊为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逆行性牙髓炎,每种患者数量差距不大。结论  患者需要重视各种口腔疾病的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病情恶化,如RP转化为IP,在未转变为IP前,通过积极治疗,是能将RP治愈的,但是如果已经转变为IP,治疗难度增加,预后不良,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只能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可复性牙髓炎 不可复性牙髓炎 临床特点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74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常规护理模式)与实验组(37例: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结果:随访6个月,实验组患者症状自评得分比对照组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得分比对照组高。实验组患者数字模拟疼痛VAS量表评分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自护水平,缓解膝关节疼痛症状,提升膝关节功能。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护理 老年膝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阶段转变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肾功能及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5例,应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分阶段转变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肾功能和自护行为。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肾功能和自护行为均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组间比较具有意义。结论:分阶段转变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肾功能,优化自护行为,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分阶段转变护理 糖尿病肾病 血糖控制 肾功能 自护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共计100例,由两组组成,即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经过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效果显著,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行为转变理论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HP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中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HP阳性胃溃疡患者7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比较结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分数和对照组比较更高,总护理有效率更高,生活质量分数更高,负性情绪分数越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积极影响明确,提升护理效果,改善遵医行为、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HP阳性胃溃疡 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 遵医行为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尿毒症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动静脉内瘘术治疗,按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延续性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自制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从社会心理、躯体活动、治疗及饮食管理四个项目评估护理前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采用GQ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评估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维度自我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尿毒症动静脉内瘘术治疗患者中,不但能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提高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延续性护理 尿毒症 动静脉内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