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胶东方言古知庄章组与精组声母在各方言及《中原音韵》里的不同分合关系,显示了它们代表的不同历史层次。胶东方言是在以《中原音韵》为主流的古官话浸染、覆盖下而定型的一种官话方言。

  • 标签: 胶东方言 中原音韵 知庄章组 精组 层次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对两套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的文化项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的文化项目主要以知识文化为主,交际文化为辅;为适应不同的学习者需求,文化项目的选择也有不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文化项目的数量和内容也存在差异。对外汉语教材为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应该注意价值观的不同,避免刻板印象。

  • 标签: 对外汉语 教材研究 跨文化交际
  • 简介:《汕头话口语语法基础教程》(PrimaryLessonsinSwatowGrammar[Colloquial])是美国浸信会牧师威廉·耶士摩(Rev.WilliamAshmoreD.D)的著作,此书,由英国长老会教会出版社(EnglishPresbyterianMissionPress)1884年于汕头出版.本文以这本书正文之前的"简介"(Introduction)和正文之后的"潮州方言音节表"(ListofSyllablesRepresentingtheSoundsUsedinPronouncingtheTiechiuDialect)为材料,分析出一个120年前的潮州方言音系.这个语音系统跟现在的系统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一套含有前鼻音韵尾[-n]及与其相配的入声韵尾[-t]的韵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120年前的潮州音系确实存在这套韵母,大约在100年前开始慢慢与[-η/-k]韵尾韵母合流.

  • 标签: 威廉·耶士摩 汕头市 口语语法基础教程 潮州方言音系 韵尾
  • 简介:学者们对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有不同看法。日语动词的存续体表示动作或行为所造成的状态、所形成的结果还保留着。通过对日语动词存续体译成带句尾“了”的句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现代汉语句尾“了”的特性,并得出一个与已有观点不同的结论。

  • 标签: 句尾“了” 日语动词存续体 发生 延续
  • 简介:摘要针对于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课学生就业质量日趋下降的情况下,学校作为培养单位在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但仍然存在培养的师范生与基础教育有“不适应”情况。本研究立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情况的实际,通过自编问卷及访谈的方法,从课程设置方面了解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双学位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找寻“不适应”的具体表现和解决途径。

  • 标签: 课程设置 教师教育 基础教育 适应性
  • 简介:湘语辰溆片泸溪武溪话蟹摄开口一等见系字同一语音形式的文白异读实际上分属异源层次和同源层次,溆浦卢峰话蟹摄开口一等见系字同一语音形式的文白异读是由异调变韵现象造成的。由于同一个语音形式可能分属异源层次和同源层次,也可能是声调的音类变体和声母的音类变体,所以只有一读的字我们不能仅凭语音形式归入文读层或白读层,还要参考本方言或邻近方言文白异读情况,确定它的文白归属。

  • 标签: 湘语辰溆片 蟹摄 同一语音形式 文白异读
  • 简介:通过分析《百年孤独》中吉普赛人梅尔加德斯羊皮纸手稿的叙述特性,本文试图揭示“回旋分层”武叙述结构在时间和逻辑上的特征,并且想要证明:在《镜花缘》等其他回旋分层作品中造成了诸种困难的,除了叙述结构本身,还有与叙述结构相结合的内容。回旋分层中主叙述文本与次叙述文本之间真正重要的,乃是同一的底本,或者说同一些只能由“元世界的观察者”知晓的信息。正是这些“跨世界”层次的信息,才构成了“回旋分层”式叙述的诸多特殊之处。

  • 标签: 叙述 回旋分层 百年孤独
  • 简介:本文利用《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对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等,对“摩托”与“马达”的释义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语料库用于《现汉》以及其他词典编纂和修订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释义 数据库
  • 简介:摘要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本质特征可归纳为一个“美”字,其翻译也应忠实于这一特征。笔者以林徽因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英译(赵彦春版)为例,从翻译美学层次研究译者是如何通过译作传达诗歌之“美”的。

  • 标签: 林徽因,翻译,诗歌
  • 简介:逻辑范畴体系是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对符号学和语言学来讲,也一样。本文作者试图构建两大符号学派和几种有代表性的语言学的逻辑范畴体系并描述这些学科的发展情况,以探索上述两大符号学派的哲学根源和几种语言学的哲学、符号学根源以及这些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这些学科的性质、范围和方法,并期望以此作为研究这些学科的一个纲要。

  • 标签: 逻辑范畴体系 符号学 语言学
  • 简介:语篇是一个充满争议并且广受关注的概念。在相关学界讨论语篇的众声喧哗中,“修辞结构理论”(RST)以其独特的切入点引起广泛而持续的兴趣。这是一个以“修辞”的名义研究语篇组织原理的理论模式。它通过识别使语篇的多模态成分得以组合为功能单位的“修辞关系”,揭示由处在不同层面的这些关系自下而上递进交织而在语篇中形成的全覆盖、级差化的单一修辞结构(singleoverarchinghierarchicalrhetoricalstructure),为判断语篇的连贯性确定了一个独特的标准,同时也为理解语篇的总体目标及其实现方式提供了一个不无启发的视角。然而,假如将修辞结构理论置于当代修辞思想及语篇理论发展的大视野中加以考察,则不难看出将该模式用作阐释工具所造成的问题远超过它所能提供的帮助。考虑到语境已成为主流语篇研究的着眼点,修辞结构理论对文本本身的专注凸显了其阐释能力的局限。另一方面,该理论所预设的“修辞”及“修辞关系”与修辞学界对“修辞”的主流理解也相去甚远。将“连贯”确定为探索语篇组织原理的核心议题尤其使人对这一模式的“修辞”属性生疑。对修辞研究而言,该理论的真正价值或许在于它将注意力引向在语篇研究中构筑起一个有别于主流路径的修辞视角的可能性,促使修辞学家思考跟语篇及其概念化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 标签: 语篇 修辞结构理论 修辞关系 连贯 “辩动”
  • 简介:齐泽克这本书的国内译者学者季广茂用八个字评价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此处的“颠倒”和“混淆”,是以传统的中国逻辑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的。可以看见,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实质上与中国逻辑关注的领域和焦点是大相径庭的。

  • 标签: 齐泽克 似是而非 拉康 通俗文化 精神分析理论 中国逻辑
  • 简介:<正>0吴方言的一大特点是整齐地保留了与清声母相对应的浊声母。它们与切韵音系的清浊系统有着继承和对应关系。但是,在吴方言的浊声母系统中又有一些例外现象。一些按历史对应关系应该读浊音的字,读成了清音。其中最突出的是奉母微母的字。本文打算采用由点及面、逐层扩大、选点描写、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三个方言区域各有侧重的描写来反映音变扩展的不平衡性。并探讨清化的一些原因。这三个方言区域是逐步扩大的,呈扇状展开。它们是:(1)江苏常州城内;(2)常州周围及临近村镇;(3)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本文的重点是描写常州城内方言(以下称常州方言)。

  • 标签: 节拍群 吴方言 不平衡性 方言影响 声母系统 清化
  • 简介:代引言:特请佛光大学前校长儒道释通家龚鹏程先生教正鹏程先生:记得15年前于南华大学台北临时校舍与阁下先后两晤;往访前承蒙史学家李纪祥先生先行代转尊著《文化符号学》一册。会晤中曾谈及中国符号学问题,对于佛教系统的大学校长学术眼光之宽广印象深刻。其后曾蒙贵校资助完成“拉康心理分析符号学”计划,本人1997年抵美于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最终截稿寄呈南华后,并蒙贵校迅即排印发行;

  • 标签: 文化符号学 佛学理论 中国 可行性 重译 术语
  • 简介:纳尔逊·古德曼(NelsonGoodman,1906—1998)是二战以后美国最重要的分析美学家之一。他研究领域宽广,包括哲学、语言学、美学、科技哲学等,其著作《事实、虚构和预测》(Fact,FictionandForecast)被列为“过去50年最重要的西方哲学著作”之一。

  • 标签: 哲学研究 纳尔逊 艺术哲学 符号学 古德 世界
  • 简介:《易经》卦爻辞基本分为占问辞和占断辞两部分,后者的占断专用辞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卦爻辞文化价值构建倾向。从文化符号学标出性理论角度对《易经》占断专用辞文化价值标出问题的研究表明,周初周人在通过《易经》进行文化价值构建的过程中,中项偏向吉一端,因此正项为吉,异项为凶。在《易经》卦爻辞系统的占断价值判定方面,中项起到了主导作用,祈福禳祸的取向非常明显,总的倾向是趋吉避凶。另外,对"大吉"一类占断辞进行的价值取向分析表明,它们所涉的内容都属于非常重要的方面,诚可视为当时周初家国方针大纲的要点。

  • 标签: 《易经》 占断专用辞 文化标出性理论 符号学
  • 简介:《土话指南》、《沪语指南》同是北京官话《官话指南》的沪语译文。文章利用《土话指南》、《沪语指南》的异文材料,对其中的甚词进行对比研究,以此揭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沪语甚词的使用面貌以及与官话甚词的主要差异。研究显示,这两个版本间沪语甚词的用法差异已经表现出当时沪语部分甚词新派与老派用法的分野;其中甚词后置与前置语序、方言特征词与通用词的选择等都是导致新老派分化的因素。

  • 标签: 《官话指南》 《土话指南》 《沪语指南》 甚词 沪语 新派老派分野
  • 简介:《左传·成公十年》有“攻之不可,达之不及”一句,杜预把“达”解释为“针”。后世大型训诂资料集未予收录,字典辞书不设这一义项。通过系统梳理达的古文字字形,参考达的直接引中义,证明达确实有“针”义,而且是它的本义。

  • 标签: 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