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一则案例引发对程序正当性的探讨,分析了正当性程序的产生及其内容,从而在逻辑上对程序正当性的价值问题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程序正当性 制度设计 价值
  • 简介:刑事诉讼价值平衡是现代司法价值对立统一关系的要求,刑事诉讼价值平衡是整体上的、最终的平衡.其包含三个要求:一是各子系统遵循现代司法价值的基本要求;二是刑事诉讼价值平衡中存在着部分、过程的不平衡;三是各子系统之间必须在价值倾向方面互相制约、互相协调、互相弥补。在实践中,必须遵循价值平衡的要求。

  • 标签: 刑事诉讼 价值平衡 社会保护 人权保护
  • 简介: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视阈中的行为不同,前者偏向于存在论上的自然行为,后者偏向于规范意义上的社会行为。以此为基点,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在"对物防卫"的认可与否以及"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的取舍上采取不同的态度。采取存在论意义上的、客观中立的、未定型的"裸"的行为更符合刑法行为视角的立场。"有害性"、"有意性"都不是行为的要素,应当将主观要素与价值判断从行为的考量中剔除出去。这样的行为观对于"对物防卫"的主张与过失共同犯罪的成立有所裨益。

  • 标签: 结果无价值 行为无价值 行为 存在 规范
  • 简介:在没有证据直接表明上市公司高管截留资金不入账,具有侵吞资金所有权行为性质的情况下,其收款不入账系截留资金归个人使用而不是非法占有,将此笔巨额资金用于赌博符合挪用资金用于非法活动的客观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挪用资金罪。上市公司高管接受委派管理证券期货公司交易业务过程中,通过合法有效的委托合同占有佣金返点款项的,应当认定为侵占罪。上市公司高管侵吞的并非本单位财物而是其他公司财物,其行为方式也并非套取而是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进行诈骗,不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为诈骗罪。

  • 标签: 上市公司 高管 法理分析 典型案例 司法认定 经济犯罪
  • 简介:著作权0产生后,其所包含的经济权利只是潜在的权利。著作权人一般需要采取转让和许可他人使用等方式,以实现其经济利益:本案是一起非典型的著作权合同纠纷,著作权人为实现其经济权利,采取了既非转让也非单纯许可使用的混合合同形式。解决此类混合合同纠纷,关键在于运用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合理解释合同目的,确定合同条款的不同法律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以此厘清合同权利义务关系,对案件的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为本案纠纷的正确裁断提供思路。

  • 标签: 著作权人 合同违约 性质认定 纠纷案 非典型 经济权利
  • 简介:社区矫正(CommunityCorrection)作为当今世界各国刑罚执行理论和实践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已然成为刑罚执行由监禁走向开放的主要标志,其深刻的影响甚至颠覆了传统的行刑理念。顺应刑罚轻缓化、非刑化、社会化、人道化这一趋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社区矫正实践在我国的正式启动。制度的良性运转有赖于理论层面的深度检视,有必要从社区矫正在刑罚制度演进中的逻辑定位介入,对其在实践层面有待改善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 标签: 社区矫正 定位 运作
  • 简介:我们应当加快信访立法步伐,信访立法的目标应当是落实公民的宪法权利,统一协调信访,使争议能够协调、有序、分层次解决。信访立法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以科学的制度设置来减少越级上访,以刚性的制度规定来落实信访权利,以宽广的视野来重构信访制度,以改革的精神来配置争议解决权力,以宽容的态度来保障信访秩序。在未来的信访法中我们应当确立人大统领、县为基础、行政监察专员等基本制度。

  • 标签: 信访 信访制度 立法 基本权利
  • 简介:本文论述了我国在“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环境下,司法鉴定援助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本文认为:保障弱势群体的诉讼权利、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是司法鉴定援助制度的最高价值和终极目标:提高诉讼效率、平衡诉讼当事人双方的地位和力量是司法鉴定援助制度的基本追求。

  • 标签: 司法鉴定 援助制度 价值分析
  • 简介:在"汽车时代",醉驾和追逐竞驶行为即使未造成实际的实害结果,但因为其潜在的危害风险已经超出了社会容忍的边界,需要刑事立法进行调控。增设危险驾驶罪能有效弥补行政处罚之不足,实现刑法的一般预防;体现以人为本,立法为民。

  • 标签: 危险驾驶 刑法规制 追逐竞驶 醉驾
  • 简介:模式不是制度的等同物,研究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就不能仅仅从模式设计入手,深藏在模式背后的是价值和程序的约束.以世界违宪审查模式的价值认同和程序司法化为参照,以价值--程序--模式为分析框架,是构筑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进路.机构独立、解释权威、程序合适是进行违宪审查的基础要素.否则,再完美的模式设计也无法真正运行.

  • 标签: 违宪审查 价值 程序 模式
  • 简介:论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陈瑞华一、引言长期以来,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法学理论对于法律程序的价值问题基本上坚持了程序工具主义的观点,即将法律程序仅仅视为实施实体法的手段或工具,强调程序在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方面的有效性或有用性,而不承认它具有独立于实体法目标...

  • 标签: 程序正义价值 法律程序 裁判者 被告人 正当性 法律价值
  • 简介:教育立法对于教育法制现代化规则基础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对立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多种价值进行权衡、取舍、整合,建构一套合理的价值体系以保障教育法的合理性。本文在探讨教育立法价值的含义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立法价值选择的特性,提出中国教育立法应遵循的原则。

  • 标签: 教育立法 价值 价值选择
  • 简介:法学研究中的价值消解行为,属法学研究群体内部无意识的非理性阻却法学发展的行为。这一行为割裂着法学理论研究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统一。作者认为,中国法治之不兴,法理之滞后,概因于此。消解行为表现在:经典著作运用上的教条化,法理问题的政治化,评判标准的单一化,视域的固定化,意义的宽泛化,理论抽象的极端化,说明体系的程式化,学术品格的超然化等

  • 标签: 法学研究 价值消解 非理性 行为
  • 简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明确建立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的工作目标,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已成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有关专利权价值的评估抑或评价已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专利权价值的内涵尚未被明确界定,理论研究还属空白。文章明确界定了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定义和内涵,为进一步研究专利权经济价值的评估和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专利权 经济价值 界定
  • 简介:大调解机制依托于国家公权力,通过对调解资源的有效整合,广泛干预社会纠纷的解决,适应了矛盾凸显期纠纷解决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对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弥补司法局限性等有其现实价值,但另一方面,大调解作为维稳工具,忽视了对当事人的权利救济;大调解的行政化压抑了社会自发秩序的生存空间,并可能消解司法权威,不利于法治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大调解 矛盾纠纷 司法
  • 简介:法官在每个案件作出判决的过程中都包含着价值选择,因为价值选择既是有效填补法律漏洞保证法律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作出正当裁判增强司法权威性的有力保证。目前,我国司法过程中判决的价值选择存在不重视价值发现、不遵循法律的价值秩序要求、不重视利益衡量和社会效果、忽视案件事实的差别等现象。为了使作出的判决能有效地解决纠纷,并向社会传达法律和司法的公正,必须提高法官的自觉价值判断意识,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强调裁判说理以保障法官理性进行价值选择。

  • 标签: 判决 法官 价值选择
  • 简介:国家强调法治的时候,程序问题就提到了重要位置。因为程序的合法比实体的合法更不易实现。但离开任何一方面,都不存在法治。程序问题在我国一直疏于关注。人们习惯性地称程序法为辅助法,程序为手段,似乎他们从来就没有也不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价值。程序的目的确实在于实现实体,程序法也确实有服务于实体法的功能。但这并不否定程序的独立价值。本文试图以实证的方法,探讨一下刑事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

  • 标签: 刑事诉讼程序 独立价值 刑讯逼供 被告人 正当程序 法治
  • 简介:在中国,审计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的下属部门,其实质上是政府的内审部门,行使的是内部监督权,而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行使的更多是一种外部监督权。探讨检审合作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如何实现两者的内外配合,双剑合壁在反腐败方面发挥两家监督机关的最大效力,实现双方履行职务的双赢。

  • 标签: 反腐败 协作 根本价值 具体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