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和健康意识的增加,更好地为患者、为人民提供最卓越的服务和帮助,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已成为当今的重点。本篇文章以某医院收治的多例恶性血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分析舒适护理在恶性血液护理中的应用成效,并总结出舒适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血液病护理 常规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血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12 月在本院血液内科病房治疗的80例恶性血液患者,利用计算机随机对照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躯体运动、人际关系、心理状态、环境适应力等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表现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文关怀 恶性血液病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近年来,随着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血液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恶性血液的患者大多数需要反复多次化疗,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但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患者的免疫力逐渐降低,很容易并发严重感染。感染不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而且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 标签: 血液病 患者 无菌层流床 使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血液患者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70例血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对应标本,并通过试管法对标本进行 ABO正反定型、抗体鉴定检测,采用固相凝集法对标本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结果 血液患者 ABO血型正反定型的凝集强度易发生改变导致定型困难,自身与同种抗体常单独或同时存在导致供受者红细胞与血小板的不相配合,血型异常与抗体阳性的情况与血液的种类有关。结论 血液患者易发生血型异常、易产生红细胞与血小板抗体,应结合其病史和输血史分析输血前检查结果选择适合的血液,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病 ABO定型 不规则抗体 血小板抗体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本地区ABO血型定型困难,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与血小板抗体阳性在血液患者中的发生状况,探讨其输血前检查的难点与重点。方法:使用试管法对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抗体鉴定,使用固相凝集方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血液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的凝集强度易发生改变导致定型困难,自身与同种抗体常单独或同时存在导致供受者红细胞与血小板的不相配合,血型异常与抗体阳性的情况与血液的种类有关。结论:血液患者易发生血型异常、易产生红细胞与血小板抗体,应结合其病史和输血史分析输血前检查结果选择适合的血液,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病 ABO定型 不规则抗体 血小板抗体
  • 简介:c-kit基因是酪氨酸激酶家族Ⅲ类的成员之一,参与包括造血和肥大细胞的发生与发育、细胞凋亡及恶性造血等多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但其确切的作用机理目前仍未明了。最近研究发现,c-kit基因主要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表达,而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则不表达。在AML,尤其是在不成熟细胞型(M0,M1,M2)血清s-kit受体明显升高,化疗后则恢复至正常水平。c-kit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粒变期也明显升高,相反在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其受体水平降低。上述研究提示血清受体水平反应了某些造血系统疾病的病理状态。有证据表明c-kit具有致白血病能力。基因转染发现,c—kit持续性表达增加了32D细胞的致白血病潜力;CML的P210能替代SCF和P145c—kit的作用。c-kit的持续激活可导致bcr/abl阳性造血祖细胞长期存活。与正常对照相比,骨髓增生性疾病c—kit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最近发现SCF,c—kit的配体,诱导的细胞凋亡耐受与AML患者化疗疗效有关。SCF能减少AML常用化疗药物诱导的人CD34^+白血病细胞凋亡,用McAb阻断c-kit受体,可逆转SCF对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本文综述c-kit在恶性血液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目的在于促进白血病发病机制、诱导分化和治疗的深入研究。

  • 标签: C-KIT 恶性血液病 干细胞因子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液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分析,明确血液患者化疗后感染预防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某医院所收治的 100名化疗后的血液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血液患者进行常规化化疗工作,针对试验组血液患者而言,则是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进行预防和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明显疼痛以及感染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试验组患者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液患者在化疗后的感染预防及科学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液病 化疗 感染 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的临床实际护理疗效。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本院对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5例患者实施全面探讨。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全面护理手段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通过比对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发热、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数据、护理实际满意度;结果:实施全面护理手段的观察组33例患者护理实际满意度,比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对照组32例患者高,而并发症相关数据,要比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对照组32例患者低。结论:实施全面护理手段能够大幅度控制并发症相关数据,提高护理实际满意度,值得大面积临床使用。

  • 标签: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髓穿刺活检各类血液的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方法对120例血液检查异常病人的骨髓穿刺片进行回顾性观察。进行常规制片,H.E染色体,部分切片并作PAS染色,Gomeri氏网状纤维染色以及Massom结缔组织染色。部分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正常骨髓象12例,再障及再生性低下10例,增生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2,白血病24,骨髓纤维化18,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11,转移癌2例,其他5例。结论骨髓活检对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等异常综合征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骨髓活检穿刺 血液病 病理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血液患者盗汗的疗效。方法将30例确诊为血液所致盗汗患者运用中药汤剂治疗。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采用中药汤剂治疗血液所致盗汗患者共30例,结果如下。

  • 标签: 中药 血液病 盗汗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血液患者化疗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4 月在我院化疗的 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时间、病房类型、化疗药物、感染部位等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导致患者感染的因素和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结果 有 23 例患者化疗后出现了感染,占 38.33 %,层流病房中的血液患者的感染率为 23.33 %显著低于普通病房的 53.33 %, P < 0.05 ;随着住院时间的增长,感染发生率也随之增多。结论 做好病房的消毒、房间的通风、建立合理的探视制度及有效的护理,均是预防和减少血液患者化疗后感染的措施,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血液病 化疗后 感染 预防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例血液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临床特征及微生物学特点,并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分析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8例念珠菌血症患者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占78.6%(22/28),30 d死亡率为46.4%(13/28),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32.1%(9/28)。28例患者分离出28株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占64.3%(18/28)。药敏试验结果示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分别为35.7%(10/28)、39.3%(11/28)、35.7%(10/28)。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死亡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感染性休克OR=33.182, P=0.025。结论血液念珠菌血症患者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为主,早期病死率较高。病原菌以热带念珠菌为主,感染性休克是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真菌 血液病 念珠菌血症 耐药性
  • 简介:妇炎洁洗液是以大黄、白矾,冰片,苦参、黄柏、蛇床子、醋酸氯己定等组成的外用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抑菌的功效.笔者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使用妇炎洁治疗25例肛周感染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血液并发肛周感染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11-68岁,中位年龄43岁;淋巴瘤9例,白血病8例,骨髓瘤8例.

  • 标签: 肛周感染 血液病人 护理 治疗 感染患者 中位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血液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茵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血液并发多重耐药茵感染的 56例住院患者,依据抗茵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时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并加强消毒隔离措施,注重静脉置管护理、发热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饮食及营养宣教等。结果: 56例住院患者中, 41例治疗后感染控制好转出院, 11例治疗无效死亡,自动放弃治疗 4例。住院 8~ 143(39. 1±16. 3)d。均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血液患者因病情特殊易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根据其疾病特点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茵的传播。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及时的前瞻性监测,以及快速准确地采取针对高危因素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及早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以达到控制 MDROs感染的目的。

  • 标签: 血液病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