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确认血液核酸检测(NAT)仪器在使用前,其性能可以满足实际检测工作要求。方法:为确认设备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可靠性和防止污染等性能,设计4个试验组:联检试验组和鉴别试验组,将生理盐水标本和NAT质控品(HBVDNA、HIV-1RNA、HCVRNA)交叉放置于标本架上,进行NAT联检和鉴别检测;仪器比对组用同一批献血者标本在同类型的2台仪器上进行检测;污染评估试验组用生理盐水作为阴性标本进行NAT联检。结果:所有NAT检测结果均与预期一致。结论:血液核酸检测设的各项性能满足实际检测工作要求。

  • 标签: 核酸检测 仪器 性能确认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三种病毒(HPVB19、CMV、HSV)在儿科各种血液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8例经临床、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确诊的血液患者进行PCR的检测。结果98例血液患者,HPVB19阳性检出率26.53%,CMV阳性检出率8.16%,HSV阳性检出率3.06%。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HPVB19阳性检出率最高,占41.66%;其次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占35.1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占14.28%;其它血液患者阳性检出率较低。结论三种病毒血液检测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是HPVB19的检测,对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病 三种病毒 PCR
  • 简介:药源性出血性疾病1药物相关性血管性紫癜许多药物可通过几种途径改变血管壁的通透性引起紫癜.如通过免疫机制,产生特异性抗血管抗体或免疫复合物,或通过对血管壁的直接损伤等.表现为四肢瘀点或瘀斑,罕见其他部位出血.停药后,紫癜大多很快消退,但应避免再用此种药物.

  • 标签: 药源性血液病 紫癜 免疫复合物 药源性出血性疾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该血站检验科血液样本5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给予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并且计算与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在HBV(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0%(15/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2%(6/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8%(9/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6%(8/500)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4%(2/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8%(9/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检测中,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各具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两者联合应用,以此提高血液检测准确性。

  • 标签: 血液病毒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在血液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献血的自愿者620例作为血液样本提供者,采集620例血液样本提供者的血液样本两份,一份为5ml,一份为7ml,分别将其放置在5ml和7ml的真空抗凝管中。其中5ml的血液样本在3h内给予血浆分离,然后进行核酸检测;其中7ml的血液样本在24h内给予血浆分离,然后进行酶联免疫检测。结果核酸检测法对血液中HBV检测的阳性率为2.74%,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检测法的1.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酸检测法对血液中HCV检测的阳性率为1.77%,与酶联免疫检测法的1.61%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检测法对血液中HIV检测的阳性率为1.77%,显著高于核酸检测法的0.4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的输血过程中,需重视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的联合应用,才能够显著提高血液的检测准确率,从而减少输血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用血安全。

  • 标签: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检测 血液病毒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该血站检验科血液样本5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给予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并且计算与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在HBV(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0%(15/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2%(6/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8%(9/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6%(8/500)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4%(2/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8%(9/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检测中,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各具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两者联合应用,以此提高血液检测准确性。

  • 标签: 血液病毒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人性化的护理促进血液患者积极康复,充分体现护理工作在病人康复过程的积极作用;护理包括医务护理和生活心理护理;在护理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较少医患纠纷。

  • 标签: 血液病 人性化护理 经验
  • 简介:自噬是近年来很热门的研究领域,是真核细胞受饥饿、低氧和药物处理等代谢压力下,通过自身降解,获得能量的一种生理过程,研究表明其与恶性血液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关于自噬与恶性血液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模糊及矛盾的问题.适宜的治疗方法,应当选择性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同时对正常细胞无损伤.因此在探讨自噬在恶性血液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如何选择靶向的自噬相关治疗策略亦尤为重要.本文对自噬的发生发展、自噬与恶性血液的关系以及自噬在恶性血液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 标签: 自噬 恶性血液病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血液患者在治疗中所出现的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的原因。结论引起患者出血主要原因有患者的原因及与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有很大的关系,护理重点在于医护人员要熟悉每个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

  • 标签: 血液病 出血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儿科近年来血液人的成分输血分析,了解儿科成分输血是否存在合理性。方法分析儿科2000-2005年血液人年度用血情况、成分输血的比例。结果儿科血液人用血量为红细胞用量最多呈逐年上升,全血、血小板用量较少。结论儿科血液人成分输血率平均75%以上,达到部颁标准;2004-2005年成分输血率89.97%,接近发达国家成分输血的比例。

  • 标签: 儿科血液病 成分输血 分析
  • 简介:自1991.1至1992.1我们对33例恶性血液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包括急性白血病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淋巴瘤11例。发现在恶性血液中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且不同疾病之间亦有差别。其异常主要表现在高切变速率下全血粘度下降,全血还原粘度上升,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内HbF含量增加,红细胞在外加切应力下变形性减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等。在逐项分析影响血液流变学多种参数后,可以看出,红细胞压积减低是使血液粘度下降的最重要的因素。应当注意的是除红细胞压积外,在恶性血液中仍包含着诸多使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血浆因素中如纤维蛋白原增加,细胞成分因素中如红细胞变形性减低而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内HbF升高,使细胞内粘度增加。白细胞,特别在急性白血病,尽管其“计数”变化不大,但是其分化程度低,变形性差,对血液流变学表现出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材料提示,对于呈现“低粘”的恶性血液,特别是急性白血病,应进一步对流变学的各个参数逐项分析,因为其中潜伏着诸多引起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这对我们观察临床上经常出现的肺水肿、栓塞或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核酸检验以及酶联免疫的检测,旨在保证其检测的准确性。方法:以某院的检验科室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对该院检验科室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采集的血液样本一百例为研究内容,采取不一样的检验检测形式,对相关病毒的阳性预测值开展计算研究分析。结果:通过不同形式的检验检测,经过分析,得到的HBV阳性预测值是97.87%(92例/94例);得到的HCV阳性预测值是96.67%(87例/90例);得到的HIV阳性预测值是98.91%(91例/92例)。结论:血液采用不同的检验检测形式开展检测工作时,基于其不同的特征,使得其在血液检验是的应用具有互补优势。在实际的临床检验时,可以加强不同检验检测方式的结合,从而使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血液病毒 核酸检验 酶联免疫检测 准确率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each-back 法健康教育在进行新冠肺炎儿童核酸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02月-2022年03月,年龄在4-16周岁的住院患儿332例,按照性别、年龄等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6例)。对照组在新冠病毒核酸采集前向家属及患儿讲解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Teach-back法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儿新冠肺炎核酸采集一次成功率、平均采集时间和家属满意度。结果:使用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核酸采集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ch-back法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儿新冠肺炎核酸采集成功率,并缩短时间,提高患儿及家属在疫情常态背景下住院期间的满意度。

  • 标签: Teach-back法 血液病患儿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0名血液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后SCL-90强迫、中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焦虑、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及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P<0.05,P<0.01)。结论对血液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病 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