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each-back 法健康教育在进行新冠肺炎儿童核酸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02月-2022年03月,年龄在4-16周岁的住院患儿332例,按照性别、年龄等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6例)。对照组在新冠病毒核酸采集前向家属及患儿讲解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Teach-back法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儿新冠肺炎核酸采集一次成功率、平均采集时间和家属满意度。结果:使用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核酸采集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ch-back法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儿新冠肺炎核酸采集成功率,并缩短时间,提高患儿及家属在疫情常态背景下住院期间的满意度。

  • 标签: Teach-back法 血液病患儿 核酸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治疗血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三月至2022年三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60名住院病人,应用血细胞分离器对患者进行红细胞单采、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以及血浆置换治疗等方法,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对60例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急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进行了治疗,均能显著地减少病理性成分,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机体功能,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血液成分单采 血浆置换 血液疾病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和健康意识的增加,更好地为患者、为人民提供最卓越的服务和帮助,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已成为当今的重点。本篇文章以某医院收治的多例恶性血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分析舒适护理在恶性血液护理中的应用成效,并总结出舒适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血液病护理 常规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血液患者临床强化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3-2022.3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190例,临床采取不同护理干预策略,对照组按照常规程序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加强人文关怀护理,研究中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满意评分指标、分析临床护理效果,对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的焦虑SAS评分为(55.43±5.62)分、抑郁SDS评分为(56.71±6.15)分,与对照组的(56.14±5.74)分、(56.26±5.95)分差异不大。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指标评分分别为(40.21±4.74)分、抑郁SDS评分为(40.34±3.78)分,明显均比对照组(49.57±5.22)分、(49.66±4.72)分低。观察组患者对病房环境满意评分为(4.37±0.42)分、生活护理满意评分为(4.23±0.38)分、服务态度满意评分为(4.31±0.44)分、技能操作满意评分为(4.19±0.38)分、健康教育满意评分为(4.31±0.28)分,各项满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在临床护理中基本依从的为95例,占比100.00%,与对照组的80.00%相比明显高。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自我观察意识评分为(7.82±0.61)分、治疗信心评分为(6.98±0.67)分,均明显较高(p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恶性血液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挑选本院收入的血液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66例作为样本,时间期限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所有病患均接受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患者依从性和服务满意度。结果:对于血液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开展护理干预依从性为96.96%(64/66),明显降低脱落情况。经问卷调查统计患者的总服务满意度为93.93%(62/66)。结论:通过对血液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依从性,降低标本脱落情况,确保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受试者安全性。

  • 标签: 血液病 Ⅰ期药物 临床试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血液患者临床强化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3-2022.3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190例,临床采取不同护理干预策略,对照组按照常规程序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加强人文关怀护理,研究中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满意评分指标、分析临床护理效果,对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的焦虑SAS评分为(55.43±5.62)分、抑郁SDS评分为(56.71±6.15)分,与对照组的(56.14±5.74)分、(56.26±5.95)分差异不大。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指标评分分别为(40.21±4.74)分、抑郁SDS评分为(40.34±3.78)分,明显均比对照组(49.57±5.22)分、(49.66±4.72)分低。观察组患者对病房环境满意评分为(4.37±0.42)分、生活护理满意评分为(4.23±0.38)分、服务态度满意评分为(4.31±0.44)分、技能操作满意评分为(4.19±0.38)分、健康教育满意评分为(4.31±0.28)分,各项满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在临床护理中基本依从的为95例,占比100.00%,与对照组的80.00%相比明显高。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自我观察意识评分为(7.82±0.61)分、治疗信心评分为(6.98±0.67)分,均明显较高(p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恶性血液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的临床实际护理疗效。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阶段,本院对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5例病人实施全面探讨。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32例病人为参考组,实施全面护理手段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33例病人为研究组。通过比对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发热、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数据、护理实际满意度;结果:实施全面护理手段的研究组33例病人护理实际满意度,比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参考组32例病人高,而并发症相关数据,要比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参考组32例病人低。结论:实施全面护理手段能够大幅度控制并发症相关数据,提高护理实际满意度,值得大面积临床使用。

  • 标签: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输血中,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接受输血治疗的血液患者中随机选择选择2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之间,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输血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的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100人。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两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白细胞输血技术 临床输血 应用
  • 简介:摘要人体肠道菌群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维持肠道环境的稳定,还影响宿主的代谢、免疫和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认识的逐渐深入,其与血液的相关性也引起极大关注。本文将综述血液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的菌群变化,包括肠道菌群作为诊断血液标志物的潜力、血液治疗过程中的肠道菌群变化以及展望调节肠道菌群在血液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 标签: 血液病 肠道菌群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粪菌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武汉疫情逐渐蔓延后,全国以及境外新冠肺炎感染的人数迅速增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在2020年4月30号首次新冠肺炎病例清零。而此后因境外输入等原因,全国各地又反复多次出现疫情 ,苏州在疫情常态化后近两年,20220.02.13日首次公示出现本土病例 。此病毒对人群普遍易感性,加上儿童身体机体免疫力较弱,其被感染的几率会更高。在疫情突发情况下,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儿童血液房的患儿及陪护,以及医护等工作人员的感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防护工作。通过设置病区新冠信息员,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院感培训,同时做好病区管理以及病人出院后的终末处理,保证医务人员,住院患儿及陪护的安全。

  • 标签: 儿童 病毒肺炎 血液病房 应急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血液合并感染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随机将纳入研究26例血液合并感染患者(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分组,对照组(13例,一般护理),观察组(13例,优质护理服务),分析负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应用后,观察组心理状况评价中HAMD、HAMA分值低于对照组(t=4.047,P<0.001;t=9.252,P<0.001);观察组满意率为92.31%,对照组为46.15%,观察组满意率更高(Χ2=4.514,P=0.034)。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明显,作用优良,本护理方案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液病 感染危险 优质护理服务 负性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血液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38,应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38,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负性情绪、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HAD-D、HAD-A评分均较参照组更短,且总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血液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可疏导负性情绪,提高满意度,具有推广与应用实效性。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血液病 负性情绪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血液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血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小板输注,对比不同血液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并分析不同血液患血小板输注无效影响因素。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9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无效率为28.13%,白血病患者中1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无效率为35.71%。两种血液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无效及有效组患者性别、年龄、移植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效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有效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小板抗体阳性是导致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白血病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无效及有效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效组患者脾大率高于有效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脾大是导致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血液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需要临床根据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血液患者进行干预,才能提升其血小板输注效果。

  • 标签: 血液病 血小板 无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患者治疗护理问题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1-2022.6我院合适的患者90例,科学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研究了解患者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是感染的合计有4例,占比8.89%,与对照组的28.89%相比明显低(p<0.05)。结论:血液患者治疗时加强优质护理服务,保证患者日常生活状态,减少患者治疗风险,避免患者出现感染,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血液病 感染危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血液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38,应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38,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负性情绪、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HAD-D、HAD-A评分均较参照组更短,且总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血液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可疏导负性情绪,提高满意度,具有推广与应用实效性。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血液病 负性情绪 满意度
  • 作者: 苏雁 洪慧敏 赵倩 伏利兵 金眉 郑胡镛 曾骐 马晓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肿瘤中心肿瘤内科;北京市儿童血液肿瘤重点实验室;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总结纵隔生殖细胞肿瘤(GCTs)并发恶性血液(HM)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18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3例纵隔GCTs并发HM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截至2019年12月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复习。3例患儿为12~16岁男童,以纵隔占位起病,GCTs病理类型为畸胎瘤或卵黄囊瘤,予手术和化疗治疗。3例在GCTs诊断的5个月、9个月、31个月时分别发生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予对症治疗,2例死亡,1例存活。共检索到英文报道病例135例,其中纵隔GCTs并发HM共127例(94.1%),其他部位GCTs并发HM共8例(5.9%)。文献报道的127例纵隔GCTs并发HM病例中,126例(99.2%)为男性,诊断GCTs的中位年龄为22岁(10~48岁);GCTs病理类型包括畸胎瘤53例(41.7%),含畸胎瘤和/或卵黄囊瘤成分的GCTs共94例(74.0%);HM类型中,AML共72例(56.7%),其中AML-M7共31例(24.4%);GCTs与HM间隔中位时间为3个月(0~122个月),46例(36.2%)患儿2种疾病同时发生,85例(66.9%)在GCTs诊断的12个月内发生HM;可知生存状态的病例107例,其中存活13例(12.1%),死亡94例(87.9%),诊断HM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个月(0~48个月)。对于原发纵隔GCTs,尤其病理类型为卵黄囊瘤和/或畸胎瘤成分的青少年男性,需高度关注其HM倾向,此类患者预后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纵隔 生殖细胞肿瘤 恶性血液病 白血病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是儿童恶性血液不良预后因素之一,其患病率变化很大。恶性血液患者在化疗治疗期间会面临营养风险。他们的饮食问题会导致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而通过营养评估护理可以防止营养不良,并且对于阻止恶病质进展的多模式治疗很重要。目前,儿科肿瘤学中没有标准化的营养状况定义和评估方法。完整的营养评估包括人体测量学、生化、临床和饮食评估。评估后护士可以通过饮食问题,了解患者治疗期间身体营养的情况,从而帮助患者避免或减轻此类问题的发生。本文我们探讨了一些关于恶性血液患者治疗期间的营养的评估方法,并根据这些方法提出实用的儿科恶性血液护理对策,以便于患者积极应对恶性血液造成的营养不良和恶病质。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营养评估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