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患者术中自体血液回对其自身红细胞功能形成的影响,探究其术中自体血液会的实际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在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114 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患者( n=57 )行异体输血,讨论组患者( n=57 )行自体血液回,对比两组患者红细胞功能。 结果:研究发现,讨论组患者输血学前 WBC 指标、 RBC 指标、 Hb 指标、 HcT 指标以及 PLT 指标与参照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讨论组患者输血后 WBC 指标、 RBC 指标、 Hb 指标、 HcT 指标以及 PLT 指标情况好于对照组, P < 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发现,讨论组患者输血学前 RBC-C3bR 、 FEER 、 ATER 、 NTER 、 FEIR 与参照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讨论组患者红细胞 RBC-C3bR 、 FEER 、 ATER 、 NTER 、 FEIR 免疫状态情况好于对照组, P < 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患者术中自体血液回能够稳定患者自身红细胞功能,同时此种输血方法可以降低血液实际使用量,在不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

  • 标签: [ ] 自体血液回输 异体输血 红细胞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储存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以及溶血率的检测,了解去白悬红的储存时间对制备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储存期1周(1w组)、2周(2w组)、3周(3w组)、4-5周(4-5w组)的去白悬红各10袋,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后立即(0h)和(4±2)℃保存24h取样测定其K+、FHb,并计算溶血率。结果:洗涤后0h,4组K+含量分别为(0.38±0.04)、(0.44±0.08)、(0.53±0.23)、(0.65±0.20)mmol/L,3w组和4-5w组明显高于1w组、2w组(P〈0.05);洗涤后保存24h,各组K+分别为(1.89±0.32)、(1.89±0.60)、(2.02±0.45)、(2.62±0.31)mmol/L,4-5w组明显高于前3组(P〈0.05),但均低于人体正常K+上限。无论是洗涤后0h,还是保存24h,FHb、溶血率4-5w组明显高于前3组(P〈0.05),。而且4-5w组洗涤红细胞保存24h,FHb为(0.90±0.32)g/L,明显高于国标水平。结论:建议尽量避免使用保存期4-5w的去白悬红制备洗涤红细胞,而且制备好的洗涤红细胞应尽快,减少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的悬浮时间。

  • 标签: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储存时间 洗涤红细胞 钾离子浓度 游离血红蛋白 溶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去除术联合药物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疗效。方法PV患者35例,采用红细胞去除术联合羟基脲、α-干扰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细胞去除术联合药物治疗PV,可迅速降低Hb、RBC、HCT,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是治疗PV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红细胞去除术﹔羟基脲﹔&alpha -干扰素﹔疗效
  • 简介:我院从2009年3月-2010年12月使用一次性电子泵(简称泵),由留置针持续5-FU/48h.使毒性反应减轻.且泵体轻巧.日常生活中携带方便。因此提高了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欢迎,现将护理体会叙述如下:

  • 标签: 5-fu一次性电子输注泵 静脉输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早期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与重症脓毒症患儿器官功能障碍持续时间相关这一假设。设计单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的二次分析。采用多变量负二项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发病48 h内红细胞与发病14 d内器官功能障碍(organ dysfunction,OD)或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MODS)天数之间的关系。场所一家四级儿童医院的PICU。对象纳入符合共识标准的18岁以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排除脓毒症发病前红细胞的患者和脓毒症发病48 h内接受体外膜氧合支持的患者。方法和主要结果纳入94例患者,中位年龄6(0,13)岁,61%为男性;78%有脓毒性休克,41例(44%)在脓毒症发病后48h内红细胞(早期红细胞)。多变量分析显示早期红细胞与OD天数增加44%独立相关(校正相对风险ARR 1.44,1.04~2,P=0.03),尽管风险因疾病严重度(交互P=0.004)和休克严重度[血管活性变力评分(vasoactive inotrope score,VIS)交互P=0.04,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交互P=0.03]而不同。MODS天数相对风险随休克严重度变化(VIS交互P=0.008,SI交互P=0.01)。休克严重程度最低的儿童早期红细胞相关风险最高。结论与之前研究一致,早期红细胞与器官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延长独立相关。本研究是首批根据临床可用的休克严重度评估方法记录不同输血相关风险的研究之一,表明在休克较轻的儿童中输血相关风险更大。更大规模的验证这些相互作用的多中心研究对于设计目前急需的重症脓毒症患儿红细胞试验是必要的。

  • 标签: 儿科 多器官衰竭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免疫系统 红细胞输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30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3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缺铁性贫血患儿与对照组健康儿童均接受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记录研究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健康儿童MCV、MCH水平高于研究组缺铁性贫血患儿,对照组健康儿童RDW水平低于研究组缺铁性贫血患儿(P<0.05);研究组缺铁性贫血患儿经临床对症治疗后MCV、MCH检测值均较治疗前提高,RDW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应用MCV、MCH、RDW检测结果诊断缺铁性贫血患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红细胞分布宽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血常规红细胞改变特点及对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手足口病患儿87例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各血细胞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手足口病样本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均显著降低。同时统计血清铁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表现为小细胞形态的低色素性贫血,与缺铁无相关性。证实手足口病对红细胞形态、变性功能、免疫功能产生严重损害,这与病情恶化互为因果。故关注红细胞参数对预警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临床意义,而保护红细胞的治疗对手足口病患儿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血常规 红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 血小板是临床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是临床上重要的支持疗法,常用于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患者。血小板无效( PTR )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非免疫因素以致血小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多次输血后的免疫因素产生血小板抗体使得血小板被加速清除。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非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
  • 简介:摘要临床血浆输入是治疗大剂量输血病人的重要手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本研究选取对2009年11月-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300例接受FFp的住院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科学用血的规程方法,为临床输血提供了借鉴。

  • 标签: 临床输血 血浆输注 分析
  • 简介:血小板在参与机体止血、凝血过程及血管内皮的修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抗肿瘤大剂量化疗放疗、心肺手术、大量输血等,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日益增多.血小板的不仅保证了临床上一些有效的治疗得以顺利进行,而且也使很多危重病人起死回生.近年来,血液采集、分离技术的进展和塑料采血袋的使用,特别是血细胞分离机的问世,使得血小板的已经成为了现代成分输血的主要内容之一.据统计,美国从1972年到1986年14年间血小板的用量增加了15倍,至2000年,血小板已占成分输血的39.96%.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成分输血 临床输注指征 输注剂量 禁忌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无效的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于2011年12月-2014年01月在我院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对其血清进行调查分析,并检测其相关抗体与类型。结果60例血小板无效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患者共49例,占无效的81.67%(49/60),血小板相关抗体阴性患者有11例,占无效的18.33%(11/60);HLA抗体阳性者有31例,占无效的51.67%,HPA抗体阳性患者11例及HLA、HPA抗体阳性者9例的无效率均为100.00%。结论HLA与HPA类血小板抗体是导致血小板无效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血液病患者中进行相关抗体的筛查有利于及时发现血小板无效的高危患者,并采取配合性,对于有效降低血小板无效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小板无效输注 血小板抗体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小板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参与正常的止血,防止损伤后血液丢失,血小板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的有效手段,并可降低放疗或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致死的死亡率。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血小板(platelet,PLT)的使用日益广泛。随着大量使用血小板的情况出现,血小板无效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大问题,即反复输血者可能产生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输血小板无效(refractorinesstoplatelettransfusion,RPT)。本文总结了血小板无效的部分原因及相应对策,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