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多组分物质参与的多反应体系的反应关系错综复杂,如何有效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准确识别连续反应和平行反应,合理确定反应途径、优化反应程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文章将就每种关系介绍相应的处理方法.

  • 标签: 化学反应 连续反应 过量计算 程序定位 平行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短声听脑干反应与多频稳态诱发反应联合进行伪聋鉴别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主诉单耳听力损伤患者97例为伪聋组以及同期听力正常者40例(80耳)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短声听脑干反应测试(ABR)与多频稳态诱发反应测试(ASSER),比较两组测试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ABR检测结果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两组受试者不同频率的ASSR测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声听脑干反应联合多频稳态诱发反应测试可以更全面的评估伪聋患者的听力情况,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听力损伤程度。

  • 标签: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 多频稳态诱发反应 伪聋 鉴别
  • 简介: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RHF/4-31G基组对氢氰酸的硼氢化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IRC分析表明:氢氰酸与甲硼烷通过“类四中心”过渡态,直接加成生成产物.排除了另两种反应机理的可能:(1)甲硼烷直接进攻碳-氮π键,经三中心过渡态生成产物;(2)首先形成直线型分子复合物,然后靠分子内氢迁移重排生成产物

  • 标签: 硼氢化反应 反应机理 内禀反应坐标法 氢氰酸 甲硼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与肾移植体液排斥反应(HR)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检测了非HLA抗体水平的40例肾移植受者资料,选取活检证实发生HR,并且发生HR时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阴性或者弱阳的受者入组HR组(11例),选取术后2周至检测非HLA抗体时移植肾功能稳定的受者入组稳定组(29例)。采用Luminex单抗原微珠法检测HLA抗体、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32种非HLA抗体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抗体水平。分析两组受者非HLA抗体阳性率和阳性非HLA抗体数量的差异。结果24例受者具有阳性非HLA抗体,剩余16例受者的非HLA抗体全为阴性。HR组分别有3例受者的肌动蛋白(ACTIN)抗体、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抗体、谷胱甘肽硫转移酶θ1(GSTT1)抗体和γ干扰素(IFN-γ)抗体阳性,而稳定受者的这4种非HLA抗体都是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4例HR受者的Collagen Ⅱ抗体阳性,而仅1例稳定受者的Collagen Ⅱ抗体阳性,HR受者的Collagen Ⅱ抗体阳性率高于稳定受者(P=0.023)。HR受者的平均阳性非HLA抗体数为2.36个,而稳定受者为0.90个,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高水平非HLA抗体增加肾移植HR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肾移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体液性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程度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肾内科治疗的6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于透析后检测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将CRP≥3mg/L作为观察组,将CRP<3mg/L作为对照组,观察CRP与Hb、Alb的相关。结果观察组Hb、Al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CRP与Hb、Alb呈负相关(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程度呈负相关,CRP越高,炎症程度越重,则贫血情况越严重。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C-反应蛋白 贫血程度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检索2009至2013年PubMed、Nature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基因多态与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研究的期刊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分析,就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免疫分子、受体的基因多态与ADR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药物代谢酶主要涉及细胞色素P4502C9、N-乙酰基转移酶2、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6、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二氢嘧啶脱氢酶;转运蛋白主要涉及水溶性载体家族22成员2、电压依赖钙通道γ亚基6、水溶性载体家族6成员12、ATP结合盒转运体B1;免疫分子主要涉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ymphocyteantigen,HLA)相关的基因复合体,包括HLA-B、HLA-A和HLA-C;受体主要涉及多巴胺2受体/含锚蛋白重复和激酶域1TaqIA基因、趋化因子受体3、孤儿核受体NR4A1、孕烷X受体和白细胞介素4受体α.了解基因多态与ADR的关系有助于实施个体化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多态现象 遗传 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个体化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变态反应皮肤病与真菌感染进行相关探讨,分析真菌与变态反应皮肤病的关系,评估真菌感染在变态反应皮肤病的病因学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门诊部就诊的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共3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n=151例),对照组为无真菌感染的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n=159例);对每位患者进行真菌变应原和非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使用Student-T检验进行两组间显著差异分析。结果 须发癣菌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中须发癣菌的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变态反应皮肤病与真菌感染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在就诊时需要注意是否由真菌感染引起。本文针对变态反应皮肤病与真菌感染进行相关探讨,分析了真菌与变态反应皮肤病的关系,有助于寻找诱发变态反应皮肤病的真正病原体,为临床门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真菌 变态反应 皮肤病 过敏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再将研究组2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12例腔隙脑梗死患者分为腔梗组,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脑梗死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高于腔梗组,差异显著,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与脑梗塞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能够作为脑梗塞评介的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脑梗塞 相关性
  • 简介:当错误发生后,人们往往会放慢错误后反应的速度,以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对错误后反应的影响。为了探讨刺激属性是否也在错误后的反应中起作用,本研究从刺激同一角度出发,探讨错误反应刺激与错误后刺激的同一以及反应-刺激间隔时间(RSI)对错误后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错误后的刺激与错误反应的刺激一致时,可减小错误后反应时延长的程度,同时,RSI越大,PES越小。本研究得出结论,刺激同一和RSI作为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在PES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标签: 错误后反应时延长(PES) 刺激同一性 认知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干预缓解早孕反应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94例孕妇进行预防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96例)予以常规产前护理,观察组(9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防护理干预,对照两组孕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及早孕反应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孕妇SAS、SDS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缓解早孕反应可有效改善孕妇的抑郁焦虑程度,并有效缓解孕妇的的早孕反应

  • 标签: 预防性 护理干预 早孕 效果
  • 简介:摘要:经过很多的研讨和调查了解到,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是影响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和耐久的主要原因。碱骨料反应发作于混凝土内部,若是有碱骨料反应问题呈现,就不简单进行修补,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需求加强对碱骨料反应的认识,充沛了解其损害,并采纳合理办法进行预防。

  • 标签: 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耐久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获得性反应穿通性胶原病(ARPC)是一种罕见的穿通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ARPC临床上比较罕见,容易漏诊或误诊。目前ARPC的诊疗无相关参考指南,因此在治疗上均以抗组胺、止痒等对症治疗。由于该病常常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应积极治疗或控制原发病的同时治疗本病,可使本病迅速得到控制。本文报道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8月收治的1例ARPC。

  • 标签: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皮肤病 穿通性毛囊炎 匐行性穿通性弹性纤维病
  • 简介:摘要硫胺素反应巨幼细胞贫血综合征是由编码高亲和力硫胺素转运体-1的SLC19A2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累及的器官系统广泛,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的三联征为巨幼细胞性贫血、非自身免疫糖尿病和感音神经耳聋。确诊依靠对致病基因SLC19A2的检测。一线治疗方案为硫胺素替代治疗,对血糖的管理应综合进行,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可改善患者听力。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 综合征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反应关节炎(reactivearthritis,ReA)是继身体其他部位微生物感染后,引起远处关节的一种无菌关节病。中医属“痹病”之范畴。莫成荣教授是治疗风湿病的专家,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采用扶正祛邪为治疗反应关节炎的基本大法,重视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的应用,紧紧抓住内因和外因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反应性关节炎 辨证治疗 莫成荣教授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护理工作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度重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从药物的保管、配制和应用等多个方面,说明护理工作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预防中的作用。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可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的监护。结论认真、细致、周到、规范的护理工作可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及护理工作者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