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凝集试验和比色法分别对22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CRP、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动态检测。结果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RP、Hb、ALB、SCr表达水平分别为(11.08±1.62)mg/L、(87.17±11.84)g/L、(35.40±3.27)g/L、(711.22±213.37)μmol/L,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着(P〈0.05~P〈0.01)。其中13例CRP异常患者治疗前后CRP、Hb、ALB、SCr表达水平分别为(13.78±2.38)mg/L、(16.16±4.19)mg/L和(83.54±12.31)g/L、(82.68±12.36)g/L和(33.45±3.45)g/L、(32.94±3.19)g/L和(724.15±222.32)μmol/L、(367.43±152.76)μmol/L,与CRP正常组相比,CRP水平增高,ALB水平下降,差异有显着(P〈0.05~P〈0.01)。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可显着降低患者外周血中SCr水平,但可诱导CRP增高;CRP增高与Hb、ALB呈负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肺结核化疗期间发生类赫氏反应多有报告,结核胸膜炎化疗出现类赫氏反应则尚不多见。现就16例给核渗出胸膜炎化疗出现的类赫氏反应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院1980年以来收治结核渗出胸膜炎384例,其中16例化疗期间出现类赫氏反应。16例中,男5例,女11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7岁。其中右侧胸膜炎9例,左侧5例,双侧2例。中量胸水3例,大量胸水13例,伴有肺部结核4例。全部病例均为第一次患结核胸膜炎,并首次接受强化化疗。2治疗经过2.l化疗方案:H(异烟姘)+R(利福平)+E(2肢丁醇)+S(链霉素)10例,H+R+S+Z(毗嗓酸胺如例。2.2激素治疗:全部病例在化疗同时加用强的松

  • 标签: 类赫氏反应 结核性胸膜炎 渗出性胸膜炎 利福平 胸水吸收 胸腔积液
  • 简介:血小板反应多样(VPR)是指不同个体对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反应存在的差异。氯吡格雷为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机制是不可逆地阻断血小板ADPP2Y12受体,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并可抑制ADP介导的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VPR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种族、年龄、体重指数、依从、肥胖、胰岛素抵抗、疾病状态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等;内部因素主要与氯吡格雷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及血小板受体的基因多态有关。氯吡格雷VPR的检测方法主要以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和ADP为靶点。总结氯吡格雷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建立血小板功能检测的金标准,对实施氯吡格雷个体化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氯吡格雷 血小板功能试验 血小板反应多样性
  • 简介:为了研究秸秆致密成型块压缩密度对其层燃反应的影响,在DZL2-0.8/160-AII型工业链条锅炉上进行了试烧.结果表明,链条锅炉燃烧秸秆致密成型块时,随着压缩密度的增加,排烟过量空气系数和排渣可燃物含量降低,排渣温度升高.但是当压缩密度超过某一限值时,就会导致排渣可燃物含量和排烟可燃气体含量迅速增加.结论:燃煤链条锅炉燃烧的秸秆致密成型块,其压缩密度大约不应超过950kg/m^3.

  • 标签: 秸秆致密成型块 压缩密度 链条炉 反应性
  • 简介:反应精神病是由于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引起的精神障碍[1].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在该病的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95例反应精神病的临床表现与心理护理,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反应性精神病 临床类型 心理护理
  • 简介:根据现行准则,投资房地产后续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本文以上市公司对投资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现状为基础,分析了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反应冷淡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 标签: 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后续计量
  • 简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内皮功能损伤是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起动因素。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通过氧自由基,糖基化终产物,醛固酮等环节影响血管的内皮功能,使糖尿病血管反应降低。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及白细胞介素-2等药物通过多种环节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管反应性 氧自由基 糖基化终产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无反应川崎病(KD)的发生率及其再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8--2018年我院87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丙种球蛋白无反应为首次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48h后体温仍超过38.5℃,或治疗后2-7天,甚至2周内再次发热,并符合至少一项川崎病诊断标准者。结果87例均在急性期治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6例对首次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发生率6.8%。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者6例给第2次2g/kg丙种球蛋白静滴,5例热退;1例未热退,给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约6.8%KD患儿对初次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对初次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患儿推荐使用第2剂丙种球蛋白2.0g/kg,对2次2.0g/kg丙种球蛋白治疗仍无效者,可以选用第3次2g/kg丙种球蛋白静滴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 标签: 川崎病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 IVIG无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无反应川崎病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09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反应情况分为IVIG敏感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分析,诊断为川崎病并接受IVIG治疗患儿130例,其中IVIG敏感者105例,无反应者25例,发生率19.23%(25/130)。无反应组接受IVIG治疗时间早,发热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中性粒细胞比值、CRP明显高于敏感组,而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敏感组。IVIG无反应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9例(36.00%),明显高于IVIG敏感组13例(12.38%)。对IVIG无反应者的再治疗,给予IVIG追加疗法,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泼尼松口服治疗。结论IVIG无反应川崎病与IVIG敏感性川崎病患者相比,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和严重并发症;接受IVIG治疗时间、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比值、CRP,血浆白蛋白是IVIG无反应的危险因素。对IVIG无反应川崎病可以用IVIG追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IVIG 无反应性川崎病 敏感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目的评价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LI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的血清水平,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hs—CRP的浓度,并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hs—CR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hs—CRP浓度也有显著差异(P〈0.05)。冠心病各组的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不仅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且其血清浓度越高,临床情况越重,预后越差,心脏事件发生率越高。检测hs—CRP对冠心痛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冠心病 心绞痛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变态反应鼻炎患者运用脱敏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体会。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14例变态反应鼻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运用脱敏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包括常规脱敏治疗和维持脱敏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临床护理,具体内容为加强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发病机制等的了解,耐心的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通过脱敏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后,约86%的变态反应鼻炎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结论变态反应鼻炎患者运用脱敏治疗后强化护理与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其复发现象,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变态反应 鼻炎 脱敏治疗 临床护理
  • 简介:液体治疗是改善心脏术后患者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CO)的重要手段,但不必要的液体补充会引起心功能恶化导致不良结局。预测患者的容量反应对指导容量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发现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中,经皮氧分压变化(transcutaneouspartialpressureofoxygen,△PtcO2)与CO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

  • 标签: 经皮氧分压 术后患者 容量治疗 临床价值 反应性 心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6年8月因使用头孢硫脒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发生的43例头孢硫脒ADR的临床资料,分别从病人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全部43例ADR的病例中对原患疾病影响均不明显,ADR的累及器官主要体现在皮肤及附件。结论需要加强头孢硫脒的用法宣传和用药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ADR。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输血前给予预防性药物对输血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输血的148例输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输血前不采用预防用药,观察组则给予预防用药,然后对比统计两组输血者在输血时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输血者有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对照组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输血者有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两组输血者不良反应率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输血者给予预防用药对输血者发生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预防性用药 不良影响 输血
  • 简介:在临床输血实践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效减少因同种免疫抗体而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然而,当患者体内已经存在的抗体随着时间推移效价逐渐减弱或者消失时,不规则抗体筛查易造成漏检,若患者输注了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后则会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甚至发生溶血反应。现就1例低效价抗-C致回忆迟发型溶血反应的案例报告如下。

  • 标签: 低效价抗体 抗-C 回忆性溶血反应
  • 简介:自1998年3月在美国批准上市以来.西地那非(sildenafil)作为第一个用于临床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的口服药,已在全球范围内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ED.其疗效和安全得到广泛的确认。但是.作为使用方便的治疗ED的口服药.其安全一直是广大医生和患者关注的问题.尤其是ED和心血管疾病有很多共同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吸烟等.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西地那非是5型磷酸二酯酶(PDE5)的选择抑制剂,通过对一氧化氮一环磷酸鸟苷通路的作用而具有血管活性效应.因此.西地那非给男性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如何避免严重危害的不良反应.加强对患者自身安全的评估和监测.一直受到医药管理部门和医患的重视。本文回顾了西地那非自上市以来的不良反应与安全监测的文献资料.加以综述.以有助于西地那非的安全应用.

  • 标签: 安全性监测 西地那非 不良反应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5型磷酸二酯酶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1例57岁男性患者因肺腺癌给予培美曲塞+卡铂化疗(第1天)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第2天)免疫治疗,21 d为1个周期。第2、3周期给药后患者均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考虑为化疗所致,停止化疗,仅行免疫治疗。第4次免疫治疗后患者面部、颈部、背部出现血管痣,大小不等(0.1~1.2 cm),红色或红黑相间,高出皮肤表面。考虑为卡瑞利珠单抗导致的反应毛细血管增生症。因病情需要,继续予免疫治疗。择期予手术切除较大血管痣并加用贝伐珠单抗抑制血管生成。随访6个月,切除部位血管痣未再出现,但其他部位仍有新的血管痣出现。

  • 标签: 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卡瑞利珠单抗 毛细血管增生
  • 简介: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热致液晶共聚酯60PHB/PET(含60%摩尔对羟基苯甲酸)体系在少量扩链剂双(2-恶唑啉)(BOZ)存在下的反应共混条件对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冷结晶温度(Tcc)、溶体结晶温度(Tmc)以及熔点(Tm)等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对酯交换的促进作用使Tg升高;延长共混时间和提高共混温度使Tcc升高,Tmc和Tm下降,并受到BOZ加入量的显著影响。

  • 标签: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热致性液晶共聚酯 双(2-恶唑啉) 酯交换 热性能 扩链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