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监测的回顾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区卫生部门2018年3月-2019年4月预防接种的疫苗开展回顾分析。对接种者所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接种疫苗进行统计。结果2018年3月-2019年4月一共接种13426例,发生异常反应率为0.83%。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76.7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4.29%,心因性反应发生率为8.93%;异常反应中接种疫苗有白破、HIB、麻风、水痘、麻腮风等。心因性反应为流感疫苗、卡介苗。没有出现疫苗质量问题和预防接种事故问题。接种后出现发热/红肿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血管水肿、惊厥、过敏性皮炎、癔症、荨麻疹,各个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临床症状表现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进行了解后,加强监测,确保疫苗质量,规范工作流程,从而达到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出现,提升接种成功率。

  • 标签: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变态反应性气管肺曲霉菌病的CT主要征像,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依照目前通用ABPA诊断标准,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和实验确诊为ABPA患者的CT图像后总结其特征表现。结果ABPA在CT上均表现为局限性囊状或静脉曲张样支气管扩张和手套样稍低或高密度支气管黏液栓形成。(2例病变远端支气管正常,2例可见小叶中心结节及树芽征,3例马赛克灌注及局限性肺气肿,5例见段及亚段级肺不张。结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及黏液栓子形成为ABPA相对特征的CT表现。

  • 标签: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CT成像
  • 简介:Graves眼病是一种由多因素造成的复杂的眼眶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环磷酰胺、免疫球蛋白、生长抑素类似物、RTX、硒。其中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其他药物临床疗效上尚不肯定。如何选择对GO最合适的治疗药物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GO治疗药物的有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 标签: GRAVES眼病 糖皮质激素 RTX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前给予脂多糖(LPS)对支气管哮喘(哮喘)预防的作用及相关免疫机制,为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前用LPS处理BALB/c背景6~8周小鼠,然后用卵清蛋白(OVA)联合铝佐剂诱导小鼠哮喘模型,阴性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分为以下4组:LPS给药1次组(LPS1组),LPS给药2次组(LPS2组),阴性对照组(NS组),OVA组。通过肺功能检测气道阻力、肺组织病理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类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Th2型细胞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IL-6)、IL-10,流式细胞术测肺组织调节T细胞(Treg)比例等方法探索LPS对哮喘有无预防作用。结果LPS预处理小鼠在OVA诱导后,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提示炎症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肺组织匀浆IL-5、IL-6、IL-13降低,LPS2组IL-10及Treg比例增高,与OV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PS通过减少Th2型细胞因子及刺激Treg细胞增殖减轻OVA诱导的哮喘炎症反应

  • 标签: 脂多糖素 哮喘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监测的回顾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我区卫生部门 2018 年 3月 - 2019 年 4 月预防接种的疫苗开展回顾分析。对接种者所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接种疫苗进行统计。结果: 2018 年 3月 - 2019 年 4 月一 共接种 13426例,发生异常反应率为 0.83%。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 76.7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 14.29%,心因性反应发生率为 8. 93%;异常反应中接种疫苗有白破、 HIB、麻风、水痘、麻腮风等。心因性反应为流感疫苗、卡介苗。没有出现疫苗质量问题和预防接种事故问题。接种后出现发热/红肿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血管水肿、惊厥、过敏性皮炎、癔症、荨麻疹,各个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临床症状表现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 ]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听脑干反应属短潜伏期电位,一般用短声进行测试。可以与其他听力学检查结合用于鉴别听力损失性质;最常用于检查有无耳蜗后病变:如各波潜伏期延长、波间期延长、双耳间潜伏期或波间期相差明显,以及波形分化变差都提示耳蜗后病变存在的可能。本人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于本病给予总结。

  • 标签: 听性脑干反应 突发性耳聋 诊断及预后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回顾以往不同西药联合使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探究合理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方法从医院电脑系统记录中随机抽取2478份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回顾;依据国家卫生部及药监局颁布的《处方管理方法》、《西药应用原则》等文件的标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有2478份资料中,有178份存在药方配方不合理的现象,产生用药后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诸如发热、头晕、恶心、畏寒、皮疹、水肿等临床表现。结论导致药物何用不当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谨遵药理指导、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联合用药 多种西药合用 不良反应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听脑干反应属短潜伏期电位,一般用短声进行测试。可以与其他听力学检查结合用于鉴别听力损失性质;最常用于检查有无耳蜗后病变:如各波潜伏期延长、波间期延长、双耳间潜伏期或波间期相差明显,以及波形分化变差都提示耳蜗后病变存在的可能。本人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于本病给予总结。

  • 标签: 听性脑干反应 突发性耳聋 诊断及预后 作用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64例ADR报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64例ADR病例中,中老年的患者较多(77.45%);构成比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90.24%);164例ADR共涉及46种药品,其中构成比最高的为抗感染药(占29.8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占40.49%)。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给药途径有关;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ADR应及时处理;并加强ADR的上报及宣传,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提供保障。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吸烟对气道高反应患者的肺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门诊的吸烟伴气道高反应患者28例,同时选择不吸烟伴气道高反应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组23例进行肺功能检测,记录呼气峰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 )、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FEV1/FVC%)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存在气道高反应的吸烟组和不吸烟组FEV1/FVC%、MEF、MEF50、MEF25均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与气道高反应不吸烟患者相比,吸烟患者MEF、MEF25均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吸烟指数与MEF、MEF25、MEF50、FEV1/FVC%、FEV1呈负相关(r=-0.30、0.32、-0.28、-0.28、-0.32,P=0.03、0.02、0.04、0.04、0.02)(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吸烟导致肺功能损害,在气道反应增高患者,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异常加重,可通过肺功能进行辅助判断。

  • 标签: 气道高反应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 吸烟 哮喘 烟雾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近5年来发生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究其原因,针对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从而有效减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输血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方法;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近5年的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根据上报的输血不良事件找到本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概况,依据概况找到对应措施。结果:2016年---2021年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输血共31294例,输血不良反应上报200例,发生率为0.64%,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有7例,发生率为0.02%;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有193例,发生率为0.62%。结论: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严格遵守各项输血规章制度,加强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科学合理规范的使用血液,能大大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对核岛反应堆厂房核清洁的施工逻辑、计划及协调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及总结,可作为后续核电项目核清洁施工的参考资料。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基本前提,有助于明确药品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不足,从而实现风险控制的针对与系统,保障用药安全。现阶段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所有上报渠道来源中,医疗机构仍占据主体地位,无法有效发挥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优势。近年来伴随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药品监测部门的工作也在逐步完善与进步,但药品生产企业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基于相关管理问题分析,提出部分解决对策,为相关工作的优化改进提供部分思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生产企业 监测管理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水平与骨折手术术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02例骨折手术患者当成研究主体,依据术中输血方式的不同分成甲组(自体输血)和乙组(异体输血),每组151例患者,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8.53±3.07)mg/L少于乙组患者(17.86±6.54)mg/L,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t=15.869,P=0.000)。乙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23%)高于甲组患者(5.96%),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851,P=0.009)。结论在骨折手术输血患者中,其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阶越高,所以,C反应蛋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以及发展。

  • 标签: C反应蛋白 骨折手术 输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变态反应皮肤病的免疫炎症反应并探寻依巴斯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邀请80名急性荨麻疹患者和40名健康人员。将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依巴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通过对血清免疫炎症反应、外周血相应比较、有效率结果进行相应讨论。结果:患有变态反应皮肤病的患者IL-6、IL-17、Th17/Treg水平较高,IL-10、Th1/Th2较低。实验组的Th1/Th2,Th17/Treg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97.5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P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免疫炎症反应 依巴斯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变态反应皮肤病的免疫炎症反应并探寻依巴斯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邀请80名急性荨麻疹患者和40名健康人员。将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依巴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通过对血清免疫炎症反应、外周血相应比较、有效率结果进行相应讨论。结果:患有变态反应皮肤病的患者IL-6、IL-17、Th17/Treg水平较高,IL-10、Th1/Th2较低。实验组的Th1/Th2,Th17/Treg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97.5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P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免疫炎症反应 依巴斯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变态反应皮肤病的免疫炎症反应并探寻依巴斯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邀请80名急性荨麻疹患者和40名健康人员。将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依巴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通过对血清免疫炎症反应、外周血相应比较、有效率结果进行相应讨论。结果:患有变态反应皮肤病的患者IL-6、IL-17、Th17/Treg水平较高,IL-10、Th1/Th2较低。实验组的Th1/Th2,Th17/Treg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97.5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P<0.05的标准。结论: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具有明显的免疫炎症,应用依巴斯汀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免疫炎症反应 依巴斯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