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现代西方哲学常以主客融合论来超越近代哲学的主客二分法。一些论者认为马克思哲学也未超出主客二分的弊端,以此论证马克思哲学也属于传统哲学。实际上主客二分是人的存在的本质结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主客二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现代哲学也是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来超越主客对立而实现了主客融合的。从哲学史上看,主客二分经历了从自在到自为再到自在自为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哲学派别中展示其不同的形态。用这种历史的观点来看,马克思哲学恰恰是对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超越

  • 标签: 主客二分 实践 生活世界
  • 简介:存在问题在分析哲学的背景下取得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在“何谓存在”问题上,围绕“存在”是不是个体的属性从而是不是逻辑谓词的争论呈现出三派观点:弗雷格、罗素等从一阶逻辑出发,认为“存在”不是逻辑谓词,而是量词;皮尔士、斯特劳森等结合精致的自然语言分析,认为“存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表达了个体的属性,是一种特殊的谓词;自由逻辑学家则从自由逻辑的角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何物存在”问题上,蒯因“存在就是约束变项的值”的本体论承诺标准机智地揭示了存在问题的语言学实质。可以说,利用一阶逻辑解释存在问题的方法是比较成功的。如果将弗雷格、罗素的一阶语言扩展到高阶语言,则既能与蒯因的理论连贯一致,又能避免无谓的“存在”本体论纷争。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存在”具有了层次性的特征。掌握一定的逻辑学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西方哲学。

  • 标签: 存在 谓词 量词 属性 命题函项 约束变项
  • 简介:《社会科学》1985年第9期)社会存在应当包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政治生活、社会精神生活。社会存在首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组成。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增长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决定社会性质、社会面貌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社会生产方式。

  • 标签: 社会精神生活 社会面貌 物质资料 社会政治生活 人口增长 政治设施
  • 简介:<正>朱寿兴近年在美学研究上十分勤勉,学术成果斐然。去年,我读到他的新著《人的美感性存在研究》,今年他又完成了博士论文《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中国当代美学存在形态问题研究》,并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而今这部厚重的力作即将出版,值得庆贺。我一直认为,审美活动是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美学作为对审美活动的认识、理解、规范的学术作为,始终应当从人类学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朱寿兴

  • 标签: 美学本体论 中国当代美学 审美活动 博士论文答辩 感性存在 唯物主义美学
  • 简介:<正>真正说来,历史哲学的繁华盛开是近代社会的事情,尤其属于18世纪后半叶的德国。这种现象实情似乎表明.历史哲学在近代有其源头。的确.从编年史的目光来看,且止于皮相的认识.这是相当可信的判断.因为黑格尔作为近代哲学的集大成,其中的一个成果,就是建构了"思辨的历史哲学"之正统。而且,即使近代之后出现了"叛离黑格尔"的哲学运动,但其间历史哲学论题的提出及其论证总是这样那样地与这位大师有

  • 标签: 历史哲学 黑格尔哲学 内在性 存在论 海德格尔 生存历史性
  • 简介:本文译自1975年由GeraldA.McCool编译出版的《拉纳读本》第I章。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存在之光",来自《圣言的谛听者》第3章;第二部分是"存在的模拟",来自《圣言的谛听者》第4章;第三部分是"作为灵在的人",来自《圣言的谛听者》第5章。从本文题目即可看出,拉纳深受海德格尔思想之影响。拉纳区分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存在的敞开,存在的本性是在我们称之为存在的自我显现、存在的自我光照的原发性的统一性中认识和被认识,存在意味着认知与被认知的本源的统一性,存在隶属于存在自我显现的基本本性。这是一般存在学的首要陈述。第二层次为人的敞开,即人的本性是对所有存在者的绝对敞开。这是形而上学人类学的首要陈述。

  • 标签: 拉纳 存在 灵在 存在学 形而上学人类学 圣托马斯
  • 简介: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将人的自由称为“能在”(dasSenkornnn),而人的生存在他看来就是自由的能在.海德格尔的自由理论是奠基于他的基础存在论的;与传统的自由理论相比,这种理论具有非形而上学的特点.非本真性与本真性被他视为自由(能在)的两种形态,在本文中将被论证的是:康德的他律与自律概念对于理解这两种形态来说是必要的.

  • 标签: 自由 他律 自律 非本真性 本真性
  • 简介:生于1937年,来自家庭的卓越数学和文学训练,历经"68"运动的洗礼,受业于阿尔都塞和拉康,由此说来,巴迪欧(AlainBadiou)的激进主义绝非空穴来风。随着其思想在英语学界被广泛接受,巴迪欧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外激进左翼理论界,他与齐泽克相差无几。

  • 标签: 逻辑 事件 世界 阿兰 真理 激进主义
  • 简介:"虚拟存在"是当代网络技术的核心词。先有虚无意识才会有虚拟。虚拟是人们为了模拟和创造更理想的现实,并且超越现实的主动行为,它并非虚无、虚妄、虚幻。"虚拟存在"是对现实存在的平衡,它关乎人们的现实生存、生产方式及竞争效益、个人发展等等重要方面。尤其在审美意义上,"虚拟存在"为人们提供了直通现实存在的审美平台,使得人们能够在"虚拟存在"中来满足、延伸自己的愿望而弥补现实中的缺憾,并且让心智潜能自由舒展。"虚拟存在"开启了技术与艺术一体化的航程。

  • 标签: 审美意义 虚拟 网络技术 现实存在 超越现实 现实生存
  • 简介:道德的可能性植根于对“虚无”的克服和对人自身存在意义的理解。萨特以“存在先于本质”为理论指引,在人自身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为道德的可能性确定根据,但却留下了陷入相对主义的可能性。海德格尔将道德的可能性与人自身的生存相联系,试图将思想的道路引向人自身的存在意义,并在语言的本质中展现人的存在意义,并进而为道德的可能性确定基础,但却没有指出道德可能性的具体实现路径。“自身解释学”为理解道德可能性提供了第三条路径,在“生活叙事统一体”中人赋予“善的生活”以伦理目标意义,在伦理目标的指引下道德的可能性以道德规范的形式展现自身的形态。

  • 标签: 虚无 存在 道德 自身
  • 简介:<正>"拜物教"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现象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起初是作为一种初级的宗教崇拜形式而纳入到宗教学的研究中,这一点从词根上就是一目了然的。马克思借用这样一个宗教术语.其实是出于研究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需要,或者说是延续了他一以贯之的人本批判维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拜物教"的提出就有了相应的背景与独特的意义。与此相关的是.货币拜物教作为"拜物教"的一种形式,也就不能只从它的显现以及

  • 标签: 货币拜物教 社会性 马克思恩格斯 存在论 个体性 社会关系
  • 简介:异化劳动进入马克思的视野,标识了马克思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自律。从异化劳动中区分出劳动的对象化与异化,马克思澄清了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相互作用的关系,并通过批判黑格尔辩证法而阐发"对象性的活动"原理,开创了哲学思考指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存在论路向。

  • 标签: 异化劳动 私有财产 存在论 对象性的活动
  • 简介:自东汉以来,多数易学家认为《杂卦传》末尾八个卦存在错简。其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这八个卦不依“二二相耦,非覆即变”方式排列;二是这八个卦的《杂卦传》传文也不叶(协)韵。然而,虞翻、干宝等则以为,此八卦不依“非覆即变”方式而成杂乱排列,体现了某种深义;另有一些通音韵的易学家也考证出相反结论,认为《杂卦传》末尾八个卦是叶韵的。所以,简单地以是否按“非覆即变”排列和是否叶韵来考察《杂卦传》的错简问题,是靠不住的。当代学者对《杂卦传》错简说做出了进一步的证明与推测,但理由同样不能成立。前贤对于《杂卦传》错简问题之所以争论不休,原因在于对《杂卦传》内在的象数结构与规律及其体现的深层思想缺乏认识。《杂卦传》卦序效法的是昼夜变化之道,依其内在的象数结构,可分为上、下、杂三篇,表明《杂卦传》的传承足完整无缺的,“错简”说不能成立。《周易折中》针对《杂卦传》提出的互卦与循环互卦的观点,也明白无误地证明了这一点。

  • 标签: 杂卦传 错简 叶(协)韵 非覆即变(错综) 互卦 循环互卦
  • 简介: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的本真精神,是科学而合理地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关键。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文明观的视野中,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按照自然的生态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美的原理,并以维护人与自然的健康的新陈代谢或物质、能量、信息的正常交换为基本理念来指导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因此,生态文明不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全盘否定与抛弃,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自然的文明生活方式,也不是一种完全异质于人类中心论的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

  • 标签: 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 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规律 生态环境
  • 简介:随着认知潜意识研究的兴起和证实,心理学家们对潜意识的研究兴趣转到了情绪的领域。本文顺应这种情绪是人格核心观点的潮流,对目前有关潜意识情绪的最新研究做个扼要的介绍。文章的前部分介绍了潜意识情绪存在的可能形式及其表现,后部分介绍了潜意识情绪研究的意义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 标签: 潜意识 意义 未来发展趋势 意识研究 研究兴趣 心理学家
  • 简介:马克思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继承和光大者。从“博士论文”时期到晚年,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到科学社会主义,从批判武器、研究方法甚至表述的语言都简洁严整、一以贯之,“断裂”的马克思并不存在

  • 标签: 马克思 伊壁鸠鲁 人的本质
  • 简介:庄子关于"自然"之论,与他的人生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庄子哲学里,"自然"是一种状态,一种人的存在状态,一种人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情感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一种原初状态或不待造作的真实状态,也是一种真美状态。庄子讲"自然",是将"自然"与人的存在状态联系起来,是要让人明白人的本然,明白本来的生活到底如何。

  • 标签: 庄子 自然 状态
  • 简介:学术界对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主要集中于生产力和人的尺度.这是从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即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角度来说的.文章从存在论内涵变化的三个阶段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哲学革命,分析了存在论角度被遮蔽的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总结了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存在论意义:反映了哲学对于存在论问题解答模式的历史转变;评价尺度是辩证的、生成的标准;体现着自然、社会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表征人的生存状态,彰显的是人的本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 标签: 社会进步 评价尺度 存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