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对金岳霖先生20世纪20-40年代逻辑思想进行较全面的研究。金岳霖对传统逻辑进行了创造性的介绍和深刻的批评;对罗素、怀特海《数学原理》的逻辑演算作了全面介绍;另外金先生深入思考逻辑哲学问题,精辟而系统讨论逻辑演算,在我国最早讨论了逻辑的完全性、一致性和独立性。金先生堪称我国现代逻辑和逻辑哲学的奠基人。

  • 标签: 金岳霖 逻辑思想 创造性 逻辑哲学 逻辑演算
  • 简介:本文概述了"神学思想建设"自1998年发起至今十余年以来的历史过程,总结了神学思想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对中国教会的积极作用,并对神学思想建设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 标签: 神学思想建设
  • 简介:<正>“《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系辞》)历代学者在研究其内容时,或着眼其卜筮之术,或侧重其哲学思想,或注目其预测之学,而对其所描述的经济现象,表达的经济思想却很少涉及。其实,《周易》经传对于贯串天、地、人“三材”的经济问题的表述是很多的。在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和《易大传》释文中,直接谈论或涉及经济问题的就有三十多卦。后世的经济思想家、理财家在论辩陈事时也经

  • 标签: 经济思想 周易 经济问题 系辞 初探 哲学思想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共享"确立为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价值理念之一。习近平共享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共享观念,包含了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是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共享是全球治理的价值目标的三重维度。

  • 标签: 习近平 共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简介:中关于天地人三才的关系、天人合一、阴阳、刚柔以及神、感、文、象、意等范畴的阐述,成为从美学上解释各种艺术现象和理论的依据.该文对中美的表现、中和之美、变化之美、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等作了有益的阐述,并试图说明它们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 标签: 周易 阴阳 美学
  • 简介:<正>冯友兰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字芝生,1895年12月4日出生在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的一个“诗礼之家”。由于家庭环境较好,冯先生早年就接受了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了较好的国学基础。1915年他考进北京大学哲学门,1918年完成学业,1819年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当研究生,师事新实在论者孟太格。四年之后,他完成了研究生的全部学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就在拿到博士学位的这一年,他回到祖国。回国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教授。解放后,一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直至逝世。据《三松堂全集自序》记载,冯先生是在其母亲的教导下读《易经》的。之后,1927年到

  • 标签: 易学思想 中国哲学史 周易 哲学思想 易经 冯友兰先生
  • 简介:“明堂”这个词汇在今天的一般社会生活中似乎显得比较陌生。但在中国古代却是一个很重要的术语。它不仅是宗教祭祀的一种象征,而且是上古政治活动的历史标志。正如其它许多传统文化概念一样,明堂也聚合着先民们治身与治世相统一的精神理念,而其内在层面则又是由某种具有运行功能的结构支撑着。因此,解读“明堂”的原始意义以及历史变迁便成为我们探索传统政治哲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 标签: 宗教祭祀 明堂思想 政治哲学 神灵信仰 易学 崇天意识
  • 简介:杨明伟在2016年12月27日《光明日报》撰文认为,毛泽东是我们党的优良文风的倡导者,他的许多讲话、文章、诗篇等,至今仍是我们遵循的文风经典。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毛泽东始终强调党内要形成好的文风。早在延安时期,他就把“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作为整顿党风的重要任务,提醒大家“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 标签: 毛泽东 文风 马克思列宁主义 《光明日报》 历史阶段 延安时期
  • 简介:《管子》一书中多处论及吏治问题。我们把这些资料联系起来,会发现《管子》有着比较完整的吏治思想与管理思路。《管子》的吏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以及在官吏自选拔、试用、监督、到奖惩与任免诸环节上的制度设计与见解,都对封建社会的吏治观念的形成了开创性的思维,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可鉴之处。

  • 标签: 《管子》 吏治 影响
  • 简介:《管子》的赏赐思想具有明显的发展性:一方面,正是植根于春秋时期齐国的赏赐活动,提出赏赐厚与薄的灵活掌握、严格控制赏赐对象、加大农业赏赐力度、重视对于卑贱、老人、小诸侯国的赏赐等观点;另一方面,在结合战国的实际情况和论功行赏的前提下,又提出依法论赏,并且特别强调赏赐的集权。

  • 标签: 《管子》 赏赐活动 赏赐思想
  • 简介:邹衍的方术思想齐姜红邹衍是战国中晚期齐国的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他长期居于稷下学宫,善于吸收和利用当时诸子百家的思想资料,不但在天文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方面创立了一系列独具特点的理论、学说,而且对有浓厚神秘色彩的方术之学亦有相当的造诣和发展,堪称一...

  • 标签: 邹衍 阴阳五行学说 五德终始说 五德转移 方术 司马迁
  • 简介:僧肇佛学主观上承绪罗什般若学的思辨传统,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展开对世界“真实”的追索以及人生“意义”的探求。在对中观“三论”的阐释中,僧肇力图以求真求实的精神,反映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的本来面貌。但是,由于受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他并没有坚持罗什之学的批判原则,逐步放弃龙树中观系统的“破斥”精神,转而对《维摩诘经》“不二法门”盎然兴趣。在“不二”思维原则的指导下,僧肇佛学体系内部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致使他所阐述的般若学精神难以纯粹。因般若之性空思想难以落实,故僧肇提倡以涅榘至极之果为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肇论》的宗旨。

  • 标签: 僧肇 思想述评 《维摩诘经》 思辨传统 学术研究 “意义”
  • 简介:<正>《管子》一书讲治国牧民之道很多。对人口问题的论述,也是它的重要内容。例如:《入国》篇讲“九惠之教”,讲的全部是人口问题。其他如《权修》、《入观》、《小匡》、《霸言》、《问》、《侈靡》、《治国》、《形势解》、《轻重》甲等篇,也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口问题。一、人是国家富强的根本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不同的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发展规律。《管子》的时代,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铁器的出现,生产力不断提高,但土地广

  • 标签: 人口思想 人口问题 管子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重要内容 生产方式
  • 简介:<正>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末期齐国莱地夷维人,是与管仲齐名的贤相,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参政长达五十多年。这个在历史上以节俭力行、爱国忧民、机智善辩著称的杰出政治家,实际上也是一个思想深邃、见解独到的美学家。他对美的精辟见解,曾地中国早期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美学思想 晏子春秋 美学家 审美对象 外在形式 政治家
  • 简介:道教素有重视孝道的传统,其早期经典《太平经》中明确提出孝的重要性:“天下之事,孝为上第一”,并且认为孝与寿并为天下最急迫的事情。“天地与圣明所务,当推行而大得者,寿孝为急。”众所周知,追求长生久视是道教最鲜明的特色和最重要的事情,将孝寿并言,可见道教对孝的重视程度。

  • 标签: 孝道思想 道教 《太平经》 天地
  • 简介: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反映思想。然而实然思想与外显行为不匹配、不一致的现象却时有发生,究其缘由乃潜在思想使然。因此,从潜在的层面把握思想,进而分析思想与行为的辨证统一关系不失为一个好的路径选择。

  • 标签: 潜在 思想 潜在思想 原因 意义
  • 简介:张涛著,中华书局2005年3月出版。全书31万余字,434页。本书是在作者同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增订而成。作者致力于将易学思想放在秦汉历史进程中做深入全面的综合考察,重点探讨易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轨迹和规律及其与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相互关联,展示易学思想在秦汉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本书由前言和七章的内容组成。在前言中,作者指出秦汉易学研究和运用的高潮先后出现过三次,

  • 标签: 秦汉 思想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易学思想 2005年 思想文化史
  • 简介:<正>大体上说,《礼记》是秦汉之际和汉代初期儒家学者的著述;唐代“十二经”出现时,确立了作为儒家经典的学术地位.《礼记》四十九篇内容比较芜杂,刘向《别录》分为八类,近人梁启超细分为十类.但是,对“礼”的阐述无疑地是共同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礼记》的题材或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诠释《仪礼》和考证古礼,这些礼仪制度是此后儒家文化中的生活习俗的源头;二是孔门弟子的言行杂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的“礼”的生活实践;三是对“礼”的理论性论述.《礼记》中的这些内容,在社会的、人性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上,都显示出与原始儒学(孔子)及孟子、荀子儒学思想不同的变化、发展.

  • 标签: 《礼记》 “礼” “诚” 孟子 《中庸》 孔子儒学
  • 简介:荀子从本体的高度,将人的审美需求,视为人本性的一种需要,作为其美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并把美作为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象征、表达或物化形式,予以了肯定。这样,苟子从实现社会整体的理性整台及对个体感性的节制与改造出发,将审美引向了政治、伦理领域,虽然在当时美自身尚缺乏自足性,但却获得了为当时社会理性所能认同的人文内涵及存在价值,也因此礼文之美、美善相乐、中和之美成为苟子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命题。

  • 标签: 礼文之美 美善相乐 中和之美
  • 简介:建国初期,为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必须成为大众化的思想。以报纸媒介为载体的“典型思想讨论”将“农村党员在农业生产合作中应发挥骨干作用”、“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应该树立集体主义思想”等作为重要内容,凸显出意识形态性、组织性、典型性和大众化的特点,有效地推进了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实现了农民的自我教育,也促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 标签: 典型思想讨论 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 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