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很多,它涉及心理的对象、任务、方法、体系、学科性质、发展理论、学派等等方面。本文将论述心理的哲学基础与自然科学基础、心理的客观决定与主观能动、意识与活动统一等三个主要的问题

  • 标签: 心理学研究 自然科学基础 哲学基础 主观能动 意识
  • 简介:<正>对于教育心理一般认为,它就是应用普通心理的知识和新的发现去解决教育和教学上的问题,因而它的内容就似乎是一个大杂烩,其中也包括发展心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心理卫生、教育心理的统计与测验等等。但是美国纽约州大学研究院的奥苏伯尔教授(Ausubel)却认为,教育心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

  • 标签: 教育心理学 奥苏伯尔 认知结构 学习活动 主要任务 学习过程
  • 简介:本文认为佛教的“心学”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对整个人类文化有着巨大的价值,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陈兵教授的新著《佛教心理》,即是一本对佛教“心学”进行系统梳理与阐释的专著。该书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者重视佛教心理,重视东方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深邃智慧。

  • 标签: 佛教 心学 佛教心理学 陈兵
  • 简介:通过眼动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活动过程,并且可以比较专家和新手的差异。该文对国内外的运动心理的眼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同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 标签: 运动心理学 眼动 视知觉
  • 简介:积极心理从兴起至今虽然只有十余年,但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积极心理以普通人的幸福为核心,强调人类在关注人的各种问题时更应关注人自身的积极潜力和积极品质.积极心理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以及给团队和机构带来昌盛;积极心理还致力于使人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研究.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和谐 学校文化
  • 简介:一、前言维吉尼亚·萨提亚是世界著名的家庭心理咨询与治疗大师,是美国家庭咨询与治疗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美国《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人的家庭咨询治疗大师”。萨提亚是家庭咨询与治疗的革新者,也是积极心理的先驱。在萨提亚的理论体系中,她最为强调的是“人人平等,人皆有价值”的理念,他认为咨询与治疗应该以提高人的自尊、

  • 标签: 心理咨询与治疗 积极心理学 美国家庭 人类行为 人人平等 大师
  • 简介:《应用心理》是浙江省心理会和浙江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1006—6020,CN33—1012/B)的应用心理学术刊物,刊登反映心理各个领域的研究及其应用的最新成果,介绍国内外心理的最新动态。其主要读者为从事心理、教育、宣传、艺术、体育、管理、工程设计、心理卫生与保健、广告与市场营销、劳动人事、司法等工作者以及各行各业的心理爱好者。发表的论文由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 标签: 应用心理学 投稿 浙江大学 公开发行 学术刊物 最新成果
  • 简介:《坛经》以“见性成佛”为主题,其目标是成就觉悟、圆满、超越的伟大人格。《坛经》包含着“自性说”、“迷妄说”、“顿悟说”和“境界说”四大人格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格心理思想体系,包括人格的先天本性、后天迷失、修养途径和所能达到的境界等基本思想。

  • 标签: 坛经 人格心理学 自性 迷妄 顿悟 境界
  • 简介:随着整个社会、各行各业运转速度的加快,拖延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日益凸显。焦虑,拖延,更焦虑,再拖延,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心理根源。拖延是指在完成一件为了维持生存必须完成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懒惰的,具有自愿、回避和非理性特征的一种行为。从心理视角分析,拖延既是拖延者恐惧失败,追求完美,又是恐惧成功的一种应付恐惧的心理策略;同时拖延也是拖延者避免疏远,避免亲近,使自己处于安全的舒适区的一种维护心理平衡的策略。

  • 标签: 拖延 恐惧 心理平衡
  • 简介:心理差异的检验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确定心理差异是否存在,所用方法是平均数的差异检验和变异率;一类是确定心理差异的大小与重要性,所用方法是效应值。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心理研究中尚未广泛使用的变异率和三种效应值检验方法:ω2、d、BESD,这类方法弥补了方差检验中的某些弱点,它能显示出差异的方向与大小,并能比较、整合不同样本的差异值

  • 标签: 变异率 效应值
  • 简介:由于第一次在研究中成功地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斯塔伯克被列为宗教心理的先驱者之一。在威廉·詹姆斯和霍尔的指导下,专著《宗教心理》问世,这是史上第一本以宗教心理命名的著作。斯塔伯克的学术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探究宗教心理的学科性质和对皈依进行科学研究。

  • 标签: 斯塔伯克 问卷调查 宗教心理学 皈依
  • 简介:从严格控制的实验室研究得到的一般原则,常常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把独特个案的研究与普遍规律联系在一起,也往往不是容易的。这里,实践优于一般理论是很显然的。应用心理家的任务就是把日常经验转换成普遍原理,以便提高其科学价值和生命力。

  • 标签: 实践 普通规律 独特个案
  • 简介:一法家是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派,是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言人,起源于管仲、李悝,发展于战国时代的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由韩非集其大成,这个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统治。他们心理思想集中表现为把人心、人情、人性等心理看成是“正法之本”,即实行法治的依据,其主要代表作和代表人物是《管子》和韩非。

  • 标签: 心理学思想 法家 意义 以法治国 战国时期 地主阶级
  • 简介:中国传统并没有西方学科分类意义上的心理,也没有纯粹的心理思想。中国传统关注的是人,而对人的关注则不能不涉及人的心理。因此,尽管中国传统没有纯粹西方意义的心理,但是若以西方的心理观念来衡量,其心理思想还是非常丰富的。心性论是古代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传统,对于心性理论的阐发,则离不开对于人之“情”的关注,在对心性论重视的前提下,对于情感问题的讨论也成为了传统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以西方的心理观念来衡量,称之为情感心理亦不为过。中国传统的情感心理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仅就传统对情感的产生、心理基础、生理基础的阐释略作梳理,以期对传统的情感心理做一个概观的了解。

  • 标签: 心理学思想 中国传统 情感问题 情感心理学 心理学观 中国哲学
  • 简介:<正>世界观是多科学共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要不要对它进行研究,又应当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以及世界观在心理结构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现在仅根据苏联的某些资料,并且结合自己的一孔之见作一些评价。一世界观的研究与心理的关系心理要不要研究和讲授世

  • 标签: 世界观 心理学研究 心理结构 苏联心理学 共产主义信念 认识
  • 简介:本文对西方、苏联和我国有关技术培训心理研究的改革和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据此分析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员工培训心理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研究新领域,不同的心理分支的学者们纷纷参与研究,目前,研究者们注重方法学的探讨,并特别关注对认知能力形成规律的研究,此外,由于国际技术交流的发展,跨文化培训的比较研究亦引起各国学者的兴趣,最后,笔者提出了在我国开展技术培训心理研究的初步设想.

  • 标签: 心理学研究 技术培训 心理学家 员工培训 培训心理学 发展趋势
  • 简介:<正>十月革命后到三十年代末期,苏联教育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以马列主义观点分析、批判俄国教育心理遗产,确定重建教育心理的道路。维果茨基于1920年出版的《教育心理》,是十月革命后第一本教育心理专著,是苏联教育心理教材的里程碑。后来又写了《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00年)和《思维与语言》(1934年)。维果茨基对苏联教育心理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反对把普通心理的现成篇章移入教育心理,强调把教育心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分支来研究。他明确提出要重新审查教育心理

  • 标签: 教育心理学思想 维果茨基 十月革命 心理机能 苏联教育 三十年代
  • 简介:<正>自本世纪初以来,概念形成问题一直是心理的一个传统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很长的时期内,心理有关概念的研究几乎完全限于概念的形成过程,而概念的结构问题,即概念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如何,则没有受到心理家的重视,很少得到直接的研究。但是,概念的结构问题与概念的实质密切有关,所以概念形成的

  • 标签: 析取概念 概念结构 概念形成 形成过程 人工概念 特征表
  • 简介:文化心理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已有30余年,但其研究成果对理解信仰改变体验的贡献却非常有限。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宗教的文化心理模型”,并以这一全新的理论框架对LewisRambo和CharlesFarhadian的著作《牛津宗教皈依手册》进行分析。该手册所汇集的论文以个体或/及其社群的重大信仰转变为主题,并对之做了广泛、多视角的讨论。本文对《手册》中与文化心理理论相符或相悖的案例加以分析,并着重探讨了自我、社群和宗教的本土化理解,以及如何应用本土化的视角去解读宗教信仰的改变。在宗教的文化心理视角下,文化、心理和宗教现象是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的关系结构。因而无论微妙细致或极端激进,从一种文化/心理世界向另一种文化/心理世界的转化都是一次重大的转变。我们将引用《手册》中三个灵性信仰改变的事例(分别来自穆斯林、基督新教和传统犹太教)以及其他一些宗教的文化心理领域的研究对前述观点加以剖析。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宗教 皈依 灵性信仰转变 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