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7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雌性鲤鲫杂交与雄性鲫鱼回交,制备了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并对其1龄鱼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进行了测定。其主要性状为:回交子代的背鳍条Ⅲ,15~18;臀鳍条Ⅲ,4-6;侧线鳞27~36;侧线上鳞和侧线下鳞同为5~6;鳃耙28~33;体长为体高的(2.35±0.11)倍,为头长的(3.33±0.13)倍,为尾柄长的(6.36±0.54)倍;头长为眼径的(4.54±0.20)倍;为眼间距的(1.74±0.07)倍;为尾柄高的(1.96±0.1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0±0.28)倍;体高为头高的(1.59±0.09)倍。结果表明,该回交子代鱼在可数和可量性状上都有个别性状产生变易,但大多数性状相对比较稳定。

  • 标签: 鲤鲫杂交 回交 子代 形态特征
  • 简介:为探讨我国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提出实用性较强的中国湿地类型分类系统;论述各类湿地的分布特征;分析我国湿地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水问题,如湿地生态需水严重短缺、水体污染加剧、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并以黑龙江扎龙湿地为例,对其主要水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破解湿地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湿地分类 湿地特征 扎龙湿地 水问题 湿地保护
  • 简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取样与室内粒度测试,分析额济纳盆地戈壁地表及下层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度等粒度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除冲积一洪积扇上部外,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石块为主,而下层粒度组成则以砂粒为主,颗粒平均粒径表层多数较粗,以石、砾为主,下层沉积物平均粒径较表层具明显的细化趋势,从低山残丘至洪积扇下部,平均粒径由粗变细;2)戈壁不同层次沉积物颗粒的分选性较差或差,仅在低山残丘与湖泊边岸浅滩分选属于中等;3)表层沉积物偏度以正偏、极正偏占主导,占总数的76.93%,而下层颗粒物的偏度以负偏、极负偏为主,占总体的84.62%;4)表层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以尖窄、很尖窄为主,占69.23%,其次为中等,占15.38%,而下层则以宽平、很宽平和中等为主,三者共占76.93%;5)戈壁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整体上表现为粒径较粗、分选较差、正偏态、峰态尖窄的特点,综合反映了颗粒的沉积环境、地貌特征、侵蚀与堆积方式。研究结果可为戈壁类型划分提供参考。

  • 标签: 戈壁 沉积物 粒度组成 粒度参数 额济纳盆地
  • 简介:新型花木基地充分利用资源、景观和文化,为游人营造一个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科普及农业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场所。文章通过对金华万象花卉基地的调查,探讨了基地的功能布局及景观特征。基地依托花木生产区、商务会议区、农业科普区、休闲娱乐区以及农耕文化区5个功能区,通过对水系、植物、建筑、道路以及温室大棚的营造,构建一个景观特色明显、造景手法独具匠心的体验型花木基地。

  • 标签: 新型花木基地 功能布局 景观特征 金华市
  • 简介:历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可以作为今后防灾减灾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整理统计历史文献资料,对陇南20世纪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灾害序列趋势持续性计算。结果表明:20世纪陇南共发生洪涝灾害33次,平均3.3年1次;中度灾害最多,为11次,特大灾害共发生3次;灾害多发生在1949年到1990年,月份主要集中在6、7月,连年洪涝灾害也有发生;本区内的西和为高发区,礼县、两当、武都次之;徽县、成县最少。R/S分析法计算结果表明陇南市洪涝灾害时间序列具有长期相关的特征,未来有增加的趋势。

  • 标签: 洪涝灾害 变化特征 R/S分析法 陇南
  • 简介: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区由水力和重力相互作用下土体受破坏而崩塌和冲刷的侵蚀现象。本文以江西省赣县崩岗为研究对象,采取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地貌因子对崩岗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崩岗主要分布在海拔在100-250m以及相对高程在100-200m之间的的低山丘陵区,分别占到崩岗总数量和总面积的77%以上和54%以上,以综合型和活动型崩岗为主;5-25°范围内的斜坡和陡坡是崩岗的高发区域,其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到了总体的73.23%和72.51%,以综合型崩岗居多;东坡向崩岗数量最多,西坡向崩岗面积最大,并且大部分分布在半阳坡上;除条形崩岗凸形坡数量比凹形坡少之外,均以综合型和活动型崩岗数量最多和面积最大,其他崩岗类型数量和面积相当。崩岗受地貌因子影响显著,具有明显的地貌因子选择性。该研究成果为赣县崩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治理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依据。

  • 标签: 地貌 崩岗 发育 分析
  • 简介:在对一千六百余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引发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内在动机及外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止对策。

  • 标签: 大学生 考试作弊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沙棘雌花属单性花和不完全花,花序在结果枝上成螺旋状排列,属无限花序、总状花序。沙棘的花芽可分为3种:纯花芽、混合芽和营养芽。沙棘花序的花朵数量有较大差别,品种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中雌沙棘中下段最多,杂雌优10号、54号中下段较少。沙棘每朵雌花的子房为单室,子房上位,1心皮,1室,1胚珠,当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形成肉质的果实,子房壁形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果皮坚硬,内含1粒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所以沙棘的果实是真果而不是假果。

  • 标签: 沙棘 雌花 总状花序 花芽 真果
  • 简介:通过系统调查湘西州吉首市周边的柑桔粉虱类害虫,发现湘西州柑桔粉虱主要是黑刺粉虱,其次是柑桔粉虱,黑刺粉虱在湘西1年发生4代,存在世代重叠,柑桔粉虱主要发生在9月份和10月份,其它时间很少发生。黄板对黑刺粉虱和柑桔粉虱成虫的诱杀效果明显,可作为监测和防治柑桔粉虱类害虫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柑桔粉虱 黑刺粉虱 发生规律 防治策略
  • 简介:本研究以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及不同植物功能群生物量和主要物种种群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除多年生根茎禾草外,各功能群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放牧胁迫下,不同植物功能群之间存在一定的补偿效应,重度放牧不利于草地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植物群落结构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由以羊草(Leymuschinensis)为建群种,贝加尔针茅(Stipabaical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和寸草苔(Carexdispalata)为优势种,过渡到以羊草为绝对优势物种。

  • 标签: 草甸草原 放牧强度 功能群 优势种
  • 简介:选用称多县清水河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气温(最高、最低、平均)资料,采用WMO推荐的极端气候指标定义计算了8种极端气温指数,并分析其主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6a称多县极端冷指标(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而极端暖指标(暖夜指数、暖昼指数)呈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近56a的时间尺度上各极端气温指数均存在多个比较明显的周期。称多县极端气温指数与年平均气温有很高的相关性,且未来各极端气温指数均持续现有趋势。

  • 标签: 称多县 极端气温指数 变化趋势 相关
  • 简介:从气候数据库中提取漠河站1961~2001年每年1~12月雾日资料,统计分析了雾日的月季分布特点及与其对应的气象要素特征。以期对雾日的时空特点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对漠河雾的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雾日 月际分布 气象要素 发生时间
  • 简介:使用Li-6400Q光合仪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复合区河北杨、小叶杨、山杏、山桃、柠条、沙棘6树种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及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测定6种树种光饱和点均较高,较适应当地高光强环境,乔木光补偿点低于灌木,乔木对光能利用率较高。所测定树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沙棘呈双峰曲线,其它为单峰型曲线,日进程受自身和环境因素综合或交错控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规律性明显,乔木的较灌木的高,且日变化相对稳定。所测定树种蒸腾速率日变化节律明显,日平均蒸腾速率沙棘、山杏、山桃较低,而河北杨、小叶杨和柠条的较高。同时测定树种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沙棘、山杏、山桃较高,而河北杨、小叶杨和柠条的较低。

  • 标签: 沙棘 其他树种 光合生理特性
  • 简介:初步调查勤得利湾鱼类共计58种,隶属于15科,其中鲤科鱼类为最多,43种,占水系鱼类总数74.13%;鳅科5种,占0.09%;鱼尝科、鲶科各2种,各占0.035%;鲟科、狗鱼科、鳕科、鱼旨科、塘鳢科、鳢科、杜父鱼科各1种,共占0.017%.肉食性鱼类种类相对较多.通过比较分析,黑龙江勤得利湾鱼类组成与黑龙江中游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

  • 标签: 黑龙江 勤得利湾 鱼类区系 相似系数 组成特征 渔业资源
  • 简介:东北蕨类植物计24科51属140余种、变种,是中国北方蕨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根据属的现代地理分布,东北蕨类植物可划分成7种地理成分,其中以北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所占比例最大,反映了本区系的温带性质。区系中包含了东北亚蕨类植物区系的2个特有属,30个特有种,是东北亚蕨类植物区系的中心区域。本区系与周围蕨类植物区系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联系:与朝鲜的共有种多达104种,与日本的共有种达100种,与俄罗斯远东的共有种为81种,与华北地区的共有种72种,与秦岭地区的共有种70种,与蒙古的共有种53种,与西伯利亚的共有种46种,与北美洲及欧洲的共有种各为39种。根据蕨类植物的分布特点和种类组成,将东北蕨类植物区系划分成4个区,即长白、大兴安岭、蒙古、华北蕨类植物区。长白区有蔬类植物124种,东北亚特有成分主要分布于本区,是东北蕨类植物区系的中心区域;华北区有蕨类植物87种,喜温喜热成分较多,反映了东北蕨类植物一定的热带、亚热带亲缘;大兴安岭区有蕨类植物43种;蒙古区有蕨类植物近30种,多耐寒、耐旱种类。东北蕨类植物的垂直分布带谱是很明显的,以长白山为例,海拔500m以下为落叶林蕨类植物带,海拔500—1000m为暗针叶林?

  • 标签: 蕨类 丰富 区域性 中国东北
  • 简介:棕榈藤作为热带、亚热带植物中重要的森林资源,优质的藤材是重要的加工利用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叶片光合能力对藤材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黄藤(Daemonoropsjenkinsiana)、大白藤(Calamusfaberii)、小白藤(C.balansaeanus)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为研究逆境条件下棕榈藤的光合能力和选择适宜的栽培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3种棕榈藤的光系统Ⅰ(PSⅠ)实际光量子效率Y(Ⅰ)为小白藤〉大白藤〉黄藤,光系统Ⅱ(PSⅡ)的Y(Ⅱ)为大白藤〉黄藤〉小白藤;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白藤、黄藤和小白藤;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则是小白藤最高,黄藤次之,大白藤最低;PSⅠ的电子传递效率ETR(Ⅰ)是小白藤〉大白藤〉黄藤,而PSⅡ的ETR(Ⅱ)值则是小白藤〉黄藤〉大白藤;PSⅡ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维持在0.78~0.8范围内,且大白藤显著高于黄藤和小白藤(P〈0.05)。由此可见,在实验室条件下小白藤的光合效率在这3种藤中最高,其次为黄藤,大白藤最低;且光保护能力为大白藤最高,黄藤次之,小白藤最低。

  • 标签: 棕榈藤 黄藤、大白藤、小白藤 叶绿素荧光 光合作用
  • 简介: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综述,本文全面描述了黄土高原红桦林分布范围、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及生长状况。用生物学、生态学、演替学的理论分析了黄土高原红桦林在区域植被带谱中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奇特特征,进一步解读了为什么喜光、喜温凉、不耐庇荫的强阳性树种红桦承担强耐荫性树种云冷杉的角色——亚顶极树种占据顶极树种的地理位置或取代其功能而独立成带的主要原因,即红桦自身特性、环境特点和反复干扰。

  • 标签: 黄土高原 红桦林带 分布 演替 解密
  • 简介:【目的】明确各部位不同颜色鲜烟叶的高光谱特征及其与颜色参数的关系,为科学判定烟叶成熟度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各部位烟叶颜色参数和高光谱特征的变化规律,对颜色参数和高光谱特征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基于高光谱特征参数建立了颜色参数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随着落黄程度的提高,颜色参数L、b、C呈不断增大的趋势,a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H°呈不断减小的趋势;高光谱特征参数随烟叶颜色的改变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高光谱特征参数与各颜色参数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基于高光谱特征参数建立的颜色参数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结论】利用高光谱技术对鲜烟叶颜色参数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 标签: 烟叶 高光谱 颜色参数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 简介: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农林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明确主要农林用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干化现状,利用CNC503B(DR)中子仪,于2014年4—10月,对长武塬区19龄果园、9龄果园、玉米地及小麦地0~600cm的土壤水分进行长期监测,并利用土钻法进行校准。结果表明:1)0~600cm土壤贮水量表现为9龄果园〉玉米地〉小麦地〉19龄果园,均值分别为186.5、183.6、158.6和132.8cm,除9龄果园与玉米地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外,其他农林用地土壤贮水量两两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2)4块样地浅层(0~200cm)土壤含水量波动程度为中等变异(10%600cm;4)19龄苹果园土壤干化最严重,0~200cm土壤干化程度呈季节性变化,200~250和250~320cm土层分别为严重干燥化与强烈干燥化,320~600cm呈极度干燥化,形成永久性土壤干层;其次为小麦地,0~100cm产生临时性干层,250~300cm发生强烈干燥化;玉米地与9龄果园干化程度较轻,在水分补给不足情况下,只在土壤浅层产生临时性土壤干层。长武塬区农业结构由大田作物转向苹果经济林建设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但是,随着苹果林达到盛果后期,土壤贮水量亏缺,土壤干化严重,苹果经济林的经济价值及生态作用等都将受到限制,需要采取合理用水措施及调整林分密度等科学方式,完成长武塬区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黄土塬区 苹果园 土壤含水量 消耗和补充深度 土壤干层
  • 简介:城市林地土壤质量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上海市林地土壤成分复杂、肥力低下的现状,对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分0-10cm、10-30cm、30-100cm三层进行基本理化性质的调查,对各项指标进行归类分级,得到不同林地类型及不同土层的养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上海市林地土壤总体养分偏低,普遍存在土壤压实、物理性质退化等问题。同时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阐明未来的土壤保育方向,对进一步改良上海绿化林地土壤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土壤肥力 养分指标 内梅罗综合指数 土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