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分析大量气象资料,系统地统计分析近30年山东石岛地区春季气温,从日、月、季三个方面寻找气温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海洋气象业务服务、科研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石岛 春季 气温 分析
  • 简介:利用地面与高空实况观测资料,从高低空地面环流形势和部分物理量反映等方面对甘肃省中部2013年2月17—18日暴雪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发生在新疆北部冷空气东移南下、高原上有强盛西南暖湿气流配合的有利环流形势下,主要降雪区与500hPa辐合线相一致;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500hPa附近,700hPa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只是有益的补充;对流层中层500hPa有较深厚的上升运动,且上升运动极值出现和维持的时间与主要降雪时段一致;暴雪发生前在甘肃中部有较长时间的能量积聚,而冷空气的突然加速南压触发了本次暴雪。

  • 标签: 甘肃中部 暴雪 物理特征
  • 简介:研究显示,猪是否会发病的决定因素是其非特异性抵抗力的大小,所以,提高猪免疫力是防病的关键。为此,要加强猪的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机制,不断提高猪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力。本文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简要介绍以高热为特征的猪病综合防治措施,供读者参考。

  • 标签: 猪病防治 特征 高热 非特异性 饲养管理 环境卫生
  • 简介:草地退化是一直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施肥是草地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解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氮、磷等肥料施用后对退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有机磷酸二铵等,在内蒙古赛汗塔拉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对植被盖度、密度的影响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在3.8kg100m。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38.8%(P〈0.05)。过磷酸钙对植被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有机磷酸二铵在施肥量是1.25kg100m-2时,盖度和密度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24%和31.8%;在1.25和5.15kg100m。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53.1%、56.1%(P〈0.05)。基于同样的纯氮添加量的比较说明,有机磷酸二铵与尿素相比,在地上生物量和密度方面影响更显著。

  • 标签: 荒漠草原 草地施肥 退化草地 植被恢复
  • 简介: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区由水力和重力相互作用下土体受破坏而崩塌和冲刷的侵蚀现象。本文以江西省赣县崩岗为研究对象,采取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地貌因子对崩岗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崩岗主要分布在海拔在100-250m以及相对高程在100-200m之间的的低山丘陵区,分别占到崩岗总数量和总面积的77%以上和54%以上,以综合型和活动型崩岗为主;5-25°范围内的斜坡和陡坡是崩岗的高发区域,其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到了总体的73.23%和72.51%,以综合型崩岗居多;东坡向崩岗数量最多,西坡向崩岗面积最大,并且大部分分布在半阳坡上;除条形崩岗凸形坡数量比凹形坡少之外,均以综合型和活动型崩岗数量最多和面积最大,其他崩岗类型数量和面积相当。崩岗受地貌因子影响显著,具有明显的地貌因子选择性。该研究成果为赣县崩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治理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依据。

  • 标签: 地貌 崩岗 发育 分析
  • 简介:根据西宁地区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水汽压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近地面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年际气温、突变和未来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近地面水汽压月变化表现为"单峰"型,1月是一年之中水汽含量最少的月份,在7月达峰值。近43a来西宁地区冬季水汽含量增加趋势显著,年及其他季节水汽压变化趋势不明显;近地层水汽含量在1982年发生了突变,西宁地区年和四季水汽压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除夏季的水汽压(较弱)外其他季节的气温均表现出十分强劲的势头;水汽含量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秋、冬季水汽含量变化与平均气温有显著性正相关。

  • 标签: 水汽压 变化特征 西宁地区
  • 简介:基于浙江省84个气象站1980~2009年的降水资料,选择标准化降水指数作为旱涝评价指标,分析了全省旱涝发生频率、旱涝站次比和旱涝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省旱涝灾害频率高,年际上呈现旱涝急转特征。全省旱涝灾害影响范围广,多年平均旱站比28.6%,涝站比25.8%,平均干旱强度和洪涝强度分别为中旱和中涝。在空间分布上,旱涝灾害频率呈斑块状的区域性特征分布,表现为多个高频区;干旱高频区主要分布中旱站和重旱站,而洪涝高频区分布中涝站,这些区域可能是潜在的自然灾害区,应加强抗旱防洪措施建设。

  • 标签: 旱涝特征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时空变化 浙江省
  • 简介:毛竹实生苗造林因其成本低、易操作、便于引种等优势被生产上广泛利用。文章总结了毛竹开花林分的特征、促进开花结实的措施,分析了桂林毛竹种子生产与实生苗需求的状况,以期为毛竹实生苗造林提供参考。

  • 标签: 毛竹 开花结实 种子生产 实生苗 桂林
  • 简介:本试验以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放牧成年羯绵羊的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草地进行随机区控制性试验,调查野外植被种类、植被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并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的高度、盖度及生物量均随着载畜率的增大而减小;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密度在轻度放牧区最大;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在重度放牧下均显著下降(P〈0.01)。轻度放牧有利于多年生丛生禾草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songoria)的生长。

  • 标签: 载畜率 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特征
  • 简介:基于1960—2011年福建省1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R/S方法分析福建省不同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1年期间福建省年均降水量增加,年均降水时间明显减少;各季节小雨、中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呈现减少趋势,大雨、暴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有增加趋势;各季节不同等级降水的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部屏南—九仙山一线为小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高值区,东南沿海为暴雨的高值区。春夏冬3季的大雨、暴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将持续增加,极端降水概率增大,小雨和中雨的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将持续减少,发生阶段性干旱的可能性增大。

  • 标签: 降水等级 降水量 降水时间 趋势分析 福建省
  • 简介:刚竹属竹种为地下茎单轴散生、乔木或灌木状竹种,约60种50多个变种和变型,具有分布范围广、栽培历史久和观赏特征明显等特点。按照适地适竹、景观艺术、规避种植区域(地段)的原则,可采取带状栽植、版块配植、营造主景和设置隔离带的园林造景设计手法,应用于现代园林绿化建设之中。

  • 标签: 刚竹属 散生型 观赏特征 园林设计
  • 简介:本文通过整理西乌珠穆沁旗近40年年均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变化,利用ThorntnwaiteMenorial模型计算出该旗近40年的牧草气候生产力(FPCP)数据,并通过sas软件处理得出温度、降水与牧草气候生产力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回归模型分析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特征、趋势,并分析气候因子对它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该旗年均气温增温趋势明显,增温率为0.41℃/10a。对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为2.3%。降水变化幅度比较大从2.31mm到240.79mm,对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为从0.37%到38.1%。降水是影响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子;降水变化对FPCP的影响大于温度变化对FPCP的影响。(2)近40年西乌珠穆沁旗牧草气候生产力平均值为5660.13kg/hm2,前25年呈波浪形变化,出现增长趋势,后15年出现下降趋势,总体上与降水变化吻合。

  • 标签: 气温 降水量 牧草气候生产力 西乌珠穆沁旗
  • 简介: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放牧方式(单一放牧、混合放牧和不放牧),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混合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1)在混合放牧处理中,放牧牛对短花针茅的采食导致短花针茅高度降低,可减弱针茅果实对羊皮的伤害。(2)混合放牧下由于不同牲畜食性选择不同,可以很好的利用草地资源。牛羊的采食习惯不同,羊喜爱采食植株较低,鲜嫩多汁的牧草,而牛会采食植株较高的植物。(3)在较短的放牧时间里,由于不同牲畜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不同,植物的多样性有所提高。

  • 标签: 混合放牧 植物群落 荒漠草原
  • 简介:对北京地区38个公园绿地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的个体观赏特征及整体景观特色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公园绿地中应用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有70余种,全部为落叶树种,以观花灌木种类为最多,体现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的地域性;应用频度超过80%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有15种,以寓意美好的传统花木为主,而应用频度超过40%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仅有28种,仍有大量春季观花植物需要推广;花期时序分布以四月份最为集中且重叠性较高;花色以白色系、红色系及黄色系为主。显著的花相、艳丽的色彩和集中的花期构成了北京春季植物景观繁花景象和色彩冲击力的基础。

  • 标签: 绿地 春季 木本植物 观赏特征
  • 简介:利用1953—2009年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的气象数据,运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法、距平法和Morlet小渡分析法,对比分析了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7a阿巴嘎旗的增温速率比锡林浩特市的增温速率大,但气温变化的稳定性却比锡林浩特市平均气温变化的稳定差,易出现灾害天气;从90年代开始平均气温的增温比较明显,对多年平均气温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近57a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的平均气温在各年代均表现出升温变化特征。在57年尺度上,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平均气温均存在50a、35a、20a和15a左右的震荡周期;从30年尺度分析,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平均气温均存在23a、13a和10a左右的震荡周期;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变化,使得年较差有减小趋势。

  • 标签: 锡林浩特市 阿巴嘎旗 气温 比较分析
  • 简介:依据称多县1961-2014年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称多县积雪期(上年10月~当年5月)、汛期(当年6月-9月)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称多县近54a年平均、积雪期和汛期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上升趋势显著;年平均气温在1969年发生突变,积雪期和汛期气温冷暖突变均发生在21世纪初;年平均气温存在18a尺度的年代际振荡和7a、3a尺度的年际振荡,积雪期气温存在20a尺度的年代际振荡和准5a、9a尺度的年际振荡,汛期气温存在19a尺度的年代际振荡和准10a、4a尺度的年际振荡。2)年、积雪期和汛期降水量也均呈现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积雪期降水量突变均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汛期降水量在2006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存在准12a和准6a尺度的周期振荡,积雪期降水量存在准18a、13a和8a尺度的周期振荡,汛期降水量存在准11a和准6a的周期振荡。

  • 标签: 称多县 气温 降水 线性回归 MANN-KE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 简介:土壤水分作为干旱监测的重要指标,一直是干旱遥感监测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MODIS数据的EVI、红波段反射率、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数据构建了基于Nir-Red反特率光谱特征空间的EPDI模型进行土壤水分的反演。利用野外同步测量数据对PDI、MPDI、EPDI三种干旱指数模型获取的拉萨河流域土壤水分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PDI能够更准确地反演土壤水分,其样本点的相对误差仅为0.1040,线性相关系数为0.9181,反演精度相比PDI、MPDI(0.1646、0.1472)分别提高了36.83%和29.35%,为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大尺度的干旱动态监测提供了新途径。并且相比MPDI,EPDI模型参数更容易获取,模型构建受人为因素影响小,从而为模型的大范围推广提供了可能,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

  • 标签: 土壤水分 干旱检测 NIR-RED光谱特征空间
  • 简介: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弃渣场土壤侵蚀物理性质特征,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重庆市典型弃渣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恢复年限弃渣场的边坡不同部位土壤物理性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弃渣的细小颗粒(〈0.25mm)含量差异较大,其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弃渣容重呈减小的趋势,2月弃渣容重在1.48~1.64g/cm3,4年弃渣容重可达1.20~1.40g/cm3,而弃渣场不同坡位的总孔隙度均与土壤容重呈反比;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增大,4年弃渣边坡的自然含水率为2月和2年弃渣的2倍左右,田间持水量也以4年弃渣最大,其平台及边坡的平均持水量为22.26%;在植物根系及其枯落物作用下,弃渣边坡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其增强了边坡稳定性。

  • 标签: 植被恢复 边坡 稳定性 弃渣场
  • 简介:1病原学特点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睾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形成合胞体。

  • 标签: 小反刍兽疫 流行病学特征 防控措施 绵羊 麻疹病毒 VERO细胞
  • 简介: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然分布的毛金竹林分为样地,初步调查了毛金竹林分的群落特征。结果显示:毛金竹群落分布于海拔50~1500m,垂直分布跨度大,生长表现差异明显;海拔、降水和土壤类型是影响毛金竹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毛金竹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其中灌木层植物种类最为丰富,而乔木层与草本层物种相应较少。

  • 标签: 毛金竹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群落特征 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