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未来扑朔迷离,吉凶难测,让我们没有安全感。于是,人类在预知未来这条路上不断求索。先是有了历史时期基于想象发明的八字算命术。说是能测福禄寿夭。现在看来,难以相信。后来有了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基因检测。“福禄”也许测不了,预测“寿夭”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 标签: 基因检测 算命 现代科学技术 安全感
  • 简介: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肿瘤是一种基因性疾病。细胞癌变是一个以多种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为基础的过程。目前学者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癌基因抑癌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试图为肿瘤早期发现和诊断,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判断肿瘤的疗效和预后提供指标。

  • 标签: 基因研究进展 乳腺癌 分子生物学研究 分子生物学技术 肿瘤发生 癌癌
  • 简介:目的介绍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指导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方法对近年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作分析、归纳,总结了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了解遗传基因多态性与药物对机体影响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药物基因组学在促进合理用药、推动新药开发、降低医疗保健费用开支等方面具有广泛意义。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进展 合理用药 新药开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卒中是众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人口致残及致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近10年缺血性脑卒中研究所涉及的与代谢组学相关的主要内源性代谢物及其在脑损伤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机制,以代谢组学研究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的角度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近况。

  • 标签: 代谢组学 缺血性脑卒中 内源性代谢物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换血术后血生化代谢的变化规律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1月治疗的新生儿换血术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不进行处理,观察组则采用新型治疗,接受换血术的新生儿患者,分别观察1个月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对两组新生儿患者的血糖、电解质、血气的变化与新生儿患者生理机能的比较。结果新生儿患者经换血术治疗后,换血术后血清钠、血清钙与血浆渗透压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其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钙血症、高血糖以及低钾血症的患者例术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换血术能提高新生儿患者治疗效果,是对新生儿血生化代谢变化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上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换血术 败血症 新生儿 血生化代谢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自1935年首次报道以来,迄今仍病因不明,其病理生理变化复杂,临床表现呈多态性,是育龄女性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确切的病因不清楚,有遗传倾向性,又有研究认为,子宫内激素环境影响成年个体的内分泌状态,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维生素A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以代谢为生物活性更高的视黄醛和视黄酸。细胞色素P450酶是重要的药物Ⅰ相代谢酶,在人体内有广泛的分布。它不仅参与了外源性物质的代谢,在内源性物质的代谢中也有重要的作用。CYP450酶在维生素A的代谢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体内参与维生素A代谢的CYP450酶主要是CYP1,CYP2C,CYP2E,CYP3A和CYP26家族。同时其代谢物视黄酸可以与核受体(维生素A酸受体,视黄醇类X受体)相结合,诱导CYP450酶的表达和活性。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维生素A代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阐述了CYP1、CYP2C、CYP2E、CYP3A和CYP26家族在维生素A代谢中的作用以及视黄酸诱导CYP450酶的分子机制。

  • 标签: 细胞色素P450 视黄醇 视黄醛 视黄酸 维生素A
  • 简介:10例病人应用门静脉营养支持,对比营养前后部分代谢指标,提示经门静脉途径给予营养不产生代谢紊乱。其操作简单、安全。

  • 标签: 门静脉 营养液 代谢
  • 简介:药物代谢系指药物进入体内后,在机体作用下发生的化学结构转化,即生物转化(DrugBiotransformation)。转化在体内酶的作用下进行.能把外源性的物质进行化学处理,从而引起药物的药理活性和毒理活性的改变。近年来.模拟体内代谢过程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迅速发展,通过离体器官、细胞或酶系统进行体外代谢研究。中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有效成分或单体也作用于药物代谢酶系统,中药的体外代谢研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代谢产物,推断药物可能的代谢途径及参与代谢的酶,计算体内药物代谢的清除率,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更好解释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同时增强临床用药安全,为新药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中药活性成分 体外代谢 药物代谢酶系统 药物的相互作用 应用 生物转化
  • 简介: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测定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的测定方法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包括直接分析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的浓度,分析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衍生物的混合物浓度及分析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衍生物的浓度。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将推动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和临床研究。

  • 标签: 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 测定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术后3个月的糖代谢转归.方法纳入95例无糖尿病且拟行心脏瓣膜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术后第1天清晨随机静脉血浆血糖,根据应激性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3个月糖代谢变化.结果88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39例纳入高血糖组,49例纳入对照组;高血糖组术前糖耐量减低患者较对照组多(62.2%比38.8%,P<0.01);术后3个月2组中共11例(12.5%)表现为糖尿病,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比0,P<0.01)且多发生在高血糖组(20.5%比6.1%,P<0.01).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能影响了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糖代谢变化,使术前糖调节受损的患者进展为糖尿病.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糖症 葡糖耐量试验 心脏瓣膜 冠状动脉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型一氧化氨合酶基因(eNOS)G894T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281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安慰剂治疗2周后,血压符合入选标准者分别给予咪达普利5~10mg/d或贝那普利10~20mg/d,治疗6周.用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eNOS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组与ACEI降压疗效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eNOS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GG66.2%、GT27.8%、TT6.0%,等位基因G、T的频率分别为0.80和0.20.ACEI治疗后,eNOS基因GG、GT、TT组收缩压下降值分别为(14.51±11.19)mmHg,(16.11±12.31)mmHg,(12.38±14.30)mmHg;舒张压下降值分别为(8.95±6.56)mmHg,(9.00±6.92)mmHg,(9.37±4.80)mmHg,3组间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ACEI降压疗效无关.

  • 标签: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G894T 基因多态性 ACEI 降压药 相关性
  • 简介: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临床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特别是其多重耐药性已引起临床广泛重视。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外,对其他多种抗菌药物也有耐药性,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林可霉素-链阳菌素B类(MLSB)、四环素类等。其耐药机制极为复杂,新的耐药分子机制不断出现。为了解SA存在的耐药机制,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消毒剂基因 耐药基因 抗生素 抗菌药物耐药 多重耐药性
  • 简介:肝、肠首过代谢有时是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了肝脏和小肠中药物代谢酶的分布、含量和催化活性,比较了两者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对首过代谢的影响,对有关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原位、体内、体外一体内结合以及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模型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概述。

  • 标签: 首过代谢 药物代谢酶 肝脏 小肠 生物利用度
  •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发病率。方法对2007年来本院健康体检的年龄≥30岁人群调查,采集空腹血化验各项指标: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血压、量身高、称体重。结果共调查1313人,其中男性775人,女性538人。代谢综合征患者(MS)患病率分别是16.15%、19.1%、11.9%。30~60岁男性、女性人群MS的患病率分别为15.1%、4.2%;〉60岁男性、女性MS的患病率分别是27.03%、27.07%;在体重指数〈24,男性、女性人群不同年龄组患病率分别是4.63%、2.58%、21.35%、16.6%;在体重指数2428,男性、女性人群中不同年龄组MS的患病率分别是48.3%(女30~60岁无肥胖者)、40.4%、52.38%。结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总的是男性大于女性,特别是中青年组。但在老年肥胖组却是女性组大于男性组。

  • 标签: 流行病学 代谢综合征 肥胖
  • 简介:目的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社区干预。方法符合国际糖尿病联盟颁布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同时确诊心肌梗死者人选本研究。入选对象共207例,其中有195例完成了2年随访,随访率为94.2%。对所有患者采取群体教育与个体指导,包括健康教育、运动锻炼、控制饮食、戒烟限酒等。部分确诊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降压、降糖药物治疗。所有人选患者均给予他汀类药物,同时进行冠心病的相应治疗。随访采用门诊、电话随访或住院随访诊治的形式,随访1年、2年,分别测定患者的血压、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随访终止于进入调查后的2年。计数资料用,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随访2年后,SBP、DBP、甘油三酯、体重指数、体重、腰围较随访前明显降低,但SBP、DBP、腰围、甘油三酯等指标总体上未达标;完成随访的195例,吸烟人数较前明显下降,但有131例仍在吸烟。结论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实施的行为干预,在改善患者行为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降低体重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仍不达标。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心肌梗死 社区干预
  • 简介:目的研究传统药黄连-栀子配伍后黄连对栀子在家兔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栀子组和黄连-栀子组(1:1)分别灌胃给药,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苷的血药浓度,DAS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栀子单独给药、药对黄连-栀子配伍给药,栀子苷在家兔体内代谢模型均呈二室开放模型;配伍组栀子苷的t1/2α、t1/2Ka缩短,tmax和V1/F减小,K21和CL/F增加。结论黄连中的化学成分可对栀子苷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产生影响。该研究可为传统药对体内协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黄连 栀子 配伍 栀子苷 药物代谢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