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对伤口造口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个月-2022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104例伤口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伤口、造口、失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伤口造口患者应用规范化护理,所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伤口造口 规范化护理 常规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构建规范化培训护士人文素养培训模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67名规培护士归入至对照组,将73名规培护士归入至观察组,研究时间为2022年4月-2023年3月,对照组护士应用传统护士人文素养强化培训模式,观察组护士应用多元化护士人文素养培训强化模式,比较两组护士人文执业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人文执业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两组护士人文执业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规范化培训 护士人文素养 培训模式 人文执业能力
  • 简介:摘要:麻醉后监护室(PACU)是对全身麻醉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和观察,以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现代化护理单元。受原有基础疾病、手术和麻醉的影响,全麻恢复期是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期,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安全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PACU在国内起步较晚,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模式还不完善。为了建立规范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对麻醉恢复室的规范化护理管理进行了总结。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规范化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规范的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发热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医护沟通,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管理发热症状,保障患者的健康。本文旨在探讨规范健康教育对发热门诊患者的影响,通过对发热门诊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发热症状的认知,促进患者合理就医和更好地遵循医嘱,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规范健康教育 发热门诊患者 影响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维护规范率的有效措施。方法:结果: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4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DCA管理的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实施PDCA管理前)41例和观察组(实施PDCA管理后)43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情况。结果:对比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情况,观察组的规范率(97.67%>80.49%,χ =4.808)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观察组的发生率(0<14.63%,χ =4.750)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患者的导管居家维护知晓程度,观察组的知晓率(95.35%>78.05%,χ =5.520)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度(93.02%>75.61%,χ =4.86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加强对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和管理,实施PDCA管理,可以有效保障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风险。

  • 标签: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维护 规范率
  • 简介:【摘要】 目前,随着国内外消化内镜技术及内镜下微创技术的快速崛起和发展,对于消化内镜护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相应专科知识要求在不断的提高。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人才的资源管理、队伍发展、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国外对于消化内镜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已走上正轨,有着非常规范化的培训机制及详细的认证体系,而对于目前我国形式而言并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消化内镜护士培训机制,消化内镜护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老师的带教经验、教学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导致每一个消化内镜护士的各项能力水平都参差不齐,这样严重影响着消化内镜护理的发展步伐。本文从消化内镜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培训的方法和内容进行逐一阐述,详细说明了建立消化内镜护士规范化培训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消化内镜护理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内镜护士的成就感和求知欲,体现出了护士的自身价值,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消化内镜护士 规范化培训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泌尿系结石术后患者疼痛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2021年7月到2022年11月,选取8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泌尿外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系结石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规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症状,改善术后睡眠质量,减轻负面情绪评分,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泌尿结石 常规护理干预 规范化护理 疼痛症状 睡眠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静脉治疗中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静脉治疗的148例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各7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及研究组(规范化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治疗中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预防不良事件,保证静脉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静脉治疗 规范化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有利于维护良好护患关系的病房管理方法。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住院患者8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2例,实验组396例。实验组从规范病房环境、患者管理、陪人管理和护士自身言行4方面进行干预,对照按照常规护理。比较2组干预后的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对病房环境、患者管理、陪人管理和护士自身言行的规范,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的病房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 标签: 规范病房管理 护患关系
  • 简介:目的规范肺叶切除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管理方法,探讨疼痛规范管理的临床应用与疼痛控制效果间的关系。方法全部患者分为2组,2008年4-9月手术的患者入选观察组,共111例;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手术的患者入选对照组,共105例。观察组实施疼痛规范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控制效果上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术后24h伤口疼痛分数〉3分患者的疼痛分值均大于观察组,观察组重度以上疼痛的患者则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的疼痛管理可以提高术后疼痛控制效果,有利于肺叶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胸部体疗和活动,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肺叶切除术 疼痛评估 护理管理 疼痛 护理
  • 简介:为促进新护士的成长,提高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将"破窗理论"运用到216名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具体措施包括:以"破窗"为戒,以树立优秀典范为指导,建立导师制培训方式;以消除认知"破窗"为指导开展岗前培训,统一思想及认识;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杜绝"破窗"滋生的环境;严格护士的考核及录用,杜绝"破窗"的出现。所有新护士均按时完成了培训计划,考试合格率为100%。整个培训期间无不良事件上报,无患者投诉发生。

  • 标签: 护士 在职培训 破窗理论
  • 简介:按照护理部规范化培训计划,组织落实,在进行操作考核时,根据中医操作考核标准,改变以往考核统一操作部位的传统方法,随机改变不同的部位考核新护士的应变能力和应急能力。规范化操作培训方法的改进,使新护士的全面评估、操作技能及医嘱查对制度的落实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今后新护士培养提供了经验。

  • 标签: 新护士 规范化培训 考核方法
  • 简介:探讨规范四手操作,防止口腔诊疗中交叉感染的措施,强调应从口腔诊疗的整个过程中严格控制交叉感染的各环节。

  • 标签: 交叉感染 口腔诊疗 规范 四手操作
  • 简介: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病房储备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立病区药品安全专管员及科室药物专管小组,将病房存放的药品按批号及生产日期或药品失效日期装在透明分装袋中,并有序分类放置于药品储存柜,贴上注明药名、剂量、有效期∕取药时间标识的条码标签。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护士检查药品所需时间及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结果规范化管理后药品管理缺陷总发生率为15.00%低于规范化管理前的65.00%;规范化管理后护士检查药品平均时间为(5.03±5.00)min,低于规范化管理前的(89.31±5.28)min,管理前后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病房储备药品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且降低药品管理缺陷的发生率,进而减少药品使用的安全隐患。

  • 标签: 药品 安全管理 用药安全
  • 简介:新生儿复苏技能是助产人员必备的专业素质,在一个新生命诞生的一刹那间,助产人员能否作出快速反应,准确识别是否为窒息儿,能否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做好新生儿的窒息复苏抢救工作,取决于助产人员平时良好的训练和丰富知识的积累,我科从2000年以来有计划地对助产人员进行相关的急救复苏技能的规范化培训,使重度窒息儿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收效显著.

  • 标签: 复苏术 窒息 新生儿 急救技能 规范化管理 护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