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外泌体富含有功能作用的非编码RNA,蛋白等,这些物质对骨肉瘤有重要调节作用,通过对外泌体对骨肉瘤的作用机制的总结,深入了解外泌体对骨肉瘤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好的让外泌体为临床诊断治疗服务,本综探讨了外泌体对骨肉瘤的进展,诊断,治疗等的相关情况,为外泌体在骨肉瘤的研究提供知识和方向。

  • 标签: 外泌体 骨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膜诱导技术在骨髓炎治疗过程中围术期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某医院当中一年度的17名骨髓炎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病人13名,女性病人4名,年龄在19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9岁左右,在I期进行清创之后,骨缺损的平均程度为6.7厘米左右,以骨缺损填充抗生素骨水泥诱导生物膜形成,II期通过应用模内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方法。17名病人术后24-32个月进行随访,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果:4-6个月内,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在手术后感染复发,1例患者出现了外固定器近端的钉道感染。2例发生功能异常,1例发生内翻性,1例发生踝关节僵硬,1例发生金属性排异。膜诱导技术对骨髓炎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大段骨折的修复和重建有明显的优越性。在治疗时,要注意防止肢体功能的并发症。

  • 标签: 骨髓炎 胫骨骨折 膜诱导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口腔门诊护理中应用行为诱导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选择2023年1月~2023年7月,对象为此期间我院口腔门诊接收的200例患儿,其中有100例应用行为诱导干预,设置为观察组;另外100例应用常规护理,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依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护理干预之后的总体依从性为95.0%,要显著性的优于对照组患儿80.0(P<0.05,X =3.108)。结论:行为诱导的方法可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治疗态度和合作意愿,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满意度。同时,这些方法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自我管理和应对能力,使他们在日常口腔护理中更加积极主动。

  • 标签: 儿童口腔门诊护理 行为诱导 依从情况 效果
  • 简介:摘要如今,肠蛔虫症在卫生条件改善后其发病率大大减低,病情也大大减轻.但仍为不少患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传统的驱虫是患儿睡前口服肠虫清(阿苯达唑)驱虫,但该方法在部分患儿的驱虫效果并不理想.肠虫清口服后,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该药物能抑制寄生虫摄取糖原,继而使寄生虫缺乏能量,使寄生虫的吸盘无力,失去粘附肠壁的动力,继而随着肠道蠕动排出体外.且随着药物的代谢消除.寄生虫将重获动力,我运用药物驱虫的同时加用泻剂----乳果糖.增加肠蠕动,使寄生虫在未恢复附着力之前将之排出,大大提高了驱虫效果.其方法如下中图分类号R7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25-01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IFN-γ是否能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和脐带血中B细胞分泌产生抗体,以及两者产生抗体的差异,初探IFN-γ是否通过影响CD5+BI细胞的功能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为进-步阐明IFN-γ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菌采集健康人外周血、脐带血,RosetteSeprTM分离得到B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纯度,将分离得到的外周血B细胞和脐带血B细胞分别经IFN—γ刺激,于培养的第3、5、7dELISA检测抗体的含量变化,对照组为未加任何刺激的外周血B细胞组和脐带血B细胞组。运用SAS统计软件将所得抗体的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纯度为81.4%,两种来源B细胞经IFN-γ刺激后,于第3d开始产生IgM。但是,在同-时间段,外周血与脐带血来源B细胞经培养后所产生IgM的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来源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IgM的量逐步增加,三个时间段产生IgM的量进行两两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实验组均未检测到IgG,空白对照组未检测到IsM、IsG。结论IFN-γ可刺激B细胞分泌产生抗体,且对B细胞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只刺激产生IgM,而无IgG产生,但其产生的抗体IgM的性质有待于进-步确定,其可能通过Ⅲ型超敏反应机制诱导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 标签: IFN-Γ CD5+B1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IGM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罗库溴铵用于改良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的可行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给予罗库溴铵1mg/kg诱导,观察患者起效时间、插管成功率、插管前后血氧饱和浓度及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所有患者给予罗库溴铵1mg/kg诱导后,起效时间为(1.03±0.27)min;插管成功33例,失败2例,插管成功率为94.29%;插管后血氧饱和浓度及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91.02±15.55)%、(124.62±45.01)mmHg、(76.28±20.14)mmHg,显著优于插管前;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出现1例心率过快、0例支气管痉挛和0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结论 罗库溴铵在改良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应用中效果显著,有利于快速诱导插管且无心血管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提供了更好的插管条件,值得借鉴和应用。

  • 标签: [] 罗库溴铵 改良快速诱导气管插管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右美托咪定(DEX)对麻醉诱导前QTc间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需要行全身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0分钟时按照0.9ug/kg的量注射DEX,常规组患者以相同的速度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CON)。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2,3,4,5,6,7,8,9,10分钟的ECG,HR和MAP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分别标记为T0,T1,T2,T3,T4,T5,T6,T7,T8,T9,T10。结果两组患者的QTc值在两组患者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内T4~T10显著缩短,且差异较大,P<0.05;实验组HR值在T6~T10时刻明显小于常规组,实验组内T6~T10的HR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组间与组内的MAP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麻醉诱导前期QTc间期的延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麻醉诱导前QTc间期 生理盐水
  • 简介:目的:研究二甲基亚砜(DMSO)对人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MSO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A549,应用普通光镜、荧光显微镜、MTT分析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肺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存活率、凋亡百分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DMSO诱导A549细胞核DNA凝缩和核片段化,最后形成凋亡小体;随着DMSO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其IC50为3.2%;4%的DMSO处理细胞12h,凋亡率高达33.0%;同时G0/1期细胞明显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明显下降.结论:DMSO可诱导入肺癌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受阻于G0/1期而进入凋亡程序.

  • 标签: 肺肿瘤 凋亡 二甲基亚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老年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强化诱导期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1.9%;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4.5%,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科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老年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诱导期护理
  • 简介:氧稳态的平衡和稳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条件下,机体内的氧稳态失衡,引起细胞或组织的整体或局部的缺氧。肿瘤都是以细胞的过度增殖为特点,导致瘤细胞处于低氧或缺氧的环境,氯化钴(CoCl)作为化学性低氧模拟剂,主要用于细胞内缺氧造模,其机制是2Co2+与Fe2+竞争性结合血红蛋白,抑制正常的含氧血红蛋白的形成,导致体内的脱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从而阻断了氧信号传导系统中氧感受器与氧结合,使细胞的含氧量下降,引起细胞在不缺氧的条件下"感觉"缺氧,同时诱导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作用的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因此,了解CoCl2对肿瘤细胞凋亡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的机制,并根据肿瘤细胞类型的不同,合理运用低氧环境协同CoCl2细胞毒性作用和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从而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氯化钴 低氧 肿瘤细胞 生长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诱导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9月~2016年9月,选择92例19~63岁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女性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两组均以丙泊酚6~8mg/kg/h,瑞芬太尼1~2?g/kg/h。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浆S-100B蛋白及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ESS、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的诱导,明显减少应激及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麻醉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深入研究。方法收集我院门诊2012年2月-2013年5月因外伤、龋坏或畸形中央尖导致牙髓或根尖周感染,牙根未能发育完全的年轻恒牙患者110人,共计124例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在控制根管感染及尖周炎症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诱导,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拍片对比两者诱导牙根继续发育效果。结果根尖诱导3个月拍牙片复查实验组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尖诱导69例患牙中47例牙根基本发育,有效率68.12%,对照组氢氧化钙糊剂根尖诱导55例患牙中牙根基本发育32例,有效率5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诱导6个月拍牙片复查,实验组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尖诱导69例患牙中45例牙根发育完成,有效率65.22%,对照组氢氧化钙糊剂根尖诱导55例患牙中28例牙根发育完成,有效率5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年轻恒牙牙根未完全发育患者的根尖进行成形诱导时,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作为诱导药剂,不仅可以减少根尖病症的出现,同时还可以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因此,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是根尖诱导成形较为理想的药剂。

  • 标签: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 年轻恒牙 根尖诱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在诱导缓解期粒细胞缺乏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4例初诊急性白血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诱导缓解期粒细胞缺乏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在诱导缓解期均出现Ⅳ度骨髓抑制,112例伴有发热咳嗽症状,31例发生口腔感染,28例发生胃肠道感染,6例发生肛周感染,2例发生皮肤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症状均于出院。结论急性白血病儿童在诱导缓解期容易发生粒细胞缺乏,除了常规的护理外,还要加强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做好患者的口腔、肛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的观察与护理,减少患者粒细胞缺乏期的感染率发生,使其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

  • 标签: 儿童急性白血病 诱导缓解期 粒细胞缺乏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钨酸钠对谷氨酸钠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内脏脂肪的影响。方法用谷氨酸钠建立小鼠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肥胖小鼠分为5组,模型组、钨酸钠低剂量组(0.3mg/ml饮水)、钨酸钠中剂量组(0.7mg/ml饮水)、钨酸钠高剂量(2mg/ml饮水)和奥利司他组(120mg/kg灌胃),每组7只,连续给药6周。观察药物干预后小鼠的腹围和体腹腔内白色脂肪组织的湿重。结果钨酸钠能减少MSG诱导肥胖小鼠腹型肥胖的程度及腹部白色脂肪的重量(P<0.05,P<0.01)。结论钨酸钠能显著减少谷氨酸钠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内脏脂肪重量。

  • 标签: 钨酸钠 肥胖 小鼠 内脏脂肪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在诱导缓解期粒细胞缺乏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选择本院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 124例初诊急性白血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诱导缓解期粒细胞缺乏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在诱导缓解期均出现Ⅳ度骨髓抑制, 112例伴有发热咳嗽症状, 31例发生口腔感染, 28例发生胃肠道感染, 6例发生肛周感染, 2例发生皮肤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症状均于出院。 结论 急性白血病儿童在诱导缓解期容易发生粒细胞缺乏,除了常规的护理外,还要加强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做好患者的口腔、肛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的观察与护理,减少患者粒细胞缺乏期的感染率发生,使其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

  • 标签: 儿童急性白血病 诱导缓解期 粒细胞缺乏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诱导期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丙泊酚诱导期出现不良反应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用药信息和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基本信息结果显示男女性别比为12.75,年龄上以15~44岁构成比较最高,占比60.00%。本次丙泊酚诱导期不良反应均为静脉给药,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独用药,占比86.67%;发生时间上以≤5min最为常见,占比80.00%;药物使用剂量以(50mL~150mL)比例最高,占比60.00%。由于≤14的例数偏少,为比较方便,本研究将其纳入≤44岁年龄组,结果显示该年龄段患者的丙泊酚诱导期不良反应除了短暂性呼吸抑制外,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45岁年龄组。结论丙泊酚诱导期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而且丙泊酚诱导期不良反应和年龄存在一定的关联,临床上需要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 标签: 丙泊酚 诱导期 不良反应 年龄 关系探讨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47岁。因从高处坠下截瘫12h入院行急诊手术。术前X线片提示胸8-y椎体骨折,肋骨骨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入手术室后血压149/78mmHg,心率89/min,SpO286%,面罩吸氧后升至96%。术前阿托品0.5mg静注,静点羟乙基淀粉500ml扩容后,静注咪达唑仑4mg、芬太尼0.15mg、罗库溴铵35mg、异丙

  • 标签: 胸椎骨折 截瘫 麻醉 迟发性血胸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Campath-1H诱导在小肠移植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小肠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采用Campath-1H静脉注射诱导,术后予以FK506加MMF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Campath-1H诱导后淋巴细胞及白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经提升白细胞治疗和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早期,患者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无严重感染症状,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结论Campath-1H术中诱导.术后小剂量FK506加MMF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可有效控制小肠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和GVHD的发生。

  • 标签: Campath-1H 小肠移植 免疫抑制 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