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笔者认为,将英国心理医生弗德尔发明的“电影疗法”加以应用,在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影片赏析课程,通过欣赏心理影片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必定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心理引导 高职院校 大学生 影片 课程 心理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基层部队官兵的心理状况及其心理压力。方法选择某基层部队官兵121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基层部队官兵心理状况及心理压力调查分析表》的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基层部队官兵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压力。结果85.53%的部队官兵认为可以与人轻松愉快的相处,84.66%的人认为可以轻松应对工作压力,83.22%的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83.31%的人对基层部队官兵这一职业感到满意或荣耀,84.79%的人对社会支持系统感到满意。军官、士官和义务兵三者在是否知道愤怒、焦虑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害以及是否可以轻松表达感情这两方面的测评结果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心理服务和政治思想工作的认同性上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压力来源方面的差异明显,具体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当重视对基层部队官兵心理状况及心理压力的疏解和教育,改善其生活条件,切实提高基层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基层部队 心理状况 心理压力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咽喉炎的心理特征,并简述心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科室186例SCL-90分析结果表,探讨心理干预措施。结果与国内常模相比,慢性咽喉炎的心理问题以躯体化和敌对性2项最为突出。结论心理干预措施宜从多个方面入手。

  • 标签: 慢性咽喉炎 心理干预 护理 SCL-9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咨询在改善部队官兵心理健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2名基层部队官兵,以症状自评量表展开调查测评后展开心理咨询,6个月后再次评价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心理咨询后162名部队官兵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忧郁、焦虑、敌对、人际关系、偏执及精神病性等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心理咨询前(P<0.05)。结论为基层部队官兵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可促使其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部队官兵 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
  • 简介: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伴随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出现了差异化和个性化,面对同样的逆境,有些人屈服于压力而有些人却变得更加坚强,这也是近几年心理学界关注的对心理弹性的研究。在逆境面前,具备较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可以勇于面对并挑战逆境,最终战胜逆境;而低心理弹性水平的个体则无法应对逆境,从而导致出现各种不适应或产生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从而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建议。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弹性 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大众化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独生子女和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高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虚拟网络社交的广泛使用使得高校大学生面临的环境愈来愈复杂,所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针对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往的研究思路大多集中在症状的原因分析及症状的消除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有些生活在压力或挫折环境下的大学生,其心理发展水平不仅没有倒退或停滞,反而社会功能完好甚至出现"创伤后成长"的现象。

  • 标签: 心理弹性 虚拟网络 心理健康 归因方式 社会支持 心理发展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对初产妇心理和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初产妇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娩后泌乳始动时间和产后24h、48h泌乳量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而产后24h、48h泌乳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显著改善初产妇心理状态,促进泌乳功能。

  • 标签: 心理干预 初产妇 心理 泌乳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临床护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相应的心理维护对策。方法从我院普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儿科每个科室随机抽取10名临床护士(共40名临床护士)参与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在2016年11月-2017年1月对所选护士实施心理维护,对比心理维护前后两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1)40名临床护士中,强迫表现占比为67.5%,显著高于焦虑、抑郁表现占比(P<0.05),而不同科室护士的焦虑、抑郁、强迫表现占比也具有一定差别;(2)实施心理维护后,与心理维护前相比,本组临床护士的31项心理健康测评表(MHAF-31)、90项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总分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护士的心理问题主要为强迫、焦虑、抑郁、敌对等表现,且不同科室护士的心理问题构成状况具有差异性,而通过针对护士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维护措施,则有助于改善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临床护士 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心理维护对策
  • 简介:摘要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并且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状况会受到社会支持的很大影响,人们的内外心理控制感也影响着社会支持水平。若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具有外部控制倾向人格特征的人心理会出现较为复杂的症状,主观幸福感指数低,而具有内部控制倾向人格特征的人,会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本文从研究社会支持与心理控制感的意义出发,以事实为依据,探讨了社会支持与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 标签: 心理健康 心理控制感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离休老年人大多年龄较高,身体免疫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各类躯体疾病。在干休所的老年人都曾是单位老干部,在退休后,可能由于角色转变的不适应、工作及家庭、社会环境变化的不习惯、心理状态的异常变化等引起心理抑郁、焦虑等情况,进而引发一系列躯体疾病,严重影响着离休老干部的心身健康,甚至是生命健康。因此,针对老干部离休后,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及干预,采取具体措施来预防和缓解由于离休后各种角色的变化引起的身心疾病。由于老干部比起普通人更有特别的心态特点,更需要对他们进行干预措施以消除心理的变化,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34例干休所老干部的心身健康观察并分析,问题及预防解决方案,说明积极的干预可显著提高老干部在离休后产生的身心问题。

  • 标签: 干休所 老年人 心理问题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HIV感染妇女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的30例HIV感染妇女及家属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用艾滋病生存质量量表(WHOQOL-HIV)对其心理护理前后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研究对象实行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HIV感染妇女及家属普遍存在心理负担,采取心理护理前后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V感染者及家属普遍存在来自社会或其他方面心理压力,对其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为HIV感染者及病人带来希望。

  • 标签: HIV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神经内科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采用盐酸舍曲林治疗,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一定的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护理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药物治疗并加入心理护理,能够使抑郁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神经内科 焦虑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研究通过664份心理学形象调查问卷得到心理学和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在对心理学形象评价上的总分及各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心理学学生对心理学形象的外显态度比非心理学专业得分更高态度更加积极;以6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Karpinski(2005)提出的范式SC—IAT(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探究对心理学形象的内隐态度,结果发现不同专业大学生都对心理学形象存在内隐效应,不相容任务用时均值均比相容任务用时长,说明内隐态度偏向对心理学形象的积极评价,同时心理学专业与非心理学专业被试在外显与内隐态度上都没有显著相关。

  • 标签: 心理学形象 外显态度 内隐态度 内隐联想测试
  • 简介:摘要心理健康是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高校心理学专业在保障社会心理健康方面被寄予厚望,但目前高校的心理学专业健康服务能力严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本文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从平台建设、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三方面,介绍心理学专业在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方面的一些经验,以期为提升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供一些思路。

  • 标签: 高校 心理学专业 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癫痫儿童心理障碍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就诊的癫痫儿童患者共54例,按照患者就诊编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心理干预治疗组各2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采用心理状态评分量表比较患者心理状态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治疗组患儿经过心理干预治疗,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42.50±2.00)、(43.07±2.06),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且心理干预治疗组患儿生活满意率、情绪、精力等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提高癫痫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癫痫儿童 心理障碍 治疗效果
  • 简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举措,对于民族院校而言,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时间相对都较短,理论方面的研究也几乎空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民族院校学生心理有着自身特殊性,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面临着其他普通高校所没有的一些新问题,不能完全照搬其他普通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成模式。

  • 标签: 学生心理问题 民族院校 健康教育模式 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普通高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间,在我院选择收治的3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偏头痛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结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抑郁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依据奇偶数将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进行团体心理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85.42%,护理满意度为95.83%,均显著高于单独进行心理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DS、Back、SAS及Scl-90抑郁因子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进行团体心理治疗的观察组患者SDS、Back、SAS及Scl-90抑郁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结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由于单独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抑郁评分,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护理 团体心理治疗 抑郁患者 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