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李文琼

(原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并且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状况会受到社会支持的很大影响,人们的内外心理控制感也影响着社会支持水平。若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具有外部控制倾向人格特征的人心理会出现较为复杂的症状,主观幸福感指数低,而具有内部控制倾向人格特征的人,会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本文从研究社会支持与心理控制感的意义出发,以事实为依据,探讨了社会支持与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控制感;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297-02

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与社会心理刺激有很大的关系,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在不同的社会心理刺激下会发生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但是,即使刺激作用大小相同、性质相同,不同的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应激,有些人会感到适应稍有难度,而有些人则毫不受其影响。这其中,与很多中介因素有关,如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个体素质、应对措施等。这就需要对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人们更好地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效果。

1.研究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的意义

根据近几年对人们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表明,目前人们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是特别高,而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如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等,其中社会因素的影响过程极为复杂,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往往与受到的社会心理刺激强度有直接的关系,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们心理健康损害的程度或轻微或严重,一方面与社会心理刺激作用的大小和性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个性特征、应对措施、心理控制感有关,其中心理控制感是较为突出的因素。心理控制感这一概念是用来解释当人们面临同样的困境时为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态度,这源于人们的人格特征的不同,内控的人认为结果取决于个人努力程度,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改变结果,而外控的人则认为,结果主要取决于运气、机会、命运和外部的力量,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改变结果,这就是当面对相同的困难为什么有的人表现积极、有些人表现消极的原因。外控强的人往往对生活中的应急事件感到应付困难,心理健康水平低,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才能更好地为人们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工作,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1]。

2.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2.1研究方法

对所有被测试者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测试。测试对象有教师、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测试人数共计200人,其中男性占比为59%,女性占比为41%;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62岁,平均年龄大约38.36岁,上下浮动在9.38岁之间,已婚人士占比为8.7%,未婚人士占比为77.3%,文化程度为高中或高中以上。

2.2研究工具

一是通过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其中包含四个维度,即主观与客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和、支持的利用度。二是通过成人N-S内外控制量表,主要测试个体控制感,简称为ANSIE量表。其中包含内控和外控两个维度,40个自评条目,被测试者以“是”或“否”进行应答,内控和外控的分值范围为0~40,即分数越高,越趋于外控,分数越低,越趋于内控。三是通过心理健康调查表。包括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数越高,表明幸福感越高;MUNSH量表,即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其中包含五个维度,即正性与负性情感、正性与负性体验、总幸福度;症状自评量表,即SCL-90。测试者先进行体检,之后独立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利用SPSS8.0统计软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3.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3.1调查数据分析

3.1.1分析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经调查研究,低社会支持者的总体幸福感就低,高社会支持者的总体幸福感就高,前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要低于后者,即均P>0.001。从心理控制方面看,内控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要比外控的人性心理健康水平高,内控的人在GWB与MUN-SH上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外控的人,但是SCL-90的分数却明显降低,即P>0.001。经过测试得出: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水平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当被测试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多时,正性情感与正性体验值就会增大,相对应的负性情感与负性体验的值就会越小,心理障碍所表现出的症状就会相应地减少,个体测试者的总体幸福感就相应地提高。

3.1.2比较分析不同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具有较高社会支持的人,相对于较低社会支持的人,其正性情感的数值明显要高,总体幸福度的数值也比较低社会支持的人的数值要高,心理障碍方面所体现出的症状,就会比较低社会支持的人明显少很多。从心理控制感方面看,内控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要比外控的个体高,对比外控者与内控者在GWB与MUN-SH方面的得分,前者要低于后者,而在SCL-90中的得分,前者却要高于后者。

3.2讨论本文研究结果

很多研究都论证了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社会支持会对人们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其中对人们应激反应结果产生最为根本性的、内在的原因则是社会的支持,它在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因素中属于中介变量,它能够对应激反应产生一种积极的作用,可以使应激反应减轻,社会支持与应激引起的身心反应之间的关系为,当社会支持的数值较大时,应急反应引起的身心反应数值就会变小,而当社会支持的数值变小时,应急反应引起的身心反应数值就会增大,为进一步研究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两方面对被测试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解。即主观幸福感和心理症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即GWB与MUNSH,两种测定方法的侧重点不同,MUNSH主要针对情感进行评定,GWB将侧重点放在认知上。SCL-90量表对于心理症状的评定具有重要作用,是心理症状评定量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对于心理健康状况,其中能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因素为心理控制源。控制方向的侧重点对一个人的内心状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也影响到一个人对所面临的危险、意外或困难的程度的认知与评价,会对其心理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众多研究证明,社会支持水平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社会支持水平比较高,人们的心理健康也会体现出比较高的水平,主观幸福感也相应较高,心理症状明显较少。研究也表明,当同样面对紧张复杂的生活环境时,对于外在控制感比较强的人而言,就会觉得应付起来非常困难,因此会不参加会较少参加到社会活动中,这样的人,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而言比较差。本文经过调查研究,为以上结论找到了可靠的依据。

4.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控制感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支持水平,不同的人格特征决定着一个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程度的不同。外在控制感较强的人,得到心理社会支持、实际获得的社会支持以及利用社会支持的程度,与内在控制感较强的人相比,都显得比较弱。其主要原因是,内在控制感强的人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更灵活、更有主见。但为了更有利于社会支持与心理控制感两者间因果关系模型的建立,应对其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白丽娟.高中生乐观人格、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2;0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