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11~13+6周超声颈项透明(NT)检查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妇产超声科进行产前检查的早孕期单胎妊娠孕妇717例,记录胎儿NT值并作随访。结果正常胎儿700例(97.63%),异常胎儿17例(2.37%)。NT值随孕周增长而增厚。孕11~11+6周、孕12~12+6周和孕13~13+6周NT值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孕妇胎儿N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11~13+6周超声NT检查可作为胎儿畸形筛查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超声 颈项透明层检查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技术方法及在大咯血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总结CT增强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栓塞术前的支气管动脉CTA资料,与DSA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在增强检查过程中实施相关护理措施。结果CTA发现咯血责任血管203支,CTA的检出率为94.86%。CTA和DS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支气管动脉CTA技术能全面、清楚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和行径,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X线辐射剂量。CT增强检查中恰当的护理措施是CTA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咯血 支气管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成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在肾动脉狭窄检查中的应用。方法使用TOSHIBAAquilionONE320螺旋CT机对117为患者进行肾动脉CTA检查。后有VIRREA2工作站对血管检查的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和分析,肾血管主干及分支显示清楚。结论320螺旋CT作为一种安全、经济的检查手段,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目前临床的首选。

  • 标签: 320层螺旋CT 容积扫描 肾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厚度彩色超声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87例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瘢痕子宫孕妇,为所选孕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瘢痕部位肌厚度。结果瘢痕愈合I级孕妇子宫前壁下段肌厚度大于Ⅱ、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Ⅱ级孕妇子宫前壁下段肌厚度大于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I级孕妇阴道分娩率高于Ⅱ、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Ⅱ级孕妇阴道分娩率高于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厚度进行彩色超声测量能够为临床医生预测子宫破裂或者撕裂风险提供重要参考,从而为产妇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并提高母婴生命安全系数。

  • 标签: 彩色超声 妊娠晚期 瘢痕子宫 前壁下段肌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门诊输尿管结石患者诊断中应用16螺旋CT平扫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门诊输尿管结石患者90例,全部患者都采取16螺旋CT平扫诊断,观察诊断的情况。结果在90例患者诊断中显示,有48例患者为单侧的输尿管结石,23例是双侧的输尿管结石,有16例是输尿管的上段结石,有32例是中段的结石,有27例是下段的结石;有35例患者伴有患侧的输尿管积水,有6例患者患侧输尿管出现轻度迂曲的畸形;7例患者为可疑的输尿管结石,通过CT尿路造影(CTU)显示3例患者为输尿管的结石,有3例没有发现结石,并且结石的直径在3~11毫米之间。结论在门诊输尿管结石患者诊断中应用16螺旋CT平扫诊断,可以清楚显示患者病灶情况,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螺旋CT 门诊 结石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64螺旋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实施64螺旋CT冠脉成像和钙化的量化分析,并同期实施选择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测,观察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378.9±162.5)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的(0±27.4)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正常或轻度狭窄(<50%)及中、重度狭窄(≥50%)血管中分别有33.3%(28/84)及83.3%(30/36)存在冠状动脉钙化现象,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64螺旋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指导,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狭隘度存在相关关系,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钙化 冠心病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在千塔生物碱提取、应用等研究较多,但在诱导子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作为一种特定的化学信号,在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中,它们可以快速、专一和有选择地诱导植物代谢过程中特定基因的表达。本文在诱导子对千塔生长及生物碱合成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 标签: 千层塔 诱导子 石杉碱甲 石杉碱乙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缓解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3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患者在治疗缓解后2周、4周、8周、12周测量平均神经纤维厚度、上方、颞侧、下方、鼻侧神经纤维厚度,分别与对照眼比较并分析发作眼神经纤维厚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2周和4周时发作眼和对侧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发作眼各次测量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伴随访时间的延长发作眼各个象限的神经纤维厚度逐渐变薄,其中2周较4周、8周、12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各周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次发作缓解后对视网膜神经纤维造成损害,这种损害主要发生于下方,在眼压缓解后8周内仍继续进展。

  • 标签: 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CR模体对MRI图像厚、均匀度的检测价值,提高MRI图像质量。方法利用ACR模体对GEExciteHD1.5T和SiemensSkyra3.0T核磁共振(MRI)图像的厚、均匀度进行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ACR模体检测结果显示,1.5TMRI图像厚为5.6mm,厚偏差0.6mm,均匀度为93.1%;3.0TMRI图像厚为4.6mm,厚偏差0.4mm,均匀度为96.2%;均满足检验标准要求。结论采用ACR模体定期对MRI图像进行厚、均匀度检测使各项检测指标达到规定标准,确保图像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提高MRI图像质量,是MRI图像质量监控的有效方法。

  • 标签: ACR模体 MRI 图像 层厚 均匀度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128CT冠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64排128CT冠脉成像技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进行诊断。结果冠脉成像诊断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6.7±2.6)mm,平均埋藏深度为(3.1±1.4)mm,平均狭窄程度(47.3±10.1%)。心血管诊断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5.2±2.0)mm,平均埋藏深度为(2.8±1.5)mm,平均狭窄程度(56.3±11.3%)。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128CT冠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心肌桥&mdash 壁冠状动脉 冠脉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评价子宫内膜癌(EC)肌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期EC患者102例,术前1w经3-DTVS检查,回顾性分析3-DTVS的声象图特征,评价子宫肌的浸润深度,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3-DTVS评估Ia-Ic肌侵犯深度的符合率分别为85.71%、82.35%和86.67%,总体符合率为84.31%(86/102)。结论3-DTVS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较高,为临床选择术式和评估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 子宫内膜癌 肌层 浸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筛查肺癌中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来我院体检的100例高危人群行128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分析低剂量和常规剂量之间扫描所得图像质量以及诊断的差异,并经临床手术及术后进行病理分期。结果100例受检者中,筛查出结节性病变者49例(49%),其中早期肺癌21例,并对患例行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患者,其他患者行随访观察。结论128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早期诊断肺癌中具有确切价值与可行性,同时因其X线的辐射量低,可作为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手段。

  • 标签: 可行性 肺癌筛查 低剂量128层螺旋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spiralCTangiography,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9例经外科手术或介入栓塞确诊的颅内动脉瘤64CT血管成像资料,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49例共55个动脉瘤,其中6例为2个动脉瘤。MSCTA共发现动脉瘤54个,DSA发现动脉瘤55个。CTA、DSA发现动脉瘤敏感性分别为96.2%和100%,特异性分别为98.1%和100%,差别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而在瘤颈的显示方面CTA则明显优于DSA。结论CTA可以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方法。

  • 标签: 动脉瘤 X线 计算机体层摄影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用128螺旋CT心脏一站式检查策略,观察分析冠状动脉发育变异、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等相关又独立的病变,达到预测冠心病风险,对冠心病早诊断、早治疗,并在基层医院推广。方法利用最新的西门子SOMATOMPerspective128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扫描模式,分析心脏冠状动脉各种病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斑块类型、分布、部位及狭窄程度,冠状动脉变异,心肌病变,瓣膜及心包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通过临床资料的分析及随访,总结出针对基层群众冠心病的影像学风险预测体系和随访计划,切实为广大基层百姓健康服务。结论冠状动脉CTA作为安全、准确的无创影像学技术,成为实施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探路者、看门人,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风险预测有价值,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可行、必要。

  • 标签: 螺旋CT 冠状动脉 冠心病 CTA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诊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64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对其进行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2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20例具有典型性急性阑尾炎表现,阑尾成像成功率为90.91%(20/22)。结论64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建技术能有效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正确率,减少外科剖腹探查的阴性率及手术延误所致的阑尾穿孔及其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多平面 曲面重建 急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疑诊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诊断(CE)与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诊断(CTE),以及拟诊为克隆氏病(CD)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照研究,以了解CE及CTE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本院于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疑诊小肠疾病患者48例,分别对患者行CTE检查与CE检查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阳性率以及克罗恩病(CD)诊断符合率。结果CTE与CE组患者的检查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符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患者的控场病变检出率优于CTE组,本次实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肠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检查及胶囊内镜检查,均具有较高的检查阳性率;但胶囊内镜在确诊或疑诊CD方面,敏感性高于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小肠成像 胶囊内镜 小肠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以DSA血管造影为标准研究64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DSA血管造影与64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内部斑块性质、狭窄冠脉数量及病变程度等的检出情况。结果64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内部斑块性质、狭窄冠脉数量及病变程度检出率上与DSA血管造影数相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具有相似的检查效果,结果值得肯定,对冠脉影响观察更直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脉成像 DSA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8例行头颈部CTA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低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各29人,对比两组成像质量。结果两组颈动脉及颅内动脉显示均清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螺旋CT头颈部CTA应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是可以满足临床需求的,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剂量对比剂 生理盐水 64层螺旋CT 头颈部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扫描与普通X线检查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74例支气管异物检查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集,按照检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7例。接受普通X线检查的37例归入对照组,接受64螺旋CT扫描的37例归入观察组。记录两组患者检出率,并就其漏诊情况展开分析。结果经CT检查37例患者均被检测出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100%;经X线检查37例患者检出35例,漏诊2例,CT检查效果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可行X线和64螺旋CT扫描,但CT扫描的检出率更高,且方便快捷,值得推广。

  • 标签: 64层螺旋CT扫描 X线检查 气管支气管异物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低浓度对比剂不同团注速度对320排640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分为试验、对照两组,分别进行320排640CT冠脉检查,其中对照组的对比剂团注速度为4.8ml/s,试验组对比剂团注速度为5.8ml/s,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成像质量。结果试验组经320排640CT冠脉成像进行诊断Ⅰ级图像28例(93.33%),Ⅱ级图像1例(3.33%),Ⅲ级图像1例(3.33%),对照组Ⅰ级图像20例(66.67%),Ⅱ级图像3例(10.00%)Ⅲ级图像7例(23.33%),试验组冠脉成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在冠脉成像时,使用高流速团注速率,就能获得较好成像质量,以此达到减轻病人肾脏排泄负担,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 标签: 低浓度对比剂 不同团注速度 320排640层CT 成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