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  孙过庭及《谱》简介  孙过庭,字虔礼.出身寒微,在"志学之年",就留心翰墨,学习书法,专精极虑达二十年.到了四十岁,任地位低下的"率府录事参军",因操守高洁,不久,遭人谗议丢了官.遂潜心研究书法,撰写书论,自慰自遣.……

  • 标签: 书谱 心中书
  • 简介:"清华之龙"、"民国第一才子"、"文化昆仑"等等这一连串颇具赞誉的称号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钱锺。他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历史转型时期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治学方法,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他不仅仅有家喻户晓的小说《围城》广为流传,还有学术性极高的《谈艺录》《管锥编》存世。

  • 标签: 钱锺书 《管锥编》 当代学人 《围城》 《谈艺录》 书体
  • 简介:近百年来,中国本土艺术在西方现代思潮的一次次撞击下,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八五美术思潮”的兴起,引发了美术界关于中国画危机的大讨论。同时传统书法艺术的未来走向亦受到普遍关注。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代表,书法在它过去的历程中承载了太多对自然、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与哲学思考,这也许正是古典书法的魅力和深度所在。它的超稳定性发展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文化生态结构有着重要关系。然而当下,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改变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人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为现代工业文明所替代,书法已走下了精英文化的神坛。作为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矛盾统一体,在信息时代,书法的艺术表现性更进一步地从实用的规定性中脱离出来,它由一种单一的价值载体逐步成为一种汉字的线性视觉图式,催生这一转化的首先是展示方式的改变与现代评审机制的确立。当代书法作品的展示是利用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等场所进行的,具有开放性与专业化的特点。这种展览模式与相应的评审机制的确立,使书法在创作思维和创作方式上都具备了当代艺术所共有的表征。西方现代艺术近一百年的发展所呈现出两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作品的实验性和风格的风之流变书法艺术在确立它进入当代体系之际便意味着...

  • 标签: 多元化
  • 简介:我从小喜欢涂涂抹抹,偏爱画画。初中时代,受语文老师漂亮板书的影响,爱上了书写。有一天,我哥施建锋来我家,给我介绍了一本古帖《九成宫》,说练字要向古帖学习方为正道,并演示给我看,我才明白写字还有这么多的讲究,这么多的道道。从此,我一心一意临帖,这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年后,我哥在第五届中钢大赛中获了特等奖,

  • 标签: 九成宫 中获 一本 灵飞经 遂良 书学
  • 简介:“意”是我国重要的古代美学范畴,其内涵及外延,众说纷纭。我所论及的“意”是指书法的审美心态。“意”有两种存在形式:有意,即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书法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的心态;无意,即指不自觉的,无意识(亦作下意识或潜意识)的书法审美活动。“意在笔先”,当属有意为,“意在笔后”、“无意得之”云云,则为无意为,也就是说,事前及书写时并未想到进行艺术创作,却写出了书法作品。任何一门艺术的生成和发展,都是一定民族的

  • 标签: 书法审美 书法作品 书法史 艺术创作 审美鉴赏 审美心态
  • 简介:本文对山谷何时见到怀素《自叙》真迹和何时从周越学草书及相关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考辨,得出了新的结论并澄清了若干历史疑误。

  • 标签: 真迹 怀素 草书 黄庭坚 考辨 历史
  • 简介:纵观我国的书法史,自魏晋开始一直到清代中叶之间,基本上是帖学的天下,究其原因,帖以小品尺幅而见长,这又与实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信札尺牍、诗笺手卷几乎成为文人墨客随意挥洒的主要形制,再加上历代以取仕,唐代的干禄、宋代的院体、明代的台阁体和清代的馆阁体,在殿试时都必须以工整的小楷誊写,这又在客观上对帖学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标签: 帖学 清代 干禄 尺幅 书论
  • 简介:沙孟海先生在1989年纪念陆维钊先生诞辰90周年的一次座谈会上曾说:陆维钊先生于书坛的重要贡献有二:一、与潘天寿先生一起开创了浙江美院的书法专业,一切计划均出其草创手订;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书体蜾扁。言筒意赅,甚得要领。此旨于浙江美院庆祝沙先生九十华诞时重复言之,并一再声言:在美院书法专业的建立上,他是在旁边敲敲边鼓的。

  • 标签: 考辨 名称 座谈会 沙孟海 美院 潘天寿
  • 简介:龚璛是元代书法家中较有影响的一位,但由于迹存世不多,且较为散乱,故长期被研究者所忽视。本文从墨迹、刻帖两个方面对龚璛传世迹做出较为全面的整理,并对其人未能在史上留下位置的原因试作分析。

  • 标签: 元代 书法家 龚璛 墨迹 刻帖
  • 简介:时尚新风是一个时代进步的象征。20世纪的中国书坛,“三秦风”真可谓占尽了鳌头。30-40年代,于右任创立的“标准草书”,风靡全国;80-90年代,刘自椟研究的大篆书体,蜚声海外;其间,又有王世镗的章草,张寒杉的小篆,卫俊秀的行草,邱星的钟鼎文……都给这一时期的中国

  • 标签: “三秦书风” 陕西 书法家 书法艺术 书法创作 地方文化
  • 简介:近些年来,我比较注重阅读一些古代书论,阅读的同时也细细观其书家书作,锻炼提高自己的眼力。在阅读整理中,我不时感叹历朝历代书坛群星璀灿,艺术奇葩竞呈异彩,读后令人不忍释手。在这条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之旁,作为一名后学者,舀其一瓢,足以终身受用。

  • 标签: 中国书法艺术 阅读 书论
  • 简介:一九八九、一九九○二年间,最值得我为之怀念与留恋的是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大专班一批有抱负的青年朋友的交往了。这个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生活区域与书学环境有别,个性特色浓厚自不须说,他们那种克服各种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困难,发奋进取的精神颇感动人。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我有这样一种直觉,这个班今后在书坛上出几个人恐怕是不会有问题的。陈中浙与全国第四届中青展获奖作者陈峰是南艺书法大专班的同班同学,因都来自浙江,又是同姓,况且才情亦大致相当,故在班上被大家号之为‘浙江二陈’。去年中浙又在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上获优秀奖,高兴之余,更激起我久别后的想念之情。

  • 标签: 生活区域 同班同学 获奖作者 书学 个性特色 大专班
  • 简介:朱长文是北朱著名书法理论家,其所著《续断》是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本文对朱长文的家世生平、交游、著述、书法等方面史料进行了爬梳整理;对《续断》的成书时间、版本流传、内容体例给予了考辨论证。

  • 标签: 朱长文 《续书断》
  • 简介:古人论及学之道曰:学临帖,取法乎上。临摹有成就的前人他人书法作品,是每个有志于书法艺术人士必不可缺的“课目”,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学习方法途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不断悟化的过程。随着临过程的不断深入,临习者的书法功力、眼光、审美能力以及创作水平等将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然而,临

  • 标签: 临习 对比分析 书法创作 书法艺术 方法途径 途径和方法
  • 简介:  编者按:书法经过了新时期近30年的发展,经历了复兴阶段的繁华与躁动、发展阶段的喧闹与沉静,到今天,渐渐走向成熟.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度介入以及网络传媒的兴起,对于传统中经典的认识,我们已经更加趋于深入和个性化.书坛格局也打破了百年来碑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代之的是一种宽松的审美环境和多元的思维模式.近年来,二王风再度引起人们的反思和关注.从某一方面说,二王风经过沈尹默、白蕉等的薪火相传,到今天基本呈燎原之势.综观中国书法史,每次帖学的崛起,必然造就一批书家,所以,我们对书法的明天充满期待.……

  • 标签: 书风 王书
  • 简介:碑学至清代的兴起,乃是书法发展之必然,虽然说碑学的绝对建构始于清中叶的阮元《北碑南帖论》的理论倡导,但作为一种观念结构在明末清初已经萌芽。顾炎武在《金石文字记》中对《后魏中岳庙碑》是这样称赞的:"然字体近拙而多古意。"

  • 标签: 扬州画派 碑学 书风 书法发展 明末清初 观念结构
  • 简介:通过各种文献论述书法中的“势”。

  • 标签: 审美 “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