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蝴蝶君》是美国华裔作家黄哲伦于1986年创作的剧本,以其对政治、性别、种族等重大问题的探讨颇受学界关注,上演以后引起巨大的反响。尝试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以文学论理学批评为视角,从畸形的伦理环境、复杂的伦理身份以及伦理混乱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剧本中宋丽玲这个人物形象,并认为畸形的伦理环境是影响宋丽玲不当的伦理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复杂的伦理身份以及随之而来的伦理混乱,则是导致这出伦理悲剧的根本原因。总之,这部戏剧体现了对道德的引导和警示,有着重要的,值得探讨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女孩 困境 《蝴蝶君》 文学伦理学批评
  • 简介:后现代伦理批判现代伦理的普遍理性主义规制与束缚,强调通达个体自由之途中道德自我的觉醒与责任担当,并因其道德人格诉求与审美人格的关联性而呈现出审美化倾向。这意味着,在后现代语境下,审美境界已成为伦理生活的内在尺度与价值追求,审美实践也因其与道德实践的同一性而彰显出鲜明的后现代伦理意涵。问题在于,这种审美实践在消费文化的内在功用主义规制下背离了道德实践与责任自我,并最终使其自身从后现代伦理的原初价值构想中沉溺与陷落。

  • 标签: 后现代伦理学 个体自由 审美实践 道德实践 消费文化
  • 简介:传统德育关注道德行为主体,而忽视了道德实践中的承受者——他者。勒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强调,伦理根源于他者。这一理论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学校德育 勒维纳斯 他者 为他
  • 简介:当代中国的道德和伦理应如何发展?这是伦理界许多学者正在热烈关注、孜孜求答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元月11日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更是把当代中国伦理的发展提到议事日程。通过对这一重大问题的长达8年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伦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唐凯麟教授新著了洋洋洒洒50万言的《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发展的理论审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笔者读过后,感到作者在该著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当代中国伦理文化价值观的构想,就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努力开拓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新途径和伦理发展之“大思路”的力

  • 标签: 当代 中国 伦理学 唐凯麟 《伦理大思路》 书评
  • 简介:房地产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会对房地产业、金融机构乃至全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我国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经常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行政垄断性干预而降低,政府经济伦理价值观的模糊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诱因。因此,只有不断培育与完善其正确的经济伦理意识,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角度不断改革银行产权制度并建立信用体系,才能最终提高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及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 标签: 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 政府经济伦理学 义利观 制度设计
  • 简介:摘要:德法并治的中国特色现代治理思维融入到医学伦理教学改革中具有积极地理论和实践价值:能够进一步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聚焦医疗实际和职业境遇,增强课程吸引力;能推动课程思政的深入以及课程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在教学相长中,能够推动我国医学伦理的探索和发展,从而助力中医药的推广和医学人才的培养。

  • 标签: 现代治理思维 医学伦理学 融合
  • 简介:女性主义伦理是以女性主义视角来批判、建构的一种旨在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伦理理论,为我们解读韩剧提供了很好的视角。韩国家庭伦理剧《说不出的爱》通过母亲的三种实践行为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关怀”,并塑造了处于传统儒学的男权文化和现代家庭伦理文化双重影响之下的男性形象。韩国家庭伦理剧中体现的优秀伦理道德观念对当下社会具有良好的教化作用,并对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女性主义伦理学 韩国家庭伦理剧 《说不出的爱》
  • 简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伦理著作,也是德行研究的奠基之作.本文以"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为主题,分别从德行的本原始点、行为的中道原理、行为的过程、公民的公正行为以及公民德行的培养5个方面阐述对于道德行为近乎外科手术式的解剖与分析,体现出亚里士多德思想既经验又思辨的方法特点.

  • 标签: 尼各马科伦理学 德行 中道 公正
  • 简介:环境伦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向。当前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规则主义环境伦理的不确定性与不合理性。环境德性伦理从德性论的视角建构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强调环境美德养成对环境伦理的重要意义。这对解决当前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创新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环境道德教育 环境伦理学 环境德性伦理
  • 简介: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有关伦理、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难题。高中生物教学中如转基因技术、基因诊断、人体器官移植、艾滋病等方面均涉及生物伦理。生物伦理对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生物伦理学 转基因技术 基因检测 人体器官移植
  • 简介:为了推动中国的教育伦理学术研究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中国伦理会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伦理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筹)、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期刊杂志社于2013年10月27-28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主题为“核心价值、教育伦理与师德建设”的中国伦理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教育伦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

  • 标签: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伦理学 中国伦理 学会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专业委员会
  • 简介: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中,"友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把友爱分为善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和有用的友爱。在《尼各马科伦理》中以彼时代的视角来体悟友爱,将有助于人们理解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友爱以及对友爱的运用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

  • 标签: 尼各马科伦理学 友爱 亚里士多德
  • 简介:目前对于学前特殊教育教师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基本限于政策倾斜、社会关爱、学校建设、心理辅导等方面,属于技术层面的解决路径。本研究拟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出发,找出解决学前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伦理解决路径。根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原理,学前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从实践理论、认识理论、交往理论等方面得到更系统、更全面的解答。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学前特殊教育教师 心理健康
  • 简介:"兔子四部曲"是厄普代克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小说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人文关怀意识和重构美国社会伦理道德标准的期望。借助文学伦理这一文学赏析和批判方法论工具,通过还原"兔子四部曲"中的各种伦理环境,真实地再现小说中人物的伦理意识,客观地、历史地分析主要人物的伦理选择、伦理混乱等伦理现象,重塑兔子哈里这一美国社会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深化了对"兔子四部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再次证明了文学伦理在文学批评中的实用性。

  • 标签: “兔子四部曲”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意识 伦理选择 伦理混乱
  • 简介:赫尔巴特将道德性视为人的“全部目的”,道德教育是通过性格形成而实现的。他克服了康德关于性格的二元论,将人的性格视为一种可塑的性格,并将教育行动和道德判断建基于一种审美的因果性。在这两项努力的基础上,赫尔巴特一方面提出了伦理的道德判断理念,将教育纳为伦理的必要环节之一;另一方面则建构起系统的教育理论,说明了实践理念对教育行动的规定以及通过教育而在人的性格上实现道德性的途径。以此,赫尔巴特在其关于未成年人性格形成的理论中形成了教育行动和实践理念在感知-审美层面的一种相互关系。

  • 标签: 性格形成 教育学 伦理学 相互关系 赫尔巴特 道德教育
  • 简介:摘要《无声告白》是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小说处女作,因细腻生动的描写、出人意料的情节以及涵盖广泛的主题,一经出版便名声大噪,其中包含了许多伦理思想。基于伦理,文学伦理批评理论于2004年被首次提出。本文主要运用该理论,从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三个层面的关系,分析《无声告白》中对人类和谐精神文明的追求。

  • 标签: 《无声告白》文学伦理学对人类和谐精神文明的追求
  • 简介: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不仅着陆于企业内部用以规范其员工行为,亦可外扩到更为细小的社会单元——高校寝室。摒弃了有力的自律体系作为支撑。因为文明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性,所以文明寝室的打造毋庸讳言地需要引入以文化约束为基础的自律机制,最终实现高校文明寝室建设的多途经化。文章从责任伦理的角度出发,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试图以文化营造为主轴线,剖析了高校寝室之文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点明了在以文化底蕴塑造为基石的文明寝室建设中,不应将"文明"的理解简化和极化,转而融入责任伦理的概念。强调在自我价值与寝室文化的冲突方面应当重新设置永续发展的竞合模式,增强文明寝室的可持续性。由此提出构建自律保障机制的重要意义和方法论原则,以期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学理上的奠基。

  • 标签: 文化因子 文明寝室 自律机制 责任伦理学
  • 简介:师生关系有着显著的伦理特征。"尊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伦理概念。从"尊重"这一视角来考察师生伦理关系,可以发现我国的师生关系经历了传统的师道尊严、"五四"时期的"以学生为重"、新中国成立后的"以教师为主导"、改革开放之后的"尊师重教"、现代民主平等以及尊重学生等几个阶段。

  • 标签: 师生关系 伦理学视野 尊重
  • 简介:亚里士多德将理性分为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当行为者以卓越的方式运作实践理性时,他便具有实践智慧。因此,在基础意义上,实践智慧可被理解为实践理性的特定表现模式;在逻辑上,它表现为一种蕴涵着“目的一手段”关系的工具理性的实践三段论。因此,它可能存在两方面瑕疵:第一,只考虑手段能否满足目的,却不反思目的本身是否合理;第二,只考虑手段能否满足目的,却不在意用于满足目的的手段是否合理。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一方面需要重新反思实践理性与“目的一手段”慎思结构之间的必然关系与规范性要求,另一方面必须细致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实践智慧只需考虑手段而无需考虑目的的命题的真正内涵。

  • 标签: 实践理性 实践智慧 工具理性 手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