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凯尔森施密特的论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学术论战。对论战核心争点即对“谁应该成为宪法的守护者”之理解必须以理解双方的“宪法”概念为前提。两位宪法学家对“宪法是什么”这个宪法学元问题的立场不同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谁应该成为宪法守护者”的回答。凯尔森从纯粹法的规范层级理论视角界定宪法的规范本质合宪性问题的规范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建立专门宪法法院是实现合宪性保障的最科学的司法技术机制。施密特从政治宪法概念出发,将宪法界定为确保政治共同体生存自保的政治决断和体现人民统一意志的政治状态,并认为在议会散失国家统一意志形成功能的情况下,高度政治性的宪法争议只能交由人民直选的国家首脑行使才能确保宪法的正当性基础。凯尔森施密特宪法思想在认识论方法论意义上都包含了真理颗粒。但是,如果从现代宪法革命勘定的价值内核着眼,两者的宪法概念都排斥个人自由天赋人权对于宪法的内在规定性构成性意义,因而偏离了宪法最重要的价值基准。这是我国在借鉴他们宪法的理论时需审慎评估之处。

  • 标签: 凯尔森 施密特 合宪性审查 宪法法院 规范宪法学 政治宪法学
  • 简介:晚清修律期间,制定了《大清民律草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民法草案。在制定的过程中,既进行了舆论宣传,也开展了民事习惯法的调查,但由于时间匆促,一些重要的民事习惯法并未融入草案当中。这部民律草案以西方民法为依据,中国的固有民法进行了必要的整合,虽不尽如人意,但它是中国民事立法史的开篇之作,它所提供的经验史鉴意义值得重视。

  • 标签: 民法 民律 商律 《大清民律草案》
  • 简介:中国尚未建立科学的婚姻判断标准体系,判断婚姻的主要标准,就是单一的婚姻效力判断标准。不论是什麽形态的婚姻,都用婚姻有效无效标准判断。这种婚姻判断标准,不能满足理论实践的需要,容易造成对不同婚姻形态的误判。因此,应当建立以婚姻的属性要件、形成要件和效力要件为评判标准的科学评判体系。

  • 标签: 婚姻 判断标准 属性要件 形成要件 效力要件
  • 简介:中国现行的周岁计龄法是借鉴西方的产物。帝制时代通行的计龄法是不很稳定的虚岁计龄法,因该时代呈现国家社会的两重分立,由此产生的计龄标准也往往多变。清末以来,计龄方法逐渐西化,以生日为判断标准的周岁概念渗入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中,但民间对周岁的使用仍存两可态度,形成虚岁周岁在民间法律中并行的状态。近代计龄法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利观的转变,即帝制时代的权力本位逐渐向西方式的权利本位转变。这是权力行使权利保障精确化的内在共同要求的结局。因此,从虚岁到周岁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法律从传统到现代、从恩赐到权利转变的一个侧面。

  • 标签: 虚岁 周岁 计龄 西学东渐 权利本位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也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效益。教育专家们不失时机地把网络引向了教育,使网络为教育服务。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积极探索多媒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求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网络效益的最大化。

  • 标签: 多媒体 教学环境 兴趣 效率
  • 简介:罪犯权利是罪犯法律地位的重要内容,就判处自由刑的罪犯而论,罪犯作为人,享有基本的人权;罪犯作为一国公民,享有未被剥夺的公民权;罪犯作为被矫正对象享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殊权利.罪犯权利是人类权利的一部分,尊重罪犯权利就是对人类权利的尊重,切实保障罪犯权利的实现,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是国际人权斗争的需要,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 标签: 罪犯权利 法理学 权利保护 自由刑 人权 公民权利
  • 简介:从立法论上看,法律是一种语言产品,法律规范的语言表达决定着法律的品质,并进而直接影响法治。刑法由于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在规范的表达上,存在囿于该原则的诸多特殊要求,比如更强调自身的明确性,更注重由语言意义所界定的实体正当性,也更追求体现平等原则的规范的完整性。同时,从增强刑法规范体系的可操作性的角度,刑法规范的表达还应当保持一种平衡协调的关系,为法律适用提供便利。刑法规范表达的这些要求,不仅是构建良好的刑法功能的需要,而且也是对法治原则的一种体现。

  • 标签: 刑法规范 立法技术 语言 法治
  • 简介:<正>在我国,人民调解虽然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但因人民调解不具有司法性,不具有最终解决民事纠纷的性质,其调解协议不具有执行力,从而造成了在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数量急剧上升的同时,人民调解案件的数量却在下降,并且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后又

  • 标签: 人民调解 司法性 民事案件 当事人主义诉讼 民事纠纷 纠纷解决
  • 简介:美国民事诉讼排除规则是既判力理论在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运用,主要包括请求排除和争点排除两方面内容。排除规则在美国民事司法中的良好运行,根源于其具体的制度设计、司法理念乃至美国的政府结构、政府职能。反观我国,由于相关立法的缺失和受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既判力无法发生效力。当然,美国民事诉讼排除规则也并非尽善尽美,深入理解其制度的内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才能真正使之为我所用。

  • 标签: 排除原则 既判事项 间接禁反言
  • 简介:董事注意义务对于约束董事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关于该义务的立法和理论存在重大缺陷或空白。本文通过选择、介绍、关联和分析英美判例法上的经典案例,根据历史的顺序梳理出董事注意义务在英美判例法上发展的若干脉络,为完善我国董事注意义务法律制度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启示。

  • 标签: 董事注意义务 判例法 判断标准
  • 简介: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个法律条文的清晰性作出不同判断或对其规范意义作出不同理解?更进一步讲,这些不同的判断或理解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以哈特等为代表的主流观点认为,这些“不同的判断或理解”只具有较小的偶然性。但以语言学中关于语法意义语用意义的二分理论为基础展开分析,却将发现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判断或理解”其实是必然的,并且这种必然性并非法律世界的一种负面因素,它恰恰是法律之所以可以与时俱进地回应生活世界的关键所在。并且,也只有承认并正视这一点,法律实施中的很多现象、问题才可以得到一个圆洽的解释。

  • 标签: 立法之法 语法意义 语用意义 立法者 用法者
  • 简介: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侦查中心主义的思维以及传统的“以侦查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机制面临着巨大冲击。侦查阶段作为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阶段,必然要围绕“以审判为中心”进行思维和工作机制的调整和变革。在调整、变革的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诸多问题。

  • 标签: 诉讼制度改革 收集策略 审判 刑事诉讼活动 书证 侦查阶段
  • 简介:典是中国古代民事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这一概念在现代民法的权利体系和概念体系下却不能正确解读。本文通过分析清代民间土地契约中对于典的关系的表达,把握存在于清代的关于典的观念和习惯,并由此得出结论:在清代,典在本质上是一种过程性的卖,出典开始了一个业权转让的过程,找贴是其后续阶段,在找贴之后便成为绝卖。因此,我们很难将清代民法中的典归入现代民法中的物权体系,甚至也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现代民法中的债权关系,而需要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

  • 标签: 中国古代法 清代习惯法 民间契约 典卖 物权体系
  • 简介:反诉、反驳和抗辩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的三种不同的权利。造三种权利行使的程序和作用有所不同。不能准确理解这三个概念,就不能及时行使相应的权利,在诉讼中就会被动甚至败诉。笔者封三个概念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在律师代理业务中正确行使适三种权利进行了论述。

  • 标签: 反诉 反驳 抗辩 律师代理
  • 简介: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对地方人大代表的选举,草案也作了类似规定。

  • 标签: 城乡居民 历史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 地方人大代表 代表名额 选举法
  • 简介:<正>一、引言在英国和美国,传统上将诉讼中的诸多事项归为“事实问题”(questionsoffact)“法律问题”(questionsoflaw)两大类。对于案件中的事实问题,存在着一系列指导事实裁判者(法院或陪审团)进行事实认定的规范制度,它们共同构成证据法的内容,也构成了广义上的证据制度。

  • 标签: 专家证人 司法鉴定制度 证据法 事实问题 证据制度 事实认定
  • 简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健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依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合力.这个《意见》旨在缓解当前日益增加和复杂的社会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形成诉讼信访交织、法内法外解决并存的现状,期望通过全面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减少群众“信访不信法”“弃法转访”“以访压法”等行为,以保护和提升司法权威,保证正常有序的涉法涉诉信访的秩序.

  • 标签: 涉法涉诉信访 中共中央办公厅 信访问题 意义 分离 法治
  • 简介: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反对剥削的政治使命和破除城市建设阻力的经济考虑而做出的宪制安排。单纯从私法角度将其理解为国家所有权,不仅面临无法弥合的理论和逻辑张力,而且从根本上限制和剥夺国家针对城市土地的处分和管制权能。其规范意义应当从公私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公法意义在于,在承认国家的政治使命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立法来充实国家针对城市土地的多元角色,同时建立有效的违宪审查制度,防止相关立法偏离宪法目标;其私法意义则在于充实国家针对城市土地的所有者权能。

  • 标签: 城市土地 国家所有 宪法目标 规范意义
  • 简介: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战后两大法系越来越呈现出“求同存异、协调发展”的趋势,但在这种趋势中两者的法律技术、推理方法、诉讼制度、司法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差别也依然长期存在。这种情况告诫我们:中国的法治建设务必保持传统的法制精华,立足本土的实际状况,借鉴外采的文明成果,面向未采的创新目标。

  • 标签: 两大法系 发展趋势 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