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在BEP2D细胞中,作为Smads蛋白家族的抑制分子,Smad7对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ERK1/2或p44/42)磷酸化水平的调控。将Smad7真核表达载体或人工合成的Smad7-siRNA转染BEP2D细胞,TGF—β刺激,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Smad7对p44/42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在永生化BEP2D细胞中,TGF-β1刺激后5min开始,可以检测到磷酸化的p44/42;到60min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细胞转染Smad7,TGF-β作用60rain后,p44/42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而转染Smad7-SiRNA,TGF-β作用60min后,p44/42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44/42蛋白水平基本上不受TGF—β1刺激及Smad7表达水平的影响。以上结果说明,在BEP2D细胞中,Smad7可参与TGF—β对ERK/MAPK通路的活化作用。

  • 标签: 信号调节 调控 Western印迹 Smad7 SMADS蛋白 基因
  • 简介:PCR扩增了集胞藻PCC6803的slr1761基因,进一步以PGEM-T为载体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中,构建了P1761质粒。通过DNA体外重组,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插入目的基因片段,构建了既含目的基因上游及下游序列、又携带选择性标记卡那霉素抗性的PK1761质粒。该质粒转化野生型集胞藻PCC6803细胞,利用同源重组原理获得了能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基因敲除突变株。对该突变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验证了其基因结构的正确性。

  • 标签: 集胞藻PCC6803 同源重组 基因敲除
  • 简介:基因芯片实验要得到可靠的生物学结论,必须基于优化的实验设计和科学的数据分析。讨论了与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相关的实验设计方面的几个问题,简述了差异表达分析、聚类分析及功能富集分析等分析方法及其进展,并介绍了部分软件及应用。

  • 标签: 基因芯片 统计分析 聚类分析 基因注释
  • 简介: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是n-3系的PUFA,可以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的沉积,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α(PPARα)来控制氧化途径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而其对脂肪合成途径中有关基因的抑制则是通过降低能传递胰岛素和碳水化合物信息的转录因子与DNA的亲和力和转录因子的核内丰度。尤其是PUFA抑制了类固醇空单元结合蛋白-1(SREBP-1)的核内丰度和表达,降低了核因子Y(NF-Y)、Sp1和肝核因子-4(MNF-4)与DNA的亲和力。

  • 标签: 多不饱和脂肪酸 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α受体 类固醇调控单元结合蛋白-1 转录
  • 简介:通过PCR方法扩增并分析了恶性疟原虫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awte序列,再分别克隆于温度诱导型融合表达载体pEX31b和IPTG诱导型融合型表达载体pGEMEX1中,并进行了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MS2-AWTE和T7Ф10-AWTE融合蛋白进行间接ELISA检测,证实MS2-AWTE和T7Ф10-AWTE都具有免疫学活性.另外,同样将a1wte基因分别克隆于温度诱导型和IPTG诱导型非融合表达载体pBV200、pKEN中并进行诱导表达,但在SDS-PAGE中并未检测到可见的AWTE表达带.

  • 标签: PCR 基因克隆 表达 融合蛋白 ELISA 恶性疟原虫
  • 简介:探讨一种菊科植物抽提物对小鼠血液生化成分的影响.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生化成分,结果表明该抽提物可降低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对血清中尿素、尿酸、肌酐都有明显降低作用;可减少血清二价金属离子Ca2+、Mg2+含量,增加Cl-含量;对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无机磷影响不明显.

  • 标签: 菊科植物 抽提物 小鼠 血液 生化成分 二价金属离子
  • 简介:目的:构建汉滩病毒包膜糖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加入可增强免疫应答效应的细胞因子CD40L基因,检测其可否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与结果:参照GenBank中汉滩病毒M基因和小鼠CD40L的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M和CD40L基因片段,将其与pCI—neo载体相连,测序证实该载体构建成功后,将此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至哺乳动物细胞CHO—K1中,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发现M基因和CD40L基因可以同时表达于CHO-K1细胞中。结论:构建了带有CD40L基因的汉滩病毒包膜糖蛋白重组质粒并获得表达,为深入研究汉滩病毒感染后包膜糖蛋白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规律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汉滩病毒 包膜糖蛋白 CD40L
  • 简介:2007年9月28日,在《Science》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网站上,同时查询到3篇突破性的基础研究成果。这三篇文章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完全不同,分别涉及了对人类基因组变异的研究,蜜蜂社会性的进化讨论以及灭绝的古生物线粒体全序列的测定。然而共同的一点是,这三篇文章使用的分析数据和实验结果都来自罗氏454公司研发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GenomeSequencer-TM。在1周的时间里就有3篇GS系统在不同研究领域的文章发表在《Science》上,由此累计已有近100篇GenomeSequencer-TM的应用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

  • 标签: 基因组测序 高通量 《SCIENCE》 系统 第二代 《NATURE》
  • 简介:目的:克隆并分析抗β淀粉样肽单克隆抗体轻链与重链可变区基因。方法:从分泌抗β淀粉样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A8中提取总RNA,根据恒定区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5’RACE法扩增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测定并分析可变区基因序列,并克隆入pMD18-T载体。结果: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全长450bp,编码150个氨基酸残基;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全长429bp,编码143个氨基酸残基。在GeneBank中对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二者均符合小鼠IgG可变区基因的特征。根据Kabat法则对A8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基因进行分析并确定了3个抗原互补决定区(CDR)、4个框架区(FR)和信号肽。结论:通过5’RACE法得到了抗β淀粉样肽单克隆抗体轻链与重链可变区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抗体三维结构,以及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奠定了基础。

  • 标签: Β淀粉样肽 单克隆抗体 可变区序列 5’RACE
  • 简介:采用PCR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人成骨蛋白-1(OP-1)成熟肽基因序列,设计并合一对引物,从含人成骨蛋白基因的质粒中扩增获得大小的420bp的DNA片段,连接到pGEM-T载体进行测序,证明获得人成骨蛋白成熟肽基因片段,继之以pPIC3.5k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经PCR及酶切鉴定。

  • 标签: 人成骨蛋白成熟肽基因 毕赤酵母 序列分析 基因克隆
  • 简介: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

  • 标签: 空气湿度 实验设计 科学探究 探究性学习 创新精神 教学改革
  • 简介:为了明确pten敲除小鼠中转录上调基因pdd87编码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构建PDD87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GFP-C1-pdd87,利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该载体于体外培养的NIH3T3细胞中,采用高尔基体特异探针BODIPYTRC5-Ceramide染色显示高尔基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PDD87-GFP融合蛋白定位于高尔基体,提示pdd87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高尔基体.

  • 标签: PTEN 小鼠 转录上调基因 蛋白 细胞 高尔基体
  • 简介:目的:观察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因过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MSCs,用已构建的携带Runx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Runx2、单纯腺病毒及AMD3100处理MSCs;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MSCs体外迁移能力的变化,QPCR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SDF-1的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CXC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d-Runx2转染MSCs组细胞迁移数明显增多(P〈0.01),AMD3100处理MSCs后细胞迁移数明显降低(P〈0.01);QPCR、ELISA、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d-Runx2转染能促进MSCs中SDF-1及CXCR4的表达(P〈0.01)。结论:Runx2基因过表达能促进MSCs的体外迁移,这与其激活SDF-1/CXCR4信号轴相关。

  • 标签: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
  • 简介:目的:研究柔红霉素产生菌天蓝淡红链霉菌SIPI-1482中酮还原酶基因dnrU阻断后的产物(13s)-13-二氢柔红霉素及其他发酵产物的变化。方法: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以大肠杆菌质粒pUC18为基础构建了dnrU基因交换质粒,通过在SIPI-1482染色体上的dnrU基因中插入安普霉素抗性基因来筛选dnrU的阻断突变株。结果和结论:PCR验证表明成功地阻断了dnrU基因。dnrU基因敲除后,重组菌发酵产物中(13s)-13-二氢柔红霉素消失,而其他发酵中间产物也有一定变化。

  • 标签: 天蓝淡红链霉菌 DnrU酮还原酶 同源重组 (13s)-13-二氢柔红霉素
  • 简介: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线性DNA并探讨其成像条件。用RT-PCR技术扩增柯萨奇B1病毒VP1基因DNA片段,纯化回收后配制成含和不含1mmol/LMgCl2的水溶液,DNA终浓度为100μg/ml。分别取20μl滴加在新鲜解理的云母片上,吸收1min,用滤纸吸去残液,氮气吹干,在室温下采用MultiModeAFMNanoscopeⅢa的敲击模式成像。同时比较新制备和多次使用过的探析所获得图像的质量,对两种探针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电泳证明获得了0.83kb的VP1基因DNA线性片段,Mg^2+存在时,DNA在云母片上吸附延展较好,所获图像质量优于无Mg^2+时。新制备的探针较多次使用过的探针所获图像分辨率更高。DNA分子的表现宽度为18±2.9nm,高度为0.8±0.2nm。说明AFM能以高分辨率直接观察DNA分子,Mg^2+的存在和高质量的探针有助于获得理想的图象。

  • 标签: 柯萨奇B1病毒 VP1基因片段 原子力显微镜 成像分析
  • 简介:克隆河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IV-1B型株tat基因完整编码框序列,并分析比较其编码产物的序列结构特点.使用重叠PCR技术,从河南省1名HIV-1感染者外周血标本中扩增出tat基因第一和第二外显子并重组为完整的tat基因序列.获得的HIV-1B病毒株tat基因,第一外显子为263bp,第二外显子为214bp.将该基因编码产物与其他HIV-1株Tat蛋白经DNA软件编辑并翻译成蛋白质,使用ClustalX1.81进行多序列对比分析发现,第一外显子编码产物的3个保守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大致相同,只有少数氨基酸存在差异.由于Tat蛋白不同病毒株间有高度保守的Cys富集区、核心区和碱性氨基酸富集区,tat基因的克隆为研究其功能并以其为靶点设计和筛选抗艾滋病的药物奠定了基础.

  • 标签: HIV-1 tat 序列分析 克隆 感染 B型
  • 简介:利用PCR技术扩增HCVns3基因,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与原核表达质粒pProEX-HTb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DH5α,酶切鉴定得阳性重组质粒pProEX-HTb-ns3并测序;pProEX-HTb-ns3转化宿主细胞获得工程菌,用IPTG诱导,获得NS3蛋白的高效表达,薄层扫描显示其占菌体总蛋白的35%;目的蛋白在变性条件下经Ni2+-NTA凝胶亲和层析纯化,透析并浓缩后用丙型肝炎患者阳性血清做为一抗行Western-Blot证实特异性和抗原性.结果成功表明,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6His-NTA纯化后获得目的蛋白,Western-blot结果显示纯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HCVNS3蛋白的高效表达及纯化,为利用NS3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及制备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区 原核表达 纯化 抗原性 ns3基因
  • 简介: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度平行性、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在对传染病病原体的研究中,基因芯片技术已应用于耐药性相关遗传多态性分析、基因分型、生物种系的遗传进化分析、宿主与病原体相互关系分析、病原体检测等。但在病原体检测方面,与检测细菌相比,基因芯片技术对病毒的高通量检测难度较大。简要介绍了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在病毒性病原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所采用探针的类型及设计原则、基因芯片杂交结果的影响因素等。

  • 标签: 基因芯片 病毒 检测 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