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AITL)是一种独特的外周T细胞淋巴亚型。AITL起源于滤泡辅助T细胞,TET2、IDH2、DNMT3A基因突变频率高。AITL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常伴有B症状与结外侵犯,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即是晚期病变。AITL缺乏标准治疗方案,常用的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远期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免疫治疗的兴起,新的治疗靶点、新的联合策略逐渐受到关注,迄今AITL的最佳治疗方案仍未确定。本文就AITL的诊疗现状与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淋巴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患者的临床分期、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同时以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淋巴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现状。结果淋巴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发生率排名前三位的为ⅢB~Ⅳ期〔45例(80.35%)〕、血栓阴性〔41例(73.21%)〕及上肢静脉血栓〔39例(69.64%)〕的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合并疾病、3个月内有手术史、导管尖端位置、肿瘤远处转移、运动以及穿刺部位均为淋巴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穿刺部位、合并疾病、导管尖端位置均为影响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需充分利用正确、科学化的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分析,做好相关血栓栓塞的准备及预防措施,以降低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淋巴瘤 PICC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住院治疗的86例淋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自体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淋巴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疗恶性淋巴患者期间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笔者研究了54例恶性淋巴患者,采用化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得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干预后CD-RISC评分均明显更优,P<0.05。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CD-RISC评分,P>0.05。结论:化疗恶性淋巴患者期间采用心理护理,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化疗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淋巴化疗患者治疗问题加强延续性护理干预,分析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合适的淋巴化疗患者170例,按护理差异分组,研究主要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评估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心理状态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态指标评分分别为(42.07±3.11)分和(40.12±3.88)分,均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经延续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分别为自我认知(87.68±3.83)分、身体状态(86.84±3.62)分、社会状态(89.62±3.57)分、角色状态(88.34±3.69)分,与对照组各项相比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淋巴瘤化疗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干预儿童恶性淋巴化疗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70例患有恶性淋巴的儿童进行临床研究,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研究组使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研究组患儿护理效果为(96.13%)显著高于对照组(84.13%),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儿童 整体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非霍奇金淋巴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非霍奇金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在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上都高于常规组患者,并具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85%,常规组为60.71%,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非霍奇金淋巴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护理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支持性表达疗法(SET)对淋巴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云南某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56例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6次SET干预。使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对两组患者心理韧性进行测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D-RISC中坚韧、力量、乐观维度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T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支持性表达疗法 淋巴瘤 心理韧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研讨,探究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乳腺淋巴患者诊断中,对鉴别诊断的效果。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共有研究对象100人,均在我院进行乳腺淋巴诊疗的患者,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组,每组50人、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实施X线钼靶检查,观察组予以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对比两组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和误诊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特点。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误诊率低于对照组,P值

  • 标签: 乳腺淋巴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声像图 X 线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评估干预对淋巴患者疼痛程度地缓解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来我院救治的50名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名,组间基础资料无差异,在此期间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而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成效、视觉模拟评测指数视觉疼痛,随后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指数上的差异。结果:通过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指数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疼痛指数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数值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淋巴患者实施疼痛评估,能够有效明确患者临床期间护理需求,改善患者疼痛现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对患者改善病症结局,缓和情绪变化有着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疼痛评估干预 淋巴瘤患者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淋巴患者进食困难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纳入的1例颈部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进食困难的问题进行评估,结合患者情况制定护理问题及护理目标,随后拟定全面的护理措施。比如,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说明饮食困难的原因,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认知。为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目的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心理护理也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施以饮食护理,饮食护理作为进食困难患者的主要护理方法,其目的是改善患者进食困难,提升患者机体营养,患者在饮食后采取口腔护理,口腔是保持口腔ph值合理性,降低感染口腔感染率,以免患者进食困难的问题持续加重。结果:经过上述护理方法干预后,患者的进食困难的症状明显改善,身体营养恢复较好,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结论:在颈部淋巴患者护理中,针对患者进食困难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改善患者进食困难症状,促使患者保持信心接受治疗。

  • 标签: 颈部淋巴瘤 进食困难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结束时18F-FDG PET/CT Lugano淋巴疗效评估标准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并于化疗结束时行18F-FDG PET/CT的DLBCL患者131例[男63例、女68例,年龄(50.3±17.0)岁],利用18F-FDG PET/CT Lugano淋巴疗效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临床参数和影像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中位随访35.47个月,131例患者的5年PFS率为57.3%(75/131),5年OS率为84.0%(110/131);CR 74例,PR 37例,PD 20例。单因素分析示Lugano淋巴疗效评估标准是PFS和OS的影响因素(PFS, χ2=72.25, P<0.001;OS, χ2=11.97, P=0.003);DLBCL患者Deauville评分(DS)是PFS(χ2=62.46, P<0.001)和OS(χ2=19.95, P<0.001)的影响因素;Ann Arbor分期、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 PS)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为PFS的影响因素(χ2值:10.31~15.80,均P<0.05);Ann Arbor分期、ECOG PS评分、结外器官受累数目、β2微球蛋白、IPI为OS的影响因素(χ2值:4.97~30.57,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示,Lugano淋巴疗效评估标准、Ann Arbor分期和ECOG PS评分是PFS[相对危险度(RR)及95% CI:8.841(4.764~16.405)、1.434(1.111~1.852)、2.125(1.205~3.746),P值:<0.001、0.006和0.009]和OS[RR(95% CI):3.276(1.304~8.235)、9.728(2.216~42.669)、2.506(1.040~6.039),P值:0.012、0.003和0.041]的预后因素。结论化疗结束时18F-FDG PET/CT Lugano淋巴疗效评估标准可以准确评估DLBCL患者预后。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药物疗法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预后
  • 简介:摘要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AITL)是较常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不同患者临床过程、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差异较大。AITL肿瘤微环境(TME)的细胞数量和成分可变,除肿瘤细胞外,还包括非肿瘤细胞和基质,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以及丰富的细胞因子成分,其中,TILs是TME的关键成员,可能对AITL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AITL中TILs的主要构成与预后、不同TILs与治疗的关系及其研究方法等进行综述,总结AITL中TILs的特征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以期寻找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开辟AITL免疫药物治疗研发的新领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8例初诊原发于肺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例初诊原发于肺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8例初诊原发于肺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患者临床资料,研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疗效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咯痰(共5例,62.50%)、体重减轻(4例,50.00%)、发热(5例,62.50%);肺部体征为双肺呼吸音减弱、桶状胸(共2例,25.00%)、左下肺呼吸音减弱(1例,12.50%);病变部位分布左上肺(1例,12.50%)、左下肺(2例,25.00%)、右上肺(2例,25.00%)、右下肺(1例,12.50%)及双肺(2例,25.00%);淋巴Ann Arbor分期ⅠE期(5例,62.50%)、ⅣE期(3例,37.50%);淋巴IPI评分0分(3例,37.50%)、1分(5例,62.50%);血清LDH平均(169.21±4.24)IU/L,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平均(30.21±0.51)%,血清β2微球蛋白平均(1932.35±45.67)μg/L,血沉平均(19.24±1.35)mm/h。肺组织活检显示,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向间质扩张,压迫附近滤泡,出现反应性滤泡。细胞浆液丰富,细胞核圆形或形状不规则,部分细胞内未见核仁。支气管黏膜有淋巴上皮病损表现。肿瘤细胞主要由形态多样B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淋巴细胞CD19、CD20均呈阳性表达,CD5、CD23、CyclinD1均呈阴性表达。经手术及术后化疗(CHOP方案),8例患者病情稳定,随访中位时间(58.97±4.21)个月。随访期间8例患者均存活,5年OS达87.50%(7/8),5年PFS达75.00%(6/8)。1例患者于治疗后5.5年病情复发,原病灶位于双肺。结论:初诊原发于肺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针对性治疗后效果理想,预后较好。

  • 标签: []原发于肺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原发于肺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现以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患者共计65例(收治时间:选自2020.01至2020.12期间)为纳入标准,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包括完全缓解),总结患者预后情况(患者自首次完全缓解复发死亡的总体截止日期),开展单因素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患者年龄、初诊WBC、染色体是否为阳性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开展相应分析,旨在改善患者不良症状,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T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患者 疗效 预后 相关因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IVLBC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例肾上腺IV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老年男性,初期表现为不明原因反复发热,通过综合不同时期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肾上腺活组织检查等结果,确诊为肾上腺IVLBCL。经过多个疗程R-COP方案联合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结论IVLBCL较为罕见,并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PET-CT及病理活组织检查有助于对其诊断。R-COP方案联合BTK抑制剂治疗双表型IVLBCL效果显著。

  • 标签: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肾上腺肿瘤 淋巴瘤,B细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淋巴患者围化疗期的尊严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尊严量表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230例围化疗期淋巴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尊严的因素。结果恶性淋巴患者围化疗期尊严得分为(42.1±16.8)分,明显尊严受损者占30.0%(69/230);患者尊严5个维度中,身心痛苦维度得分(1.8±0.8)分,自我认知维度得分(1.8±0.9)分,社会角色功能维度得分(1.7±0.9)分,独立性维度得分(1.6±0.7)分,社会支持维度得分为(1.2±0.5)分。每例患者平均存在4.1个尊严困扰问题,得分最高的5个条目分别是对自己的将来感到担忧(身心痛苦维度)[(2.1±1.1)分,占50.4%(116/230)]、感到身体不适(身心痛苦维度)[(2.0±1.1)分,占56.5%(130/230)]、感觉自己是别人的负担(自我认知维度)[(2.0±1.1)分,占33.5%(77/230)]、感到情绪低落(身心痛苦维度)[(1.9±1.0)分,占53.5%(123/230)]、感觉自己已经不是从前的自己而好像变了另一个人(自我认知维度)[(1.9±1.1)分,占49.1%(113/2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丧偶(与未婚相比:OR=2.108,95% CI 1.562~3.570)、经济负担勉强可负担和负担比较困难(与完全可负担相比:OR分别为2.163、4.307,95% CI分别为1.120~7.469、1.374~12.807)、对疾病接受和消极(与积极相比:OR分别为2.003、3.694,95% CI分别为1.358~6.599、1.221~9.061)、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4分(与0分相比:OR分别为3.753、4.720、5.044,95% CI分别为1.352~9.506、1.514~12.793、2.221~15.539)、有B症状(与无B症状相比:OR=1.962,95% CI 1.100~3.501)、有严重化疗反应(与无严重化疗反应相比:OR=4.814,95% CI 2.714~8.539)是患者围化疗期明显尊严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已婚是独立保护因素(与未婚相比:OR=0.192,95% CI 0.036~0.807,P<0.05)。结论淋巴患者围化疗期存在尊严受损现象,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尊严受损的影响因素,制订可有效减少尊严受损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 标签: 淋巴瘤 药物疗法 心理过程
  • 简介:摘要淋巴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中占有较大比例,而且预后差。LAHS分为化疗期合并的HPS和淋巴诱导的HPS两类,化疗期合并的HPS的治疗以控制感染为关键。淋巴诱导的HPS的治疗较为复杂,除了传统方法,目前已有新的策略;及时恰当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文章对LAHS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血液肿瘤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152例≥60岁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通过log-rank检验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52例老年DLBCL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36个月(32~40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80.26%、61.84%、57.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Ki-67、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是否吸烟、使用利妥昔单抗、使用CHOP方案的老年DLBCL患者3年O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临床分期晚、LDH升高、β2-MG升高是老年DLBCL患者OS的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利妥昔单抗和使用CHOP方案是老年DLBCL患者OS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男性、临床分期晚、LDH升高及β2-MG升高的老年DLBCL患者预后差,使用CHOP方案和利妥昔单抗治疗的老年DLBCL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老年人 生存分析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