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心型脂肪结合蛋白新的纯化方案.方法以牛心为材料,通过凝胶过滤层析,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快速分离纯化出脂肪结合蛋白.结果经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纯度及特异性均良好.并用其免疫大耳白兔获得抗脂肪结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结论该纯化方案可作为一般蛋白的纯化战略.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多克隆抗体 Western杂交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特征是表皮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血露(点状出血)现象^[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需脂肪(EFA)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需依赖食物供给的脂肪,属于多不饱和脂肪,包括亚油酸、亚麻和花生四烯(AA)^[2]。它在维持表皮细胞膜的结构和保证表皮组织的正常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皮组织是EFA缺乏后首先受到影响的器官^[3],所以银屑病的发生与EFA之间有必然的联系,EFA缺乏可能是银屑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必需脂肪酸 银屑病 多不饱和脂肪酸 表皮组织 炎症性皮肤病 点状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肪脂肪结合蛋白(adipos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表皮型脂肪结合蛋白(epiderm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E-FABP)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OSAHS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数值将实验组分为轻度组(5次/h ≤AHI<15次/h)和中重度组(AHI≥15次/h)。测量两组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血清A-FABP及E-FABP等相关数值,测量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AHI、血清A-FABP及E-FABP数值。结果①A-FABP与体重、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脂(TG)、AHI、E-FABP呈正相关(P均<0.05),与LSaO2呈负相关(P<0.05);②E-FABP与年龄、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P均<0.05);③轻度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FABP、E-FABP、AHI均降低(P均<0.05);④中重度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FABP、AHI均降低(P均<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A-FABP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对照组,并且OSAHS病情越重,血清A-FABP水平越高;OSAHS患者AHI、血清A-FABP水平在通过有效治疗后均降低。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及时再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成为ACS治疗的关键。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脂肪结合蛋白(H-FABP)可做为ACS的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本文对H-FABP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诊断
  • 简介:研究乙醇对肝细胞脂肪氧化速度和细胞中脂肪含量的影响,研究乙醇对肝细胞的脂肪氧化速度的影响,同时检测乙醇对肝细胞脂肪β-氧化速度的影响

  • 标签: 乙醇小鼠 原代肝细胞 小鼠原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关注逐渐增加。其中,脂肪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不仅为人体提供能量,还参与了许多生理功能的维持。然而,近年来,由于工业化生产和快餐文化的普及,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含量逐渐增加,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以“气相色谱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方法的研究”为题进行深入探究,旨在寻求一种快速、准确且经济的方法来测定食品中反式不饱和脂肪(EPA)的含量,从而更好地指导消费者合理饮食,减少因食用含反式不饱和脂肪食品而引起的疾病风险。

  • 标签: 气相色谱检测 食品 反式脂肪酸方法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茶多酚 (TP)对反式脂肪致大鼠肾功能损害保护作用。方法 将四十只 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 5组,用 TFA处理大鼠形成肾损伤模型,然后使用茶多酚对大鼠进行保护,实验时长为八周,隔天灌胃一次,最后一次灌胃后,动物禁食 12 h,测定各组动物的体重麻醉处死后取肾脏称重,并测量各项指标活性。结论 经 TFA染毒组的小鼠实验后脏器系数增加,肾损伤严重,氧化应激指标相应升高或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受 TP保护的各组相较于 TFA组,各项血清指标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恢复,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茶多酚对反式脂肪致肾脏损伤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修复损伤肾脏。

  • 标签: 茶多酚 反式脂肪酸 修复作用 肾损伤
  • 简介: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GC法)测定注射用聚山梨酯80中脂肪组成。方法采用直接进样GC法,色谱柱为DB-WAX毛细管柱,检测器为FID,载气为氮气,柱温250℃。结果注射用聚山梨酯80中8种脂肪衍生的脂肪甲酯(肉豆蔻甲酯、棕榈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花生甲酯、二十碳烯甲酯、山嵛甲酯)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RSD均<3%,加样回收率在96.5%-104.2%。结论本法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注射用聚山梨酯80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注射用聚山梨酯 80 脂肪酸 含量测定
  • 简介:以甘肃省成县核桃为试材,将带壳核桃、核桃半仁和核桃碎仁装入厚40μm的白色聚乙烯塑料袋中,在常温(20~30℃)下旷藏。研究了贮藏180d期间核桃种仁的脂肪氧化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核桃的总脂肪含量和碘价在旷藏过程中下降,而价、过氧化值和皂化值升高。核桃带壳贮藏能较好抑制核桃种仁的脂肪氧化,有利于保持核桃的贮藏品质,常温贮藏180d期间,其品质明显优于核桃半仁和碎仁。

  • 标签: 核桃 常温贮藏 脂肪酸氧化
  • 简介:三、生产工艺简述1983年以来.甲酯磺酸盐作为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吸引了全球工商界的关注.得到快速发展。用于洗涤剂的MES产品质量质量参数应具备下列五项要求1)色泽浅的干式产品(易干燥混匀,色泽得到消费者认可):2)伴有特色的轻微脂肪味(带有轻微芳香);3)因得率和安全原因,产品内含副产物应降至最低(包括二盐、硫酸二甲酯和甲醇):4)冷水中有良好溶解性(节能);5)易于生物降解(环境友好型)。

  • 标签: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 生产工艺 产品质量 硫酸二甲酯 环境友好型 再生资源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沙棘脂肪组成分对线粒体内膜蛋白辅酶活性与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推测其从线粒体能量代谢途径抗衰老的作用机制。采用方法,以沙棘脂肪配制成为能量调节剂,以线粒体为调控靶标,观察老年雌性大鼠线粒体内膜蛋白及辅酶成分,呼吸功能、ATP生成等调节因素对衰老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脂肪组成分能显著提高复合酶Ⅰ、Ⅲ、ATP合酶、Ca2+-ATP酶活性及P/O、OPR;与老年雌性大鼠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因此,沙棘脂肪组成分通过调节线粒体内膜蛋白辅酶活性,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促进ATP合成,促进细胞能量转换并激活机体各系统功能来实现抗衰老作用的目的。

  • 标签: 沙棘脂肪酸组成分 线粒体 能量新陈代谢 抗衰老
  • 简介:脂肪合成酶(FASN)是动物体内脂肪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逆转录PCR和RACE技术获得鲤CyprinuscarpioFASN全长cDNA序列为8927bp,开放阅读框7533bp,编码2511个氨基。FASN蛋白质相对分子量274145.67D,理论等电点(PI)为6.10。氨基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鲤FASN基因与其他鱼类同源性为75.13%~95.34%,与人同源性为61.81%。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鲤FASN氨基序列与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grahamia聚为一支,同源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结果表明:FASN基因鲤脑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肝脏次之,血液中最低。鲤FASN基因的获得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鲤脂肪的合成途径及脂肪发育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脂肪酸合成酶 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金锦香中酚性成分抑制脂肪合酶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单体化合物对脂肪合酶的抑制作用。结果金锦香酚性成分中鞣花酸类和含有酯基基团的化合物对脂肪合酶有抑制活性,抑制IC50值范围在3.7-87μg/ml。结论金锦香中黄酮苷类与鞣花酸类成分具有脂肪合酶抑制活性。

  • 标签: 金锦香 酚性成分 脂肪酸合酶 活性
  • 简介:摘要:(n-3Polyunsaturatedfattyacid,n-3PUFA),尤其是二十碳五烯(Eicosapentaenoic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Docosahexaenoicacid,DHA),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抑制癌症,抗炎,促进婴幼儿大脑以及视觉系统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侧重提高鱼油中EPA和DHA的纯度。然而,鱼油中含有的色素、氧化产物、皂类以及微量金属元素等杂质会降低鱼油品质,进而影响后续富集纯化和生理活性试验。据报道,油脂在脱色过程中不仅能迅速脱去色素,而且脱色剂对油脂中其它杂质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 标签: 鱼油 加工工艺 sn-2位脂肪酸 核磁共振碳谱 二十二碳六烯酸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进展密切相关,优杆菌属是肠道菌群的主要优势菌群之一,其代谢物短脂肪(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在调节肠道代谢平衡中发挥主导作用。已有研究显示SCFAs具有调节T2DM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及参与胆汁代谢、调节炎性因子生成等作用。本文就优杆菌属及其代谢产物SCFAs与T2DM的关系及调控机制进行阐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优杆菌属 短链脂肪酸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肥胖、胰周脂肪在胰腺炎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胰周脂肪坏死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它的发病机制和在急性胰腺炎的预后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且肥胖着较体重正常者胰周脂肪含量显著增多,大多学者认为,肥胖者腹部及胰腺周围堆积的大量脂肪,为胰腺皂化反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脂肪的分解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损伤胰腺微循环进一步加重胰腺损伤。

  • 标签: 胰腺炎 肥胖 胰周脂肪 重型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