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在细菌性痢疾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0例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法(设为观察组)和细菌培养法(设为对照组)检测细菌性痢疾。比较两组细菌性痢疾的检出率,观察不同状况患者的PCR循坏数。结果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细菌性痢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的细菌性痢疾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岁、存在便血、培养阳性患者的PCR循坏数最低,而年龄≥5岁、无便血、培养阴性患者的PCR循坏数最高。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在细菌性痢疾的检验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细菌培养 聚合酶链反应法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小儿肺炎痰细菌培养结果及其药物敏感情况,进一步了解新生儿肺炎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121例小儿肺炎患儿的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实验,并对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合格痰标本分离检出病原菌103株,检出率85.1%。药敏结果显示主要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超过9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达72.2%,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46.8%,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4.2%。结论针对小儿肺炎病原菌种类的复杂性及多重耐药的特点,临床医师应密切监测感染的病原菌,掌握其流行规律,及时了解本地区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客观准确依据。

  • 标签: 小儿肺炎 痰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以及研究分析细菌快速检测与传统培养方法结果对比。方法:使用细菌快速检测与传统培养方法进行细菌总数检测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细菌总数检测结果统计中,传统培养法 48 h是细菌正常生长,细菌快速检测直到 72 h才有菌落出现;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统计中,传统培养法 24 h是大肠菌群正常生长,细菌快速检测直到 36 h才有菌落出现。结论:细菌快速检测虽操作简便快捷,但是灵敏度较低。

  • 标签: 细菌快速检测 传统培养方法 对比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送检的痰标本182例,对培养出的46株致病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在检出的4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3株,占71.7%;革兰阳性菌6株,占13.0%;真菌7株,占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双相血培养瓶检测血液和体液细菌培养结果,探讨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血液和体液标本共计2235份,使用双相培养瓶对其进行细菌培养,一周后进行检测。结果在此次研究群体中,共检出细菌371份,其中350份临床意义阳性,有21份受外界污染。血液培养的检出率为12.5%,体液培养的检出率为18.9%,其他为14.6%。结论为了提高血液及体液细菌培养检测的阳性率,我们可以采用双相培养法,此种方法检测率高,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细菌培养 双相血培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中的细菌L型培养结果在临床感染诊疗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对503例患者尿标本选用普通培养细菌L型培养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结果503例患者尿标本共检出细菌320株,其中普通型阳性菌95例,L型阳性115例,普通型与L型混合感染110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所得,所有细菌L型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结论临床在感染性疾病中与细菌L型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尿液L型细菌培养可提高感染细菌检测阳性率,为临床诊断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感染疾病 细菌培养 细菌L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近6年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9年6年来414例尿液细菌培养。结果414例尿液标本分离的病原菌149株,阳性率36%,其中以G-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是G-细菌中分离最高的病原菌,占38%,大肠埃希菌对头胞哌酮、头胞唑啉、头胞曲松、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23%;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头胞曲松、头胞唑啉的耐药率均<25%,均呈现良好的敏感性。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尿液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合理应用抗生素,遏制耐药菌的生长。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盂肾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6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普通培养、L型培养。结果60例标本,培养检出细菌阳性率为78.33%,其中L型占43.33%,伴L型18.33%,细菌型占17.9%。结论慢性肾盂肾炎感染中主要为细菌L型,加作L型培养,可以对临床诊断阳性的检出率得以提高。

  • 标签: 慢性病 肾盂肾炎 微生物学 细菌学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患者580份痰液标本,对感染细菌进行鉴定、分类,同时进行药敏实验。结果580例痰培养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6.03%,呈阳性结果的占43.97%。其中位居革兰阴性杆菌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敏感率高。讨论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用药时要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 标签: 下呼吸道 细菌培养 革兰阴性菌 药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头皮套管针不同季节、不同留置时间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232例的儿科住院患者拔管时将导管的皮下段作细菌培养,分析其菌落数和菌种分布.结果10~3月份细菌阳性率(7.69%)明显下降,≤3天组细菌阳性率为10.45%,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夏秋季节(4~9月份)小儿头皮套管针最佳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天,春冬季节(10~3月份)则可延长至4天.关键词小儿头皮套管针导管细菌时间ObservationsontheusingtimeofINTIMAneedlecatheterforpediatricpatientsbymeansofitscultureofbacteriaGUOLIANGHUANGLi-qin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calptrocardifferentseasons,differentretentiontimerelationshipwithbacterialinfections.Whenthemethodofpediatricinpatient232casesofextubationsubcutaneouscathetersegmentsforbacterialculture,analyzetheircoloniesandspeciesdistribution.Results10toMarchbacterialpositiverate(7.69%)wassignificantlydecreased,≤3daysgroupofbacteriapositiveratewas10.45%,thedifferencewasals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05).Conclusionsummerseason(ApriltoSeptemKbeeyr)wsocradlpsindwellingtrocarbesttimenotmorethanthreedays,springandwinter(10toMarch)maybeextendedtofourdays.KidsINTIMAneedlecatheterCatheterBacteriaUsingtime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1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腹泻患者粪便细菌培养情况以及相应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8年期间入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急性腹泻患者,对其粪便采取细菌培养,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在12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培养结果中,35例患者表现为阳性,其中包括13例副溶血孤菌,9例类志贺邻单胞菌,7例志贺菌以及6例沙门菌。结论在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腹泻的致病菌中,最主要的病菌是副溶血弧菌,此外,在临床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患者粪便细菌培养结果。

  • 标签: 腹泻 细菌培养 粪便检验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路感染患者尿液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并结合《热病》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和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抗生素选用参考。方法将临床送检的尿液标本分别接种至相应的培养基,培养后,挑选出可疑致病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000例尿液标本共培养出致病菌371株。肠杆菌科敏感率最高的抗生素为厄他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最高的为氨苄西林。非发酵菌敏感率最高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和舒普深;耐药性最高的为复方新诺明。肠球菌属敏感性最高的抗生素为克林霉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高的为喹努普汀/达福普汀。结论在本地区,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肠杆菌科、非发酵菌和肠球菌属。遵循《热病》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和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抗生素应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利奈唑胺和高水平链霉素协同。

  • 标签: 尿路感染 鉴定 药敏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泡灌洗液中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美国Microscan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作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56.2%;195例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90.8%,革兰阳性菌占9.2%;主要细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15.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为62.5%、64.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0.0%,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结论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肺泡灌洗液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路感染中段尿细菌培养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无菌方法留取中段尿,常规分离培养,对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276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1.3%,革兰氏阳性球菌为15.8%,真菌为2.8%。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提示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尿道感染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血培养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血培养仪阳性报警后,立即采集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同时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挑取纯培养菌落进行菌种鉴定,使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2株细菌中,主要的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ECO);其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肺炎克雷伯菌(KPN)、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ABA)、铜绿假单胞菌(PAE);SAU和CNS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在71.4%~85.7%之间,CNS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ECO对哌拉西林、头孢噻亏、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77.8%。结论细菌的耐药性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有密切关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死率,采取一切措施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血培养 细菌分布1 耐药率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细菌培养的药敏性结果,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00例尿路感染患者标本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对其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并分析其细菌分布情况和药敏特征。结果实验结果显示300例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细菌122株,检出率为40.7%,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药敏实验显示对大肠埃希菌最敏感的三种抗生素为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的三种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头孢他啶、氨苄西林。结论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行药敏性研究利于探索致病菌的类别、耐药性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细菌培养 药敏实验 有效性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尿培养细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尿路感染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对662株尿培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根据K-B法对药物敏感度进行试验。结果革兰阴性菌共399株,占60.27%;革兰阳性菌共263株,占39.73%。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达100.00%;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4.58%、64.54%。结论尿培养细菌的种类繁多,细菌的耐药性日趋增加,临床医师应根据尿培养结果合理开发及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尿路感染 细菌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