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多模态融合的分子影像技术整合了多种分子影像技术的优势,已成为当前分子影像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新近报道的七甲川菁(heptamethinecyanine)染料是一类具有肿瘤靶向性的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fluorescence,NIRF)制剂。该染料独特的光学特征使其在肿瘤分子影像、靶向治疗和药物传递系统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包裹该类染料可用于NIRF/MRI双模成像,标记核素后可实现NIRF/PET双模成像,共轭结合化疗药物后,可实现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递,多个七甲川菁染料的复合物已被用作多模态成像,成为光热、光动力学和组合治疗肿瘤的新策略。

  • 标签: 近红外荧光 多模态成像 肿瘤模型 分子影像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部位广,通过常规影像学检查和腹腔镜无法有效检出全身的、微小的、隐匿的内异症病灶。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胆碱类似物、雌激素类似物和生长抑素类似物等具有检出内异症病灶的潜能,并能够提供内异症病灶的功能和代谢信息,对内异症的诊断具有特殊价值。笔者就内异症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并探讨内异症分子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胆碱 受体,雌激素 受体,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的模型对儿童髓母细胞瘤(MB)分子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0例原发性MB患儿的MRI及临床资料,简单随机抽样选出50例患儿作为训练集,另外50例患儿作为测试集。训练集包括5例WNT激活型MB(WNT),5例SHH激活型MB(SHH),28例非WNT/SHH激活型Group3型MB(Group3),12例非WNT/SHH激活型Group4型MB(Group4),测试集包括11例WNT,3例SHH,24例Group3,12例Group4。从5 929个在人工勾画的肿瘤区域提取的三维影像组学特征中选择稳健、非冗余的特征,进一步采用Boruta算法选择最优特征,将筛选出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训练集(50例)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50例)进行评估。结合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特征,建立随机森林联合预测模、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结果包含13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分子亚型进行预测,在测试集中,WN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3 1,SHH、Group3、Group4的AUC值分别为0.673 7、0.519 2、0.705 0,在加入临床特征后,测试集中WNT和SHH的AUC值提升至0.944 1和0.819 1。结论多序列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对儿童MB WNT和SHH分子亚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为患儿个性化诊疗提供决策支持。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影像组学 分子亚型 儿童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PET/CT的分子影像技术在淋巴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接受个体化治疗,治疗前、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PET/CT和单独CT检查,测量标准摄取值(SUV),分析比较不同检查结果,评估对治疗效果的评定价值,并随访2年,分析SUV与近期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的关系。结果73例淋巴瘤患者,59例经临床随访证实,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共240个病灶;PET/CT检查1处假阳性、1处假阴性,CT检查假阳性12处、假阴性36处。73例淋巴瘤患者经6个疗程治疗后,PET/CT阳性53例、阴性20例,CT检查17例假阳性、9例假阴性,准确率分别为62.29%、45.00%。三种类型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NK/T细胞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患者治疗前后SUVmax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78.9%对预测患者生存率的特异性和准确率较高(PFS:86.74%、81.06%;OS:84.52%,80.96%)。结论基于PET/CT的分子影像技术对淋巴瘤诊断价值优良,能有效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及近期生存率。

  • 标签: 基于PET/CT 分子影像技术 淋巴瘤 个体化治疗 应用
  • 简介:随着我国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手段的日臻成熟,如何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和打造医学影像技术高技能、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职教育医学专业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深化医学影像技术的教学改革,提升医学影像专业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教学改革 影像技术工匠
  • 简介:摘要开发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低毒性的多功能纳米造影剂,使其能精准定位肿瘤,实时反映肿瘤生物学信息,是推动肿瘤分子影像技术发展、实现肿瘤早期及精准诊疗的核心。聚多巴胺(PDA)纳米材料是一种结构与天然真黑素极其相似的仿生材料,其聚合方法简单,可通过金属配位、π-π堆积、静电吸附等多种方式实现造影组件及靶向配体等功能分子的可控组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展现出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分子影像的临床前研究。综述了PDA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功能化修饰和组装策略及其在肿瘤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有助于推动其在肿瘤分子影像领域中的应用。

  • 标签: 纳米造影剂 聚多巴胺 仿生材料 肿瘤分子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医学影像诊断中采用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运用。方法根据对医学影像技术中CT、DSA以及CR等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结论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医学影像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以非入侵的方式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组织病变信息。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CT,C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医学影像诊断中采用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运用。方法根据对医学影像技术中CT、DSA以及CR等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结论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医学影像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以非入侵的方式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组织病变信息。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CT,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超声造影的影像学特点及其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0例,依据免疫组化分为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TN型三种分子分型。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三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超声造影特点。结果80例患者分子分型以Luminal较多,占42.50%(34/80)。Luminal型、TN型、Her-2过表达型患者的超声造影在增强是否均匀、增强方向、增强强度、边缘增强特点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1、6.348、61.980、61.233,P=0.008、0.042、0.001、0.001)。结论Luminal型、TN型、Her-2过表达型的乳腺癌超声造影呈向心方向由低至高增强,可为临床分子分型的诊断提供影像学线索。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造影 免疫组化 分子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作用,如何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以我院医疗机构以及医疗设备为基准,从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处罚,从医疗体制改革下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入手,分析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的技术支持,两组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医学影像诊断的需求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改革的推动力,两者是相互辩证统一的整体。结论:医学影像的诊断需要强化医学影像技术的额支持,通过临床诊断需求以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为主,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正确率以及诊断水平,提高医院诊断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 关系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被普遍运用于医疗领域中。其不会对人体造成侵害,同时这种技术能够获得到人体内某个部分的组织影像,医学影像技术为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根据。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医生能够更加精准地诊断患者的疾病现状,与此同时,对影像技术进行深层探索与有利于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医学影像诊断的精准性得到保障。因此升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之间存在的关系极其紧密,二者在专业方面具备了较强的互补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希望为相关的研究人员和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 关系
  • 简介:【摘要】 医学影像技术是临床辅助科室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后,并应用于辅助检查,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设备和技术日新月异。CT影像技术不断更新,对设备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CT新技术 影像设备 技术人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现实(AR)联合吲哚氰绿(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导航3D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9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AR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导航3D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1例肝癌患者。患者男,56岁,诊断原发性肝癌,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分期为Ⅰb期。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规定。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术前评估和虚拟肝切除,"五孔法"行3D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采用AR技术将三维模型与3D腹腔镜手术图像进行实时融合,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进行手术实时导航肝切除。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术前三维可视化评估示肿瘤主要位于Ⅶ、Ⅷ段,压迫肝右静脉,且肝动脉存在变异,肝右动脉起源自肠系膜上动脉。虚拟仿真右半肝切除示切除肝体积796.6 ml,剩余肝体积529.0 ml,剩余肝体积占全肝体积40%。术中采用AR技术和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观察肝脏表面未发现转移病灶,沿荧光分界线标记出肝切除平面,与缺血线相一致。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60 min,术中出血量250 ml。术后病理学检查示肝细胞癌。术后未发生出血、胆漏、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7 d。结论AR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实时导航3D腹腔镜右半肝切除安全、可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增强现实 吲哚花青绿 荧光 成像,三维 腹腔镜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 医学影像的出现,让医务工作人员拥有了更多的病患诊断手段,极大推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医学影像通常采用 X射线设备作为照射手段,但是,这种设备所形成的影像,其最终效果很差,病情的具体信息无法有效获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后期处理,以满足不同组织部位的诊断需求。本文将会以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处理方法及所应用到的各类技术为切入点,针对其对 X射线影像优化中所产生的效能,做出一定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借鉴意义。

  • 标签: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 X射线影像优化 影像后处理手段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的出现,让医务工作人员拥有了更多的病患诊断手段,极大推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医学影像通常采用X射线设备作为照射手段,但是,这种设备所形成的影像,其最终效果很差,病情的具体信息无法有效获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后期处理,以满足不同组织部位的诊断需求。本文将会以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处理方法及所应用到的各类技术为切入点,针对其对X射线影像优化中所产生的效能,做出一定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借鉴意义。

  • 标签: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 X射线影像优化 影像后处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