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以"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腰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椎弓根螺钉""终板损伤""骨质疏松""微创融合术"和"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interlumbar fusion""cage""subsidence""complications""pedicle screw""end plate damage""osteoporosis""minimally invasive fusion"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2020年3月之前发表的OLIF在治疗脊柱退变疾病术后融合器沉降发生情况的相关文献856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性研究或存在设计缺陷的文献,对最终纳入的30篇文献有关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和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率为4.38%~27.90%。发生融合器沉降的原因主要为缺乏有效的钉棒系统固定、融合器型号选择不佳、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板损伤、骨质疏松等。结论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较高,原因较多,如何采取措施预防融合器沉降仍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斜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 融合器 沉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C型臂CT联合容积重建融合技术在血流导向装置(FD)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采用FD治疗的67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共81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动脉瘤患者共置入71枚FD,其中18例患者联合弹簧圈稀疏填塞治疗。术中对FD置入区域行20 s高分辨C型臂CT扫描,观察FD局部有无扭曲或打开不全;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处理工作站对高分辨C型臂CT扫描原始图像和载瘤动脉的5 s 3D-DSA图像信息进行容积重建并三维融合,对融合后图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漫游等后处理技术,动态观察FD贴壁情况(简称容积重建法),并与非减影造影和注射稀释对比剂的20 s高分辨C型臂CT扫描重建图像(简称稀释对比剂法)分别对比。以稀释对比剂法为金标准,评估容积重建法在FD贴壁评估中的准确性。观察并记录术中及术后24 h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DSA,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术中高分辨平板CT重建图像显示3例FD在血管迂曲处局部未完全打开,后采用微导丝成袢支架内按摩后完全打开。采用容积重建法和稀释对比剂法分别检出19例FD贴壁不全,52例完全贴壁,两者结果完全一致,其中贴壁不全者均采用微导丝成袢支架内按摩或球囊支架内扩张后贴壁良好。1例FD置入患者行稀释对比剂法过程中出现血管夹层,给予再次置入2枚支架后夹层消失。术中及术后24 h内均未观察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或出血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DSA结果显示,81个动脉瘤中,OKM分级A级4个,B级17个,C级33个,D级27个。结论高分辨C型臂CT联合容积重建融合技术能清晰显示FD的打开及贴壁情况,有助于辅助术者调整临床决策,从而降低潜在的手术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血管内手术 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C型臂CT联合容积重建融合技术在血流导向装置(FD)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采用FD治疗的67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共81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动脉瘤患者共置入71枚FD,其中18例患者联合弹簧圈稀疏填塞治疗。术中对FD置入区域行20 s高分辨C型臂CT扫描,观察FD局部有无扭曲或打开不全;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处理工作站对高分辨C型臂CT扫描原始图像和载瘤动脉的5 s 3D-DSA图像信息进行容积重建并三维融合,对融合后图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漫游等后处理技术,动态观察FD贴壁情况(简称容积重建法),并与非减影造影和注射稀释对比剂的20 s高分辨C型臂CT扫描重建图像(简称稀释对比剂法)分别对比。以稀释对比剂法为金标准,评估容积重建法在FD贴壁评估中的准确性。观察并记录术中及术后24 h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DSA,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术中高分辨平板CT重建图像显示3例FD在血管迂曲处局部未完全打开,后采用微导丝成袢支架内按摩后完全打开。采用容积重建法和稀释对比剂法分别检出19例FD贴壁不全,52例完全贴壁,两者结果完全一致,其中贴壁不全者均采用微导丝成袢支架内按摩或球囊支架内扩张后贴壁良好。1例FD置入患者行稀释对比剂法过程中出现血管夹层,给予再次置入2枚支架后夹层消失。术中及术后24 h内均未观察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或出血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DSA结果显示,81个动脉瘤中,OKM分级A级4个,B级17个,C级33个,D级27个。结论高分辨C型臂CT联合容积重建融合技术能清晰显示FD的打开及贴壁情况,有助于辅助术者调整临床决策,从而降低潜在的手术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血管内手术 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BPA-TLIF)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DLSS患者86例,采用侧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BMA-PLIF)的43例设为对照组,采用BPA-TLIF术的43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女17例,男26例,年龄(68.06±2.98)岁;病程(2.21±0.69)年;严重程度:6例Ⅰ度,13例Ⅱ度,20例Ⅲ度,4例Ⅳ度;病变节段:2例L3~4,27例L4~5,14例L5~S1。观察组女18例,男25例,年龄(67.72±3.02)岁,病程(2.37±0.62)年;严重程度:7例Ⅰ度,14例Ⅱ度,17例Ⅲ度,5例Ⅳ度;病变节段:3例L3~4,25例L4~5,15例L5~S1。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3个月腰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5.02±1.17) cm比(8.04±1.42) cm,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125.63±10.58)ml比(187.44±15.32)ml、(102.36±9.33)ml比(126.12±10.27)ml,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8.17±15.34)min,对照组为(121.89±16.5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腰部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3.41±0.45)分比(3.96±0.56)分、(13.27±0.99)分比(15.21±1.06)分,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0/43),对照组为4.65%(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A-TLIF术治疗老年DLSS患者手术时间短,可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降低腰部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 标签: 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双侧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老年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腰椎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这9种超级补剂组合将能加快你减脂努力的节奏并帮你在一夏天内就实现瘦身。你可能听过这个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相同的逻辑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如竞争激烈的时装行业、金融业和娱乐业,以及其他的一些领域。在补剂的很多案例中,这个理论也是成立的。如果一种补剂能帮助燃烧脂肪,而和另外一种或几种一同服下,确实能加快你减脂的步伐。对本文内容留意一下,下述9种组合也许就能为你提供一个一直寻找的额外动力。

  • 标签: 新陈代谢率 毛喉素 饥饿感 增殖剂 芝麻素 混合饮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们在手术中发现阑尾畸形1例,报告如下.病例:患女,18岁,主诉转移右下腹痛10小时,伴发热,达39℃;恶心、呕吐数次入院.既往体健,无类似发病史.入院时查体:T39℃,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局限性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均呈阳性.实验室检查:WBC20.9x109/L,N0.91,L0.09.初步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 标签: 双腔阑尾 手术 诊断 血液供应
  • 简介:1病例报告男,50岁,半年前发现下颌前部膨隆,有一黄豆大小肿块,逐渐增大。查体:下颌骨颏部可及-5cm×3cm膨隆。未及乒乓球样感,下前牙松动Ⅱ~Ⅲ度,侧下颌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小0.5—1.0cm不等.光滑.可活动,无压痛。全景片示左下颌第一磨牙至右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骨密度减低影。无家族性疾病史。临床诊断为“下颌骨囊肿”。于局麻下行“下颌骨囊肿刮治术”。

  • 标签: 下颌骨 下颌骨囊肿 牙成釉细胞瘤
  • 简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失去双脚,就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将举步维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应引起警惕。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有3%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足部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所带来的医疗耗费巨大。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由1980年的0.67%上升到1997年的3.21%,糖尿病患者总数至少每年增加100万人,目前国内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在临床报道中有增多的趋势。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糖尿病患者 双足保护 健康 关爱 糖尿病患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高龄孕妇不断增加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胎妊娠的频率呈上升趋势,胎妊娠母儿风险增加。胎胎盘有其独特的病理改变,本文就胎现状及其并发症、胎盘检查的意义、胎胎盘检查的方法、胎特殊并发症胎盘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双胎妊娠 胎盘病理 绒毛膜性 双胎输血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单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显著(P<0.05)。结论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双切口 双钢板内固定 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影像表现,评价源CT能量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尿路结石患者106例,采用型号fiash源CT进行扫描,检查序列为能量模式下DE的检查,检查结束后将采集所得数据传入工作站,使用西门子公司的SyngoDefaultulSchenma工作站进行分析。结果经源CT扫描技术并使用能量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软件分析技术成分,其中106例患者经源CT分析为61例为草酸钙结石,17例为胱氨酸结石,19例为磷酸盐结石,9例为尿酸结石。结论源CT能量结石分析是一种方便、快捷且无创的结石分析方法,对临床上诊断及治疗尿路结石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双源CT双能量分析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切口钢板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6月收治的23例骨折-脱位型胫骨内髁骨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12例,接受切口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11例,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3.63%(7/11),两组结果相比,P<0.05。结论切口钢板在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髁骨骨折中效果显著,具有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双切口 双钢板 胫骨内髁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切口钢板对骨折-脱位型胫骨内髁骨折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根据就诊单双号将本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诊治骨折-脱位型胫骨内髁骨折患者50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切口钢板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不同方法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切口钢板应用在骨折-脱位型胫骨内髁骨折临床治疗中,效果突出,值得在骨折-脱位型胫骨内髁骨折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双切口双钢板 胫骨内髁骨折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头颈CT血管成像中应用源CT低技术与常规CT技术的价值,为临床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随机选择本人进修单位于2013年收治的9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头颈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CT技术,观察组采用源CT低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分、3分、4分分别为2.22%、11.11%、86.6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主动脉弓等图像质量分别为(403.12±32.52)HU、(418.55±43.51)HU、(429.55±53.56)HU、(385.12±48.25)HU,与对照组相比基本一致(P>0.05);相对于对照组来说,碘总量、有效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CT计量指数等各项参数明显较低(P<0.05)。结论源CT低技术用于头颈CT血管成像中可促进辐射危害、对比剂危害明显降低,对于临床检查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其可行性、安全性较高,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 标签: 头颈CT血管成像 双源CT双低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2011年9月我们采用侧锁定钢板加切口共治疗12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现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均获得6~16个月的临床随访,优4例,良6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3。所有患者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关节强直、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能够为胫骨平台提供良好的复位及力学稳定性,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满意,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较好方法。

  • 标签: 胫骨平台 骨折 锁定钢板 双切口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源CT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观察组(痛风患者)和对照组(非痛风患者),均通过采取源CT能量成像诊断,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源CT能量成像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膝关节和足裸关节痛风结节沉积率分别为84.62%、100%、92.31%,对照组没有显示出痛风结节沉积。结论痛风结节沉积经源CT能量成像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痛风结节沉积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