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吐鲁番文书中保存了较多的道经残片,基本都是抄写於唐代西州时期。通过对德国及旅顺博物馆所藏的数件重要道经进行考论,证实了唐代西州道经三洞经典存续完整,又据旅顺博物馆藏LM20—1460—37—14《太玄真一本际经》残片的卷题,认定其为五卷本系统,并进一步推论至迟到唐太宗贞观末年,唐代西州已有道教传播与道经传抄。此外,根据目前整个吐鲁番出土道经的状况,比较了敦煌道经、吐鲁番道经及《南竺观记》所载经目的差异,对唐代西州道经的流布情况与“开元道藏”的关系再作检讨。

  • 标签: 吐鲁番道经 道教 西州道经 开元道藏
  • 简介:灵州境内的主要驻军唐初沿袭隋朝兵制,李渊谋求恢复耕战兼顾实行府兵制.府兵为常备兵,灵州境内驻有重兵。唐初,关中有12道,共置12军府.灵州隶属关内道。各府之兵皆由骠骑、车骑(副手)两将军统之。

  • 标签: 灵州 唐代 府兵制 唐初 境内 复耕
  • 简介:我国古代各民族都存在着自己固有的传统习俗,即各具特色的习惯和风俗。同时,各民族在彼此交往和融合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吸收着其他民族的习俗。唐代渤海人当然也不例外。本文拟初步介绍渤海人的各种习俗,以飨读者。

  • 标签: 传统习俗 渤海 唐代 各民族 风俗
  • 简介:大唐帝国(618—907年)建立后,国力日益强盛。受大唐繁荣景象的吸引,海外各国人士纷至沓来,他们从宗教、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吸取大唐的文化营养,同时外来文化也在不断地丰富着大唐的文化.使大唐社会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在这种背景下,本国和外来的各种要素的融合,形成了国际化的唐文化。

  • 标签: 金银器 外来文化 唐代 大唐 唐帝国 唐文化
  • 简介:本文以所载的举子游丐资料为基本素材,探究唐代举子游丐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地位,进而从另一个侧面对唐代士子阶层进行研究.

  • 标签: 唐代 举子 游丐 《太平广记》
  • 简介:<正>姚懿墓位于陕县东二十二·五公里的张茅乡西崖村南地。它北邻陇海铁路和洛潼公路;南为山间溪流(图一)。墓地坐北向南,

  • 标签: 唐代 陕县 都督 漆器 长方形 朽木
  • 简介:敦煌所出唐景龙三年(709)张君义立功公验中所记之"白寺城",不见史籍记载.本文据库车出土汉文文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指出今库车西面、渭干河东面的玉其土尔遗址,即唐代龟兹"白寺城"的所在地,该城属龟兹都督府统辖下的一级地方行政管理机构.这一考察对深入认识张君义文书及唐景龙年间的西域政局变化,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张君义文书 白寺与白寺城 玉其土尔遗址 夏克土尔遗址
  • 简介:执贽谒见既是古代干谒请托的主要方式,也是古人谒见之礼的重要体现。在干谒之风盛行的唐代,执贽与行卷不是同一概念,而是一对种属概念。执贽干谒的适用范围宽泛,其目的因主体身份的差异而不同。从儒家“士相见之礼”的传统层面理解,唐代文人执贽不仅是一种干谒手段,而且承载着儒家“礼”的文化精神,因此具有功利性和礼仪性的双重内涵。

  • 标签: 唐代文人 干谒 现象研究 主体身份 文化精神 属概念
  • 简介:“大曲”是唐代大曲简称,它是在唐代民歌、曲子的基础上,吸收了汉魏以来清乐大曲、西域大曲及法曲的部分内容而产生的。所以称“大曲”,是相对“曲子”或“小曲”而言。大曲的结构比较复杂,常常是小曲的母体,它叙述较复杂的事件,不限于作者个人抒情,叙事和抒情并存,唱歌和跳舞齐呈。大曲联合了许多曲段,但仍然是艺术有机体,它有首有尾,次序井然,同时还具有风格的统一性。因为舞曲是唐大曲的主要部分,所以现在可考的唐大曲无一不配有舞蹈。在整个演出过程中,舞蹈是高潮部分。大曲的组织大体分三大段:

  • 标签: 法曲 清乐 汉魏 大段 演出过程 清商乐
  • 简介:唐代的幽州地区位于农耕与游牧文化交界处,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地理单元,佛教十分盛行。在这一地区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房山刻经事业,还分布着大量佛寺。本文更广泛地爬梳了唐代文献材料和石碑,并利用房山石经、辽代的碑刻材料,对唐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状况做了考察。作为河北北部中心城市的幽州城及其所辖县是整个幽州地域佛寺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其次是北方地区禅宗的重要基地——蓟州。这充分证明:尽管唐代的幽州地区带有浓郁的胡化特征,但当地强势的佛教文化仍然影响很大。汉文化因子仍然在当地宗教活动和政治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标签: 幽州 唐代 佛寺 地域 文献材料 佛教文化
  • 简介:关于唐代后期的散试官,李锦绣的《唐代'散试官'考》有开拓之功,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主要是对散试官的认定上,指出:散试官并不是试散官,而应该是散官和加官的结合体。同时分析了散试官的来源,认为散试官是从唐后期阶官性质的试官演化而来的。本文还探讨了散试官在唐后期官制中的地位,指出散试官在地方相当活跃的情况。

  • 标签: 试官 使职差遣 官制 唐代后期 唐代墓志 蔡广成
  • 简介:所谓守选,就是新及第明经、进士和考满后的六品以下前资官不立即授官,而是在家守候吏部的铨选期限。唐代施行守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缓和官阙少而选人多的社会矛盾。目前对于唐代守选起始时间的考订,王勋成先生认为贞观年间就开始了。通过对《唐会要》卷七五《贡举上·帖经条例》之“贞观九年五月敕”以及相关实例的分析,可知贞观九年不具备守选的“生态环境”,《唐会要》的“贞观九年”其实是“贞元九年”之讹。

  • 标签: 唐代 守选 贞观九年 贞元九年
  • 简介: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古代佛教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正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说:"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而唐代的青铜佛教造像,就是这枝娇艳的奇葩.唐代青铜佛教造像不仅在题材内容、造型装饰、工艺技法上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铸造技术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 标签: 佛教造像 铜佛 唐代 三代 中国历史 青铜
  • 简介:长期以来,法制史学者普遍认为古代中国司法领域中恣意擅断大行其道.本文通过对敦煌出土的唐代实判的考察,发现唐代刑事案件的判案依据为唐律,民事与行政案件的判案依据分别为情理与政局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唐代司法官依据确定而一贯的准则进行判案,恣意擅断的观点缺乏事实依据.

  • 标签: 擅断 判案依据 唐律 情理
  • 简介:记一件唐代执壶偶读唐诗,发现许多唐诗提及胡人乐舞,诸如“羯鼓声高众乐停”,“胡琴琵琶与羌笛”,以及“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等等。说到胡人乐舞,不由想起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一级文物唐代点褐彩贴伎乐人物执壶,其上贴塑的伎乐人物亦与胡人乐...

  • 标签: 胡旋舞 丝绸之路 石家庄市 唐代部分 博物馆 新唐书
  • 简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诗为唐代诗人杜牧其一,非常有名.历史上因为此诗而谴责杨贵妃者多矣.然而,因此诗也可以重新谈谈唐代的荔枝进贡问题.

  • 标签: 唐代 荔枝 贡品 岭南 涪州 唐玄宗
  • 简介:唐代,洛阳诗歌创作繁荣,诗人云集,被誉为“诗都”。唐代三大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相会于洛阳,“诗魔”自居易晚年长期居住于洛阳,最终长眠于龙门山琵琶峰。宋之问、沈俭期、孟浩然、王维、刘希夷、王昌龄、杜牧、等60多位著名的唐代诗人,他们或在洛阳做官,或来洛阳访亲寻友、观光游览,都为洛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

  • 标签: 诗人 唐代 刘希夷 诗仙 孟浩然 宋之问
  • 简介:本文检讨了唐代史馆史官所带的几种使职官名,从初期比较笼统含糊的“史官”、“修史官”,到后来比较精确的“修国史”、“监修国史”、“直史馆”和“史馆修撰”,并论证何以这些是使职官名,有特定的动宾结构和含义,以及唐代官员如何带着各种本官,去出任这些史馆使职。

  • 标签: 唐史馆史官 修国史 监修国史 直史馆 史馆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