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今年是世界上第一部著作《安娜》颁布300周年,也是我国第一部著作《大清著作律》颁布100周年。对于近三十年来主要致力于规则建设、应对新技术挑战的中国知识产权界而言,这是一个暂且摆脱当下急务的逼迫、游心于远地回顾历史的难得契机。

  • 标签: 著作权法 近代性 《大清著作权律》 《安娜法》 知识产权 技术挑战
  • 简介:宪法上的社会,是指基于社会国家(福利国家)思想,为特别保护社会上的经济弱者,实现实质上的平等,而由宪法所保障的人权。作为20世纪之后兴起的第二代人权,它不同于18、19世纪时宪法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只在消极地排除国家对个人生存及权益的侵害,即“自由的基本”,而要求国家积极地作为,建立相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并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使人民能享有符合人性尊严最起码的生活条件,进而能够追求其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 标签: 社会权 宪法 比较法 福利国家 社会福利制度 人民权利
  • 简介:管理视角的法律是管理活动中管理关系的调节器,是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法律规范是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看,法律活动是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实施的过程。管理中的经就是依据法律规范、规章制度、具体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是管理活动中相对确定不变的部分。管理中的是指根据组织环境、组织成员、目标任务、组织发展阶段等的变化,及时应变,随机抉择管理措施。管理活动是法律规范、组织内部的经和有机结合的过程。

  • 标签: 法律方法 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 经权
  • 简介:一、一般人格规范缺失人格系以维护人格自主与人之尊严为己任之权利,先经由民法而获承认,后为对抗国家权力戕害,上升为宪法上之基本权利。因此,人格既是私法权利,也属宪法基本权利。人格权为民事权利之一种,为各国民法所承认。人格又被分为特别(具体)人格与一般人格,前者指法律明文规定之人格

  • 标签: 人格权保护 侵权责任法 宪法基本权利 一般人格权 述评 国家权力
  • 简介:关于《著作》的第三次修改,国务院法制办已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修订草案送审稿)》的公开征集意见。《送审稿》修改幅度较大,拟以一部法律加四部行政法规的方式构建我国著作保护制度,本文按照《送审稿》的体例全面介绍其具体修改内容,并从修改的原因、修订沿革、社会各界的观点等方面,对其简要分析与评论。

  • 标签: 著作权法修改 相关权 权利限制 损害性赔偿
  • 简介:1997年12月,郭宪编著的《中国民俗吉祥剪纸》一书出版,该书以图、文相兼的形式介绍了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其中的第2章至第8章的剪纸图案大部分为本书作者郭宪所作,第9章民间剪纸欣赏多为他人作品。该书中第53页图18为“四季窗花一冬祥”;第56页图25为“福寿大全喜从天降”;第57页图26为“梅开五福喜上眉梢”;第72页图47为“鱼戏莲”;第122页图107为“五福捧寿”。

  • 标签: 剪纸 出版 作者 国民 图案 欣赏
  • 简介:“无声音乐”,即没有声音的音乐。作为先锋派音乐的一类,无声音乐自20世纪中期产生以来,已为越来越多的音乐界人士所熟知。然而,自其产生伊始,就给法律界提出了一个难题,即可否得到著作的保护。本文拟在此方面作一探讨,并求教于方家。

  • 标签: 著作权法保护 音乐 20世纪中期 先锋派 法律界
  • 简介:著作(即版权)是确认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某些特殊权利,规定因创作、传播和使用作品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制定著作,建立著作保护制度,从法律上保证了作者对其作品享有人身权利和经济权利,也保护了为作品的发表与传播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传播者的合法权益。我国1990年制定的《著作》构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及主要法律渊源。新闻出版业与著作有密切关系。新闻媒体及其成员是新闻产品的生产者,同时也是新闻产品的传播者。新闻产品传播过程中,作者、传播者及社会受众相互发生密切社会联系和利益关系。为了维护作者、传播使用者及公众之间利益平衡,调动广大作者创作的积极性,著作不断调整三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规范新

  • 标签: 著作权法 新闻作品 职务作品 传播者 新闻工作者 时事新闻
  • 简介:随着现代传媒产业化的发展,时事新闻要求更有效的法律保护。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将时事新闻排除在著作的保护范围之外。我们可以从时事新闻独创性的缺失、公众知情的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有效保护等三方面来分析这种规定的原因。目前我国在时事新闻著作立法上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使得侵权者有恃无恐。本文通过分析时事新闻著作的立法现状,找到其中的疏漏,并结合新闻实践,提出关于如何完善对时事新闻著作的保护的一些想法,以期对著作的完善有所裨益。

  • 标签: 时事新闻 著作权 反不正当竞争
  • 简介:摘要 本文介绍了美国《隐私》的立法原则、适用范围、个人记录公开的限制和登记、公民查询与修改个人记录的权利、对行政机关的限制与要求、免除适用的规定、该与美国《信息自由》的关系,3.2例外《隐私》规定了行政机关可以公开个人记录,行政机关不能依据《信息自由》中免除公开的规定

  • 标签: 个人信息保护 公民个人信息 法公民
  • 简介:作为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司法解释对保障法律法规在审判活动的统一理解与适用,促进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司法解释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的角色定位、效力范围,以及它在司法权、立法权配置中的法律地位都值得深入研究。随着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化,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司法解释的规范化、体系化推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改革举措,而这些举措也引发了学界对司法解释的定位调整和功能重构的进一步思考。

  • 标签: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释法 造法
  • 简介:我国著作对使用者权益采取忽视态度。重视合理使用首先应明确使用者在著作制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次立法或司法机关在作决策及法律适用时,应充分认识合理使用之文化价值;最后关于合理使用之建构,应具体考量使用者地位、使用目的与性质及合理使用之效益。合理使用所维护的乃社会公共利益,与著作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政策目标具有一致性。

  • 标签: 著作权法 使用者 合理使用权
  • 简介:2010年全国人大法工委完成侵权责任的立法工作後,王胜明主任提到2011年完成民事诉讼的修改工作後,将着手人格的立法工作。他希望学者能够提前考虑解决人格立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完善人格的内容。2002年民法草案中与人格相关的法律条文仅有28条,其中除了隐私、信用阐述的较为具体外,其他内容规定都相对比较简单。因此人格的立法工作首先要解决如何完善2002年民法草案中只有28条的人格法规定。

  • 标签: 人格权法 民法草案 立法展望 内容 中国 立法工作
  • 简介:《伯尔尼公约》中的表演可以规制“以任何手段向公众传播对其作品的表演”,其中包括通过网络对作品的表演实施非交互式传播。我国《著作》对表演的定义直接源于《伯尔尼公约》,但立法者为表演设定的调整范围,仅限于面向现场受众的现场表演和机械表演,并不包括向表演发生地之外的受众进行传送的行为。同时,为了协调各专有权利之间的关系,也不应将表演解释为可控制非交互式网络传播。《著作修改草案(送审稿)》中的表演同样不涉及网络传播,但其定义应当修改,以避免与国际条约中相同用语的矛盾。

  • 标签: 表演权向公众传播 现场表演 机械表演
  •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离婚率的逐年上升,有关子女探视方面的纠纷日渐增多,在此情况下,众多学者强烈呼吁将探视写入婚姻.经过了学者们的反复讨论,2001年4月28日,修正后的婚姻终于对探视权作了规定,这也是探视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我国的成文法中.它的出现弥补了我国婚姻中探视制度的缺失,将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支持非直接抚养方探望子女的权利通过立法得以法制化,是婚姻立法上的一大进步.新婚姻实行两年来,有关探视方面的诉讼逐年增多,人们法制观念也日渐增强,但是,由于探视概念在我国婚姻家庭法体系中刚刚出台,很多地方尚存缺陷、有待完善,因而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仍有一定的难度.

  • 标签: 《婚姻法》 探视权 监护人 法制观念 婚姻家庭法
  • 简介:<正>“世界上有无这样的国家,那里人人讲同一种语言,属于同一个民族,具有同样的文化、信仰、传统?实际地讲,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是:无”。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少数者或少数民族,因为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因此,少数者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少数者权利的保护是国际上人权保护的最早领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自决

  • 标签: 自决权 少数者权利 国际法 集体权利 人权事务委员会 国际人权
  • 简介:关于我国著作修改的几点建议●李军郝道方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在民事权利一章规定了知识产权,199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1992年参加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现已不起作用),①并达...

  • 标签: 著作权法 版权法 电话号码簿 版权合同 版权立法 版权保护
  • 简介:现代劳动更加注重对团体劳动关系的调整.修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强化集体劳动的规定.强化集体劳动是协调、平衡劳动关系的需要,是实现个体劳动的保障、加强工会工作、推动集体合同制度的要求,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措施.修改应当突出集体劳动的内容,对工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民主参与等,应当各专列一章,分别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 标签: 劳动权 《劳动法》 集体协商 基层民主建设 修改 劳动关系
  • 简介:本文从保护作者的人身、财产权和著作合同入手阐述了编辑如何遵守著作

  • 标签: 编辑 著作权 法律 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