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亚出土的佛教文献部归属为何?这不仅是校订梵语文本的学者矻矻以求的;对于用吐火罗语和回鹘语翻译或创作的著作而言,只要它们广义上或狭义上属于古代佛教文献的范畴,这个问题同样存在。我愿借本次研讨会A之东风,对《弥勒会见记》的部归属作一探讨。

  • 标签: 《弥勒会见记》 佛教文献 吐火罗语 回鹘语 梵语 范畴
  • 简介: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各要角辗转逃亡海外,在华侨社会中组织保皇会,创办大批华文报刊和华文学校,宣传保皇维新,进而灌输民族爱国理念,增进现代知识。保皇以华校安置和培养维新人才,以华埠报刊发动华侨,促进维新派组织的发展,启发和推动了海外华侨民族主义的觉醒,并进一步影响国内舆论和政局。

  • 标签: 清代 华侨 保皇派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先锋文学,它的出现,一方面来自"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另一方面来自对西方现代思潮的追逐。它们在形式上大胆创新,转变叙事策略,建立形式模式,而这些改变也导致了先锋文学最后的溃败。

  • 标签: 先锋派 形式模式 叙事策略 零度写作
  • 简介:你爸妈太有意思了,咋还带这样吵架的呀我老头儿跟我儿都说我脑子里不装事儿,少装点儿行,装多了就漏,全漏出来。这爷俩儿可损了,表面文绉绉的,可老贬斥我,那话说的,损到家了。我跟你学学啊,儿说,我妈去买东西,你告诉她买4样,她给你买回来3样;你告诉她买3样,她给你拎回来两样;你告诉她买两样吧,50%,她给你整回来一样。你说损不损,还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吗?

  • 标签: 故事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生于安徽桐城,在那里度过了人生最初的二十年,接受了纯正的桐城教育,并被桐城后学誉为可以接古文一线之传。他认为桐城在旧文化向新文化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桐城文章是古文学到新文学的过渡,桐城文字是文言与白话之间的过渡,桐城派对文章的要求可以作为一切好文章的标准。这些对我们今天科学认识评价桐城和新文化运动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朱光潜 桐城派 古文学 新文学 过渡
  • 简介:中国民族学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了"北吴南杨"之说.北学派的代表人物吴文藻和南学派的代表人物杨成志虽求学、治学和教学经历不同,学术倾向各异,但他们对中国民族学的贡献都非常突出.比较和分析南北两,凸显其与学派的关系,客观地看待两个学派的学术传统,师其所长,大有裨益,同时,有助于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发展定向.

  • 标签: 吴文藻 杨成志 功能学派 历史学派
  • 简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政府机关在加强廉政、勤政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拓进取、力行政已成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在全市行政机关突出了思想建设、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个重要环节,全面加强政建设,以政造福群众,以政促进发展,以政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标签: 三个代表 廉政建设 勤政建设 群众利益 创新精神 政府效能
  • 简介:问:你的基本情况?答:我叫尹楠,女,1985年4月6日生,汉族,大学文化,户籍地……我是2008年7月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2008年10月底到北京找工作,2008年12月找到了一私企工作。

  • 标签: 讯问笔录 四川音乐学院 大学文化 户籍
  • 简介:<正>为提高《人事与人才》刊物质量,激励广大通讯员和作者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刊物的宣传作用,本刊编辑部从年初起,对1993、1994年度所刊稿件进行了历时半年的评优活动,经群众充分酝酿民主推荐,组织专家审定,在’95记者站工作会议上宣布并颁奖,’93、’94年度共评出优秀稿件40篇。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6篇。现公布如下:

  • 标签: 毛泽东 优稿 人才流动 民主推荐 评优活动 哲学思考
  • 简介:围绕建设鄂渝边区绿色产业示范园、休闲度假后花园、土(家)苗风情大观园和武陵石材之都“三园一都”的目标,咸丰县坚持科学发展主题,探索以工业化为主导,着力在产业和主体培育、平台构建和项目建设等重点环节下功夫,财税连年保持高位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实现了争先晋位。

  • 标签: 县域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经济综合实力 绿色产业 休闲度假 科学发展
  • 简介:万载县今年提出把有机食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力争通过5年时间使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由目前的1.2万亩扩大到10万亩,建成全省最大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

  • 标签: 万载有机农业 成势 扬优成
  • 简介:民国初期,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政治伦理重构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二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黄兴主要着眼于对"忠"德的理论诠释与学理重建,而孙中山则致力于党德的阐发.前者在时间上早于后者,内涵比较具体,实施却比较宽泛,价值理性色彩甚浓;后者崇尚工具理性,注意从实用角度去认识和运用,内容较前者有所深化,具有较大可操作性.他们的重构在理论上有助于近代新道德的建构和民国政治的良性运作,其理论与实践价值至今仍值得珍视.

  • 标签: 革命派 政治伦理 重构
  • 简介:青年本土在香港立法会选举等政治舞台上异军突起,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力量"。青年本土具有鲜明的政治诉求,意图通过组织社会运动和入侵立法会的途径,实现"香港独立"的目标。青年本土激进的政治诉求无法在基本法框架下实现:诉求内容多样化、诉求手段多元化和诉求方式暴力化;线上和线下活动方式并存、社会运动和入侵立法会并进。这加大了特区政府的管治难度。香港青年法治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缺失、"后政改"时期香港经济社会情况,是引发青年本土崛起的导火索。现时特区政府应通过推动基本法教育和国民教育、强化与内地交流的途径,提高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感;通过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缓解经济压力,为香港青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香港法院应当对违反香港本地法例的行为做出规制。

  • 标签: 青年本土派 本土意识 “港独” 认同感 宣誓
  • 简介:前言本文拟探讨亲中国或中国华人组织究竟有哪些团体、它们所开展的运动具有多大规模、与亲马来亚组织有过什么样的关系、以及何时、如何走向消亡等。在中国组织当中有中国共产党派和国民党派两种组织,考虑到支持者的规模、动员群众的力量、对当代及后代华人的影响、目前所具有的意义的重大程度等,本文拟着重论述中国共产党派华人组织。

  • 标签: 马来亚 动员群众 槟榔屿 庄明理 三民主义青年团 华社
  • 简介:本文从社会背景、目的、实践与对维新运动的影响、理论等五方面对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论"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中体西用论"一定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的见解.

  • 标签: 洋务派 中体西用论 启示
  • 简介:伊斯玛仪是伊斯兰教什叶的重要分支之一,至今仍有大量关于其历史、教义、司法等内容的丰富文献流传至今.西方什叶包括伊斯玛仪研究起源于启蒙运动时期,受到近代欧洲各国东方学传统的重要影响.本文概述伊斯玛仪研究在现当代时期取得的主要进展,尤其聚焦于西方学者及穆斯林学者的当代研究.

  • 标签: 伊斯玛仪派研究
  • 简介:从新感觉小说的内在精神实质上看,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蕴,某种程度上,颇似王国维的"人生悲剧",即悲剧是人生命运的一种"自感"的表露,"人生之命运,固无异于悲剧",而不是那种"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昂扬崇高的精神.本文所要讨论的,正是新感觉小说这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结.

  • 标签: 新感觉派小说 悲怆基调 异化 死亡
  • 简介:德鲁兹是叙利亚除阿拉维之外最重要的伊斯兰少数教派之一,今主要分布于大马士革东南部的苏伟达省.近现代以来的历史经验造就了德鲁兹派对复兴党推行的世俗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强烈认同.阿萨德家族执政以来,德鲁兹精英在叙利亚政治体制中得到充分整合,同时教派人口结构、德鲁兹社群间的跨国联系以及移民网络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山区面临的社会经济压力.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现实利益、教派生存环境、集体认同等诸多考量决定了德鲁兹总体保持中立立场.2013~2014年,以“伊斯兰国”、“努斯拉阵线”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在叙利亚迅速崛起,对叙德鲁兹的生存产生了重大威胁,迫使后者在继续艰难维持中立的同时转向自卫性军事防御立场.

  • 标签: 德鲁兹派 叙利亚 叙利亚内战 伊斯兰极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