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社工作要主动服务四川高质量发展,关键之一就是坚持人才优先,实施人才振兴行动,助推现代产业发展。人社部门是重要的人才部门,扎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着力在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实现新突破,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更好地服务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 标签: 人才集聚 四川 体制机制改革 经济社会发展 主动服务 质量发展
  • 简介:商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集聚现象。在当前我市商贸经济发展基础上,整合功能,发挥优势,加快我市商业集聚区建设,优化消费环境和商业经营环境,对现代城市、产业园区、商务中心区(CBD)的建设和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商业集聚 经济发展过程 商业经营环境 商务中心区 产业集聚 消费环境
  • 简介:产业集聚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本文旨在了解泛长三角区域细分产业的聚集度,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该区域产业竞争优势,进而提出促进产业集聚的政策建议,用以指导产业规划。

  • 标签: 产业集聚 产业聚集指数 产业竞争力
  • 简介:工业设计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智慧产业,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正致力于建设和打造“设计之都”,也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现实,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是时代的要求,而近年来上海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章主要从地理形态和空间形态两方面分析了现阶段上海工业设计产业的集聚形态,从而试图对上海工业设计产业的集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 标签: 工业设计产业 产业集聚区 集聚网络
  • 简介:创意产业集聚区本质上就是大批艺术、设计、广告、公关等以创意为主的经营实体,集中在一个特定区域,形成多元文化生态和创意服务产业链。创意产业集聚区起源于欧美。1970年始,英美等发达国家一些高度工业化的城市,在工业化进程中遗留下大批被淘汰和废弃的破旧工厂和仓库,其高大宽敞的空间、较浓的历史文化氛围、相对低廉的房租等因素吸引了大批艺术家进驻。

  • 标签: 产业集聚区 创意服务 产业结构分析 工业化进程 上海 经营实体
  • 作者: 李安兰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4-08-18
  • 出处:《价值工程》 2014年第8期
  • 机构:OnDualAgglomerationEffectsofVentureInvestmentSystemEnvironment李安兰淤LIAn-lan曰蔡昆颖于CAIKun-ying(淤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州510000;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510640)(淤XinhuaCollegeof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000,China;于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640,China)
  • 简介:在理性行为人收益最大化原则条件下得出了行为人空间博弈的结果——在均衡状态,限制性条件(如运输技术等)能够产生一个收敛的空间区位调整过程,最终实现空间集聚。在这个博弈集聚的过程中,外部因素存在发生作用的空间,从而说明了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影响金融机构的集聚过程,进而促进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和金融中心的形成。这一空间集聚过程也可用于分析城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 标签: 空间博弈 收敛过程 金融机构集聚
  • 简介:农村住房集聚建设是通过规划对农民住房布局进行空间上的重新调整。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适时引导农民集聚建房,有利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提高农民住房条件,有利于改善村容村貌,有利于集约配置公共基础设施。农房集聚建设是必要的,但并非所有地方都可以实施,这需要具备一定条件。推进农房集聚建设,应因地制宜、

  • 标签: 农村住房 集聚 农民住房 经济社会发展 公共基础设施 集约利用
  • 简介:本文通过宏观数据的计算分析,证实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生了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制造业各行业加速集聚于少数新兴工业化省份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这些省份已经代替了上海、辽宁等老工业基地成为新兴的制造业基地。

  • 标签: 制造业 空间集聚 实证分析
  • 简介:扩散原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它是指由于微粒(分子、原子等)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物理上是指一种物质从浓度较高的区域向浓度较低的区域转移的现象和过程。扩散过程的结果是该物质在介质中的均匀分布。如氨在静止空气

  • 标签: 技术扩散 经济增长 技术出口 技术创新 高新技术企业 区域转移
  • 简介:产业集聚理论认为,同一产业内的企业由于正的外部性具有聚集在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倾向。在本文中,我们运用条件Logit概率模型,结合国家统计局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数据,估计产业集聚程度、所有制结构以及其他传统的地区特征因素对外商投资企业地理区位选择的影响。我们发现存在非常显著的集聚效应,这意味着偶然的政策和历史因素将长久地影响企业生产活动的地理分布,这对理解中国的地区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外国直接投资 集聚效应 所有制结构
  • 简介:文章基于Melitz理论模型,通过引入产业集聚变量,分析了贸易开放贸易封闭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均衡生产率的影响,并使用非线性的门槛回归方法对不同贸易开放条件下产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具体渠道(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对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一国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有关。在我国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过程中,有贸易开放的门槛效应的存在,只有在贸易开放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集聚才会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在不同省际间,不但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效应大小有所差异,其具体作用渠道也有所不同。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的省份,虽然产业集聚在推动技术进步上的作用十分明显,但其却限制了技术效率的提高,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来实现的。

  • 标签: 产业集聚 贸易开放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 简介:产业集聚对FDI技术溢出的影响是理论界争论已久的问题,但这种影响的机制却少有探讨。在Wang和Blomstrom(1992)FDI技术转移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选择转型时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对象,研究了新兴产业集聚影响FDI技术溢出的机制,并利用我国2006-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层面数据,检验了同一行业企业在县域的集聚促进FDI技术溢出2,以及集聚程度的增长促进作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发现,企业数量的集聚促进作用最大,市场规模集聚次之,就业人数集聚最弱。就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来讲,促进FDI技术溢出的最佳集聚规模相比,企业数量的集聚规模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市场规模次之,而就业人数的集聚规模则迫切需要控制。

  • 标签: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集聚 FDI 技术溢出
  • 简介:本研究通过统计方法衡量和分析我国食品工业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运用经济理论寻找影响我国食品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食品行业Panel数据对上述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993-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均存在空间集聚趋势;基期水平、要素投入、行业规模效应、产业关联、空间外溢性、交通运输和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食品工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有着显著影响。

  • 标签: 食品工业 产业集聚 PANEL数据
  • 简介: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产业集聚效应的正反馈特征,对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和市场流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产业集聚效应衡量方法的比较,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制约产业集聚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政府投资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提高企业整体能力的建议。

  • 标签: 产业集聚效应 系统动力学 因果回路图
  • 简介:结构扭曲导致中国雾霾具有复合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区域性特征,亟需从发展方式导致的结构扭曲视角研究治理措施。构建一套独特的基于2001年-2010年中国省级层面的PM2.5数据集,分析结构扭曲诱发雾霾的机制效应,结果表明:中国雾霾呈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主要集中于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且雾霾有随时间而加重的趋势;产业结构轻型化有利于减少污染、降低雾霾;城市化水平提高将会加重地区雾霾;产出能耗强度越高越容易诱发雾霾。上述结果在各种情况下均是稳健的,表明中国到了转变发展方式以缓解持续雾霾困境的关键时期。应通过实行区域平衡、产业结构转变及能源结构转换等政策提升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红利"。

  • 标签: 雾霾 雾霾集聚 雾霾治理 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 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