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用于白内障手术的价值。方法:2020年8月-2022年7月本科接诊白内障手术病人84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D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白内障认知度:试验组数据(93.02±5.47)分,和对照组数据(69.37±6.28)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SDS和SAS评分,在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分别是(31.25±3.67)分、(32.59±3.92)分,和对照组(44.82±4.93)分、(46.03±5.24)分相比更低(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疾病认知度改善更加明显,负性情绪缓解更为迅速。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影响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多数人处于电子产品、雾霾、光污染环境之中,导致了人们患上白内障疾病的几率增加。如何提高临床上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成了当下白内障手术医护工作者的研究热点[1]。目前优质护理是临床上白内障患者术后常采用的方法,本实验通过对我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间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12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探索优质护理在护理白内障手术疾病方面的的效果,为临床上白内障手术疾病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多数人处于电子产品、雾霾、光污染环境之中,导致了人们患上白内障疾病的几率增加。如何提高临床上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成了当下白内障手术医护工作者的研究热点[1]。目前优质护理是临床上白内障患者术后常采用的方法,本实验通过对我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间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12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探索优质护理在护理白内障手术疾病方面的的效果,为临床上白内障手术疾病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联合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选择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与观察组,即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手术方法治疗)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联合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眼压、视力以及房角改善情况。结果: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差异,观察组显著较高,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闭角型青光眼 视力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联合行超声乳化、EX-PRESS引流器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4~2021-4从我院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4,超声乳化治疗)和观察组(n=44,联合行超声乳化、EX-PRESS引流器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眼压以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 标签:
  • 简介:原发性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中以闭角性青光眼比较常见,晶状体膨胀导致的瞳孔阻滞、房角关闭可引起眼压升高、视神经损害,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将导致患者失明[1].原发性青光眼的传统治疗以药物、小梁切除等为主,但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小梁切除的术后并发症较高,还可加速白内障的发展,因此大多数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伴发白内障,也给治疗增加了难度[2].寻找一种可一次解决原发性青光眼和白内障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临床对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证实晶体因素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一次解决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提供理论依据[3].但白内障超声乳化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原发性青光眼 青光眼患者 传统治疗 眼压升高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92例白内障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46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法,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比较显示,实验组负面情绪得到改善,护理满意度有所提升,组间数据检验( 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对于白内障患者,对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法,效果尤为显著,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白内障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某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4例,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与护理有效率。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护理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眼科白内障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改善其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眼科 白内障 应用效果
  • 简介:自1997年以来,我院眼科一直承担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和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白内障“复明工程”的工作,从1997年至今与当地市残联合作,在辖区16个乡镇,共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6044例,使农村越来越多的白内障贫困患者重见光明,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通过随访和患者复查时发现,有部分患者返家后因护理不到位,从而产生术后并发症,影响“复明工程”的质量,影响了脱盲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从2005年开始,我们对“复明工程”的患者采取了个性化护理管理模式,通过近三年的不断完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个性化 护理管理 复明工程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房水蛋白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治疗后,2组房水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术后房水蛋白水平控制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患者术后视觉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葡萄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行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入组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干眼症 不同药物治疗 效果
  • 简介:目的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的早期双眼视觉恢复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针对研究内容收集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资料(70只眼)。对以上60例患者进行干预手术治疗,其中一部分患者采取囊外白内障摘除,另外一部分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的方式吸除白内障。两种手术方法均采取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患者进行病症的干预,术后针对患者的视力情况进行校正,观察患者远距离和近距离交换的立体视线功能检验结果。结果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常规组的眼视力明显呈现比实验组较低的情况,P〈0.05。两组患者中存在黄斑型的中心近距离立体视力病症,实验组患者出现概率为20.15%,常规组患者出现概率为2.75%,收集数据信息存在差异,P值〈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干预后可以发现老年患者出现白内障病症后采取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在手术执行过后不能完全恢复之前的双眼视力。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前期,经历了漫长的视觉抑制,附加手术之后由于屈光差异问题,都是造成患者视觉病症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摘除术 早期双眼视觉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超声乳化手术,观察组进行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7、30、90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798.11±411.65)个/mm2,术后7d为(2632.21±448.51)个/mm2,术后30d为(2025.51±513.51)个/mm2,术后90d为(2135.21±468.11)个/mm2;观察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798.36±411.36)个/mm2,术后7d为(2797.25±411.12)个/mm2,术后30d为(2698.36±411.11)个/mm2,术后90d为(2697.21±411.27)个/mm2。组内比较:对照组术后7d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3,P>0.05);术后30、90d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30、5.825,P<0.05)。观察组术后7、30、90d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0、0.942、0.952,P>0.05)。组间比较:术前、术后7d,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2、1.486,P>0.05);术后30、90d,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03、4.940,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疗效非常理想,可有效维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稳定,并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白内障患者中应用人文关怀的护理价值。方法:本研究以2022.01~2023.05为期限,受试者为80例老年白内障病例,经双盲法分为40例/组,以甲乙为组名。甲组应用一般护理,乙组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比较并发症及满意率。结果:乙组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较甲组病例更低(P<0.05)。乙组病例总满意率较甲组病例更高(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中应用人文关怀的护理价值较高,可减少各种并发症,且患者普遍满意,有借鉴优势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 白内障 人文关怀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受的80例白内障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需要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利用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及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白内障 个性化护理 满意度 并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护理在白内障青光眼术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60例白内障青光眼术后患者,随机分组后一组常规护理,一组进行CICARE沟通护理。比较差异。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更低,满意度更高, P<0.05。结论:白内障青光眼术后患者实施CICARE沟通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CICARE沟通护理 白内障青光眼术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护理在白内障青光眼术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60例白内障青光眼术后患者,随机分组后一组常规护理,一组进行CICARE沟通护理。比较差异。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更低,满意度更高, P<0.05。结论:白内障青光眼术后患者实施CICARE沟通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CICARE沟通护理 白内障青光眼术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在围手术期责任制护理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70例,行超声乳化)作为研究样本(2021年1月-2021年12月),以盲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围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责任制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眼压指标无对比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患者(SAS、SDS)焦虑抑郁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相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期开展责任制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康复,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 超声乳化术 责任制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在硬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共52例进行实验研究,运用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对患者进行手术。对比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探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患者术后进行3个月随访,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视力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案选择中,运用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治疗及时、准确,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硬核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 简介:目的:探讨空军总医院眼科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该院白内障手术患者102例(186只患眼),以构成比或百分比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参照有关指南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院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用药中,术前24~48h、24h和3~4h和术后24h内以妥布霉素注射液8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浓度4%)冲洗泪道和结膜囊患眼数,占总眼数百分比分别为50.54%、100%和49.46%,局部滴眼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为主,构成比为91.6%;术后以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和软膏眼内局部使用为主,构成比均为49.73%.调查的186例眼中均未出现眼内炎.结论:该院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