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33例早期行康复训练者作为对照组,33例早期行针灸治疗+康复训练者作为实验组,观察治疗1个月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在早期行康复训练的同时,予以针灸治疗,可促进功能恢复,加快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偏瘫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巴氏指数数据差异极小,而护理后,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加速患者的恢复,保证患者健康,同时还能提高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 急性脑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联合组实施肝素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单药组实施单一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时间段APTT、PLT、INR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单药组,Barthel指数高于单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5;干预前单药组与联合组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联合组优于单药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PLT、INR指标对比差异不大,治疗后均改善,联合组优于单药组,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治疗期间,肝素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方案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恢复起到积极作用,改善不同时间段对相关指标,以此确保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素 拜阿司匹林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74例2020年1月到2021年11月间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对象经随机抽签法分为实践组(37例)、参比组(37例)。为参比组患者实施急诊常规护理,为实践组患者开展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对比组间抢救指标和满意度。结果:实践组患者各项抢救指标用时均低于参比组,且参比组满意度低于实践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抢救中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 满意度 接诊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结果:研究组接诊时间、抢救护理时间、急救室停留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死亡率、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救期间,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效率。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抢救指标 抢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结果:研究组接诊时间、抢救护理时间、急救室停留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死亡率、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救期间,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效率。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抢救指标 抢救效率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一种因脑动脉硬化或其他一系列综合因素致使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大脑缺血缺氧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及生活质量,随着国家对防治残疾的工作越来越重视,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成为医学重点发展方向。故本文根据目前相关文献资料,浅析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以为后期研究更加科学化的中西医治疗脑梗死提供思路。

  • 标签: 脑梗死 中风 中西医 康复
  • 简介: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阿托伐他汀钙片、依达拉奉治疗,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200mg口服,3次·d-1,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14d进行血清SOD、NSE含量的测定,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7、14d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3、7、14d血清SOD水平明显增加、NSE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损伤,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超氧化物歧化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与研究组(68例)。对照组予以单纯丹红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长春西汀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降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长春西汀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3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予以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NIHSS评分、血流动力学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血流动力学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用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有助于血流动力学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拜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对到我科看诊的36例超早期脑梗死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精心护理。结果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密观察溶栓过程病情变化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关键。

  • 标签: 超早期溶栓 急性期脑梗死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救效率的临床作用。方法以随机的方式将正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指标。结果观察组就诊至溶栓治疗时间、神经生长因子以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临床急救效率十分显著,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患者 急救效率 临床作用
  • 简介:急性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目前治疗尚无特别有效的办法。奥扎格雷(Ozagrel)能选择性抑制血栓素A2(TXA2)合成,增强前列环素(PGI2)合成,消除血栓;心脉通可活血化瘀,抗凝抗栓,养心安神。我院用奥扎格雷与心脉通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奥扎格雷 心脉通 药物治疗 急性脑梗死 血栓素A2 前列环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接受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应护理干预服务方法及功效。方法:对 2017年 03月 --2019年 11月本医院收入且予以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列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分为实验组、参比组各 34例,实验组运用全面护理干预服务方法,参比组运用传统护理干预服务方法,评估不良反应整体计算值、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整体计算值、配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整体计算值。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整体计算值评比参比组统计项目内容变小( P<0.05);实验组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整体计算值评比参比组统计项目内容变大( P<0.05);实验组配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整体计算值评比参比组统计项目内容变大( P<0.05)。结论:为接受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全面护理干预服务方法展示较优护理功效。

  • 标签: 早期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评价经颅超声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为发病6h内就诊者。同意溶栓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3组:尿激酶(UK)溶栓组、经颅超声溶栓组、经颅超声加尿激酶溶栓组,每组22例。不同意溶栓治疗的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只接受对症治疗。尿激酶10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半小时内滴完。应用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频率:800kHz,0.75w/cm^2,脉冲超声)治疗,每天一次,每次20min,共10天。对各组治疗前後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凝血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3个月,按欧洲卒中评分标准评分,经颅超声加尿激酶治疗组得分最高(95.33±3.37),对照组最低(79.17±8.73),即经颅超声加尿激酶治疗对恢复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最显着;按Barthel指数评分,轻度残疾或无残疾的比例最高(85.71%),对照组最低(41.67%)。对凝血功能无影响。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经颅超声有溶栓作用,并可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能促使神经功能恢复;因此,经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颅超声溶栓 尿激酶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CI患者82例(ACI组)及健康对照者3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ACI组又分为轻型亚组30例,中型亚组27例,重型亚组25例。分别对ACI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脑梗死轻、中、重型亚组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7.63±1.26)、(11.76±1.52)、(16.49±2.38)m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8±2.3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亚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的(1.18±0.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I组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判断病情及评价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超敏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颅脑CT血管成像对于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将选取2020.9-2021.5院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入组,通过随机法实施分组,每组50例。两组均进行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依据患者CT血管成像检查血管情况进行分组,血管正常患者为探究组(n=50),参照组均为血管闭塞者(n=50),本次对比两组患者mRs量表分级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探究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与参照组相近(P>0.05),治疗后,探究组相比参照组更低(P<0.05),探究组mRs量表分级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颅脑CT血管成像能够对于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判断,依据患者的血管情况实施治疗选择,具备较高的诊疗应用价值。

  • 标签: 颅脑CT 血管成像 急性脑梗死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