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2005年我科收治的2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平均22.5岁,位于侧脑室15例,第四脑室9例,第三脑室3例,桥小脑角1例。全部行显微手术治疗,7例术前行脑室外引流,24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部分术后出现并发症。随访18例,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脉络丛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多发于儿童,预后较好,积极的手术全切除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脉络丛乳头状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对于前循环动脉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仍是疗效最为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动脉瘤破裂后有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而且越早期破裂风险越大,因此对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大部分作者建议早期手术,可以减少由于动脉瘤再次破裂而造成的死亡和致残率。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翼点人路夹闭16例前循环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期
  • 简介: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嗅沟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所有病人行手术治疗,翼点入路5例,额外侧入路15例。采用Karnofsky评分法评估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SimpsonⅠ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15例),近全切除3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23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选择恰当手术入路,应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对提高嗅沟脑膜瘤手术效果及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关系。

  • 标签: 脑膜瘤 嗅沟 入路 翼点 入路 额外侧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们手术治疗30例室管膜瘤,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5~62岁。平均36岁。肿瘤位于第四脑室14例,第三脑室4例,侧脑室4例,脊髓内8例:其中多发1例。肿瘤位于第四脑室并向下延伸至第2颈髓背侧、桥小脑角。均经病理证实为室管膜瘤。

  • 标签: 室管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脑室 脊髓
  • 简介:妊高征性脑出血临床少见,其起病急,发病迅速,抢救不及时使产妇致残,甚至死亡.我院自1991年12月至2002年12月,共对13例妊高征性脑出血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妊高征 脑出血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和手术要点。方法共手术治疗13例大型动静脉畸形。外院曾行血肿外引流2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例。全部位于功能区。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7例,Ⅴ级6例。4例行术前栓塞治疗。在我院均行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结果6例无明显并发症。余7例主要并发症是偏盲、轻度失语、肌力下降及癫痫等,多数均逐渐恢复。10例动静脉畸形获全切,3例少量残留。残余动静脉畸形行伽玛刀治疗。结论动静脉畸形的最大危害是颅内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充分准备,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术中术后控制血压,高级别大型动静脉畸形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大型 动静脉畸形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诊治过程及手术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行头颅CT枪查,均碌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8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32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35次。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均采用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术后并发脑积水行V—P术5例。32例中死亡1例,恢复良好22例,生活自理6例.扶拐行走、需人照顾2例,卧床、靠他人护理1例。对其中27例随访3~12个月,均无再出血发生,无死产。结论DSA检查应作为诊断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主要方式:除了对Ⅰ~Ⅱ级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外,对其它患者可推迟到出血2~3周以后手术:掌握一定的显微手术技巧.对于顺利夹闭小型前交通动脉瘤、预防和控制术中破裂出血尤为重要。

  • 标签: 小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总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经验。方法采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病变87例,其中眉弓入路35例,包括动脉瘤31例,垂体腺瘤4例;颞下锁孔入路2例,包括岩斜区脑膜瘤1例,颅中、后窝三叉神经鞘瘤1例;乳突后锁孔入路28例,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6例,面肌痉挛12例;个体化小切口22例,包括海绵状血管瘤4例,凸面脑膜瘤18例。结果术中术野均能清晰暴露,术中无因病情变化或暴露不良而扩大切口及骨窗者。肿瘤均获全切除,动脉瘤均顺利夹闭,三叉神经痛与面肌痉挛均成功探查到责任血管。术后病人死亡1例,颅内感染1例,均为动脉瘤病人;皮下积液11例,包括采用眉弓入路8例,个体化小切口3例。结论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病变具有暴露小、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脑肿瘤 颅内动脉瘤 锁孔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45例,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并发症、病情危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1个月按GO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2045例患者中,好转1450例(70.90%),植物生存190例(9.29%),死亡(包括自动出院,放弃治疗者)405例(19.80%)。结论针对不同个体的多因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创手术治疗的32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指征和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其中中脑出血3例,脑桥出血22例,延髓血肿1例,中脑-脑桥联合出血4例,脑桥-延髓出血2例。血肿量3.6-21ml,平均8.6ml。按出血量将脑干出血分为3组:≤5ml,5.1-10ml,〉10ml。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17例,神经导航引导手术25例。3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经微创手术成功清除血肿,其中27例血肿清除彻底,另外5例大部分清除血肿,1个月内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3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1例。术后3个月存活28例,死亡4例。术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5分3例、4分9例、3分12例、2分4例、1分4例。结论采用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疗效。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提高脑干出血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脑干出血 手术入路 显微技巧
  • 简介: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降低残障率.方法对14例海绵窦内肿瘤行硬膜下入路切除5例,行硬膜外入路切除9例,比较两种入路的方法及疗效.结果行硬膜下入路者中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4例.行硬膜外入路者中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出现新的脑神经功能障碍3例,其中1例完全恢复.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及生长特性,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有效提高全切率,降低残障率.

  • 标签: 海绵窦 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解剖学
  • 简介:目的总结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个体化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5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锥颅软管穿刺引流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以及组合方式治疗。结果术后存活142例,出院时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24例,Ⅱ级36例,Ⅲ级43例,Ⅳ级29例,Ⅴ级10例。死亡11例。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方法选择,无需拘谨于单一手术方式,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治疗烟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烟雾病患者,均采用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手术的方法治疗。结果16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未再发生脑缺血或脑出血,所有病例都没有新脑梗塞出现,临床症状均好转,复查见颅底血管网增加,血液供应有明显改善,伴侧支血管形成。结论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是治疗烟雾病的一种选择。

  • 标签: 烟雾病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大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80.8%),次全切除5例(19.2%)。肉眼下面神经解剖保留20例(76.9%),术后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10例(38.5%),Ⅲ~Ⅵ级16例(61.5%)。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面神经可获得解剖和功能的保护,并发症与病死率低,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一站式复合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采取复合手术治疗的24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术前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8例,Ⅳ级14例,V级2例。14例术中先做治疗性供血动脉栓塞再进行手术切除,另10例直接行手术切除;全部病人均在切除病灶后行术中造影以评估切除程度。结果24例畸形血管团全切除。20例术后恢复良好,4例术前昏迷病人术后意识障碍改善。没有死亡病人,未发生与介入相关的并发症。24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6例行DSA、8例CTA检查;除1例存在部分病灶残留外,其余23例均无病灶残留或复发;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6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4例。结论复合手术为脑动静脉畸形提供了一个新的外科治疗方案;该技术可简化多次介入以及显微手术治疗过程,并且能够实时地对切除情况进行精准地评估,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复合手术 显微手术 栓塞
  • 简介: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双侧脑室铸型患者,均采取血肿侧对侧额角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2例,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43-79岁,平均61.2岁,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起病到手术时间4-6h25例,6-12h37例,12-24h15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骨窗开颅术 脑室穿刺术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患者的肿瘤大小、术前GH水平、术中GH的动态变化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7例垂体GH腺瘤,18例术前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均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19例术中检测GH水平,21例术后1个月行OGTT试验。结果术后随访期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的30例,随访期内GH〈2.0ng/ml的有29例,总的缓解率61.7%,其中微腺瘤77.7%、大腺瘤的缓解率是51.7%。结论垂体GH腺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OGTT抑制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首选,术中GH的动态观察有助于早期判断手术效果,若能及时快速测定GH,将有助于提高缓解率。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垂体瘤 经鼻蝶入路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在伤后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级和评分标准(AIS),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判,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36例患者中,AIS的1例为A级(3%),17例为B级(47%),18例为C级(50%);出院时,13例(77%)的B级患者和15例(83%)的C级患者AIS评级得到改善;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分别由入院时的(20.60±9.78)、(86.30±10.35)增至(56.20±10.71)、(159.20±1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伤后早期手术治疗可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中获得显著疗效。

  • 标签: 急性 成人 颈髓损伤 手术
  • 简介:大型小脑幕脑膜瘤是指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或小脑幕切迹处,瘤径大于3cm的脑膜瘤,由于该位置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全切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手术难点。近年来我科采用显微手术切除12例该部位脑膜瘤,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脑膜瘤 小脑幕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