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于降低老年患者药物不良事件(ADEs)发生率及提高临床医疗安全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老年医学科及消化内科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老年患者(〉65岁)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两科均不使用PASS介入干预。第二阶段,老年医学科使用PASS介入干预;消化内科不介入干预。根据Naranjo评分表判定ADEs。比较两个科室前后阶段ADEs发生率、分布及严重程度,发生可预防ADEs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1)老年医学科介入干预后,可预防ADEs及重度可预防ADEs发生率下降(P〈0.01),消化内科前后阶段可预防ADEs及重度可预防ADE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2)两科室可预防ADEs中,重度事件所占比例多,干预治疗后,重度事件减少更显著。(3)老年医学科介入干预后,可预防ADEs相关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都有所下降(P〈0.01)。消化内科,前后阶段可预防ADEs相关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DEs在老年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越是严重的ADEs越可以防范。使用PASS对可预防性ADEs加强防范,有更多临床获益,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医疗隐患,降低病残率,提高临床医疗安全。但其仍存在一定缺陷。

  • 标签: 老年人 药物不良事件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 简介:<正>背景疫情,河南与全国平齐据1990年第3次全国结核病流调结果,全国和河南的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523/10万和530/10万,上述两则疫情数据非常接近。河南是我国仅次于四川的第二大人口省份,1995年底全省人口数为9108.8万人(据人口统计资料),以此估算,河南人口占全国人口

  • 标签: 结核病控制 管理系统工程 河南人口 肺结核病人 疫情 综合医院
  • 简介:系统生物学是一门学科紧密交叉的学科。它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利用高通量实验技术获得的海量数据,整合不同类型的信息构建生物系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揭示生命的本质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系统生物学为研究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本文主要介绍系统生物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系统生物学 高通量 心血管疾病 网络模型
  • 简介:脂代谢紊乱被认为是一种代谢性疾病,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制定脂代谢紊乱的定义:三酰甘油(TG)〉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高密度脂蛋白(HDL—C)〈0.9mmol/L(男性)或〈1.1mmol/L(女性),或己接受相应治疗。它和高血压、血糖异常、肥胖症等多种疾病被称为代谢综合征。目前认为发现它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

  • 标签: 脂代谢紊乱 消化系统 国际糖尿病联盟 代谢性疾病 靶点 高密度脂蛋白
  • 简介:<正>106例住院SLE患者,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诊断标准发现胸膜损害76例,占71.7%。其中胸膜炎48例,急性狼疮性肺炎20例,弥漫性间质性肺炎11例,肺不张3例SLE性尿毒症性肺水肿1例。76例中无1例单独肺、胸膜损害。临床特征:①肺胸膜损害发生较早,发生在SLE病程半年内者48例;②肺胸膜损害可为首发症状,有5例;③X线表现多种多样;④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反应良好,治疗好转率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急性狼疮性肺炎 美国风湿病学会 间质性肺炎 尿毒症性肺水肿 弥漫性
  • 简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硫氧还蛋白(Trx)系统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参与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状态以对抗氧化应激,其是由Tr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和还原型辅酶Ⅱ(NADPH)以及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组成的多功能小分子蛋白系统,因此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有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硫氧还蛋白系统和骨质疏松症之间的联系。

  • 标签: 硫氧还蛋白系统 氧化应激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易损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罪魁祸首,CD40-CD40L系统作为免疫和炎症反应的枢纽,其贯穿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生发展至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全过程,阻断其信号传导途径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提示在临床上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 标签: CD40-CD40L 易损斑块 急性心血管 临床分析
  • 简介:随着系统生物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直,现代医学的研究正由微观、实体的探索向宏观、系统的角度转变。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后系统生物学的另一重要研究内容,是一种新的整体性的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生命体所有代谢物及中间体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代谢组学 系统生物学 蛋白质组学 医学思维 现代医学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脏病(CKD)甚至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导致CKD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与CKD的进展密切关联.本文简要总结了CKD患者SNS和RAAS激活与肾脏病进展之间的联系,并针对当前现状简单介绍了一些相关治疗研究.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 肾脏损伤 交感神经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简介:导管消融是一些快速心律失常首选治疗方法,消融导管准确定位和良好贴靠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传统消融导管要有一定的硬度以保证其可操控性,但这也同时限制了导管操控的灵活性。随着心房颤动(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的开展,传统手术的这种局限性变得更加明显。

  • 标签: 快速心律失常 介入治疗 导航系统 导管消融术 应用 复杂心律失常
  • 简介:在乳腺良性疾病的治疗上,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女性选择创口小、损伤小、美容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的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手术。自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解放军461医院共对200例乳腺良性肿块的353个病灶施行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 乳腺肿瘤 超声定位
  • 简介: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系统性硬化症(SS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SSc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口服沙利度胺治疗,开始剂量为50mg/d,睡前顿服,此后每隔1周增加50mg/d,直到剂量达150mg/d;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MTX)治疗,15mg/次,1次/周。疗程2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食管和肺检查变化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硬化、雷诺现象均显著减轻,关节功能改善(P<0.01或P<0.05);实验组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病变,治疗后对照组好转11例(36.7%),实验组好转20例(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对照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能按治疗方案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沙利度胺治疗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安全,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简便、费用低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治疗 沙利度胺 甲氨蝶呤
  • 简介: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目前在美国大约有2300000房颤患者,英国每年大约新诊断房颤46000例以上。房颤的患病率在50~59岁年龄组为0.5%,而在70岁以上年龄组则增至9%。房颤常和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并存,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而这些并存的疾病均是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最近的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对房颤患者是有益的。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心房纤颤 房颤患者 心血管疾病 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感染组(92例)和非感染组(112例)。收集患者病史资料,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比较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惊厥等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的比较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出现这些表现时必须高度警惕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及时给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与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BISAP评分体系(bedsideindexforseverityinA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拟诊为SAP的患者68例,分别进行BISAP、APACHEII、Ranson以及CTSI评分。BISAP评分标准包括患者入院24h内的尿素氮水平、受损精神状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年龄、胸腔积液5项内容。以BISAP≥3分、APACHEⅡ〉8分、Ranson≥3分、CTSⅡ〉3分为SAP的评估标准,分析这几种评分系统评估SAP的正确率。结果68例患者中,BISAP≥3分者43例,占63.2%;APACHEⅡ≥8分者41例,占60.3%;Ranson≥3分者41例,占60.3%;CTSI≥3分者46例,占67.6%。BISAP评分系统与APACHEⅡ评分系统、Ranson评分系统以及CTSI评分系统比较,评估SAP的正确率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BISAP评分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简便的评分体系可推广应用于SAP的评估。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损伤严重度评分 BISAP评分 APACHEII评分 RANSON评分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损害的慢性反复发作自身免疫病,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逐渐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感染对患有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来说是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的原因。最近已经明确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通过脑内特殊的机制显著增加了对感染的易感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诱导破坏了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原本平衡的相互作用。结果,这种损伤引起了继发的免疫缺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诱导的免疫抑制(CIDS)和感染。CIDS或许可以作为研究大脑对免疫系统控制机制和调节的模型。更重要的是,了解CIDS可使我们制定出有效的治疗策略,这样通过剔除不利于恢复的因素就可以提高由一系列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预后。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系统 相互作用 免疫抑制 治疗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脑出血并发营养不良、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系统性健康教育,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脑出血 健康教育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术后外周血管栓塞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将6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2组(A组术前不用抗凝药,B组术前使用阿司旺林),在术前、捕管完成心内电生理检测后,消融完成后即刻及术后2d,采静脉血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烷B2(TXB,)、蛋白c(PC)、蛋白S(PS)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与术前比较,其他三个时点血浆PAF、TXB2含量明显增加,PC及PS血浆含量无变化,且发现年龄、左右心系统操作对PAF、TXB2变化尤影响;B组患者与术前相比,其他三个时点的血浆PAF、TXB:含量尤明显变化。结论RFCA术可引起血小板的激活,抗凝系统无明显变化,可致血栓形成。服用阿司匹林可阻止血小板的激活,从而阻止血栓的形成。

  • 标签: 射频消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栓烷B2 蛋白C 蛋白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