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成熟的技术使手术时间越来越短,术后恢复快,因此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但由于腹腔镜手术器械结构复杂,带电的腹腔镜器械不耐高温高压也不能浸泡,给灭菌增加了难度,而且灭菌时间过长,不能满足临床手术的需求。2004年1月开始,我院为了满足临床腹腔镜连台手术的需要,对腹腔镜带电器械经过严格防水处理后一同与腹腔镜非带电器械采用汇日灭菌器进行快速低温湿灭菌40min,经205次灭菌后监测,其灭菌效果和电功率均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手术器械 灭菌方法 临床手术 腹腔镜器械 手术创伤 手术时间
  • 简介:目的比较2种不同卧位预防早期压疮的效果。方法采用Braden评分表对伴有意识或运动功能障碍的卧床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将评分≤12分的20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组采用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翻身,对照组采用900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翻身,探讨2种卧位预防早期压疮的效果。结果观察组97例预防早期压疮有效,有效率达95.09%。对照组86例有效,有效率为85.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翻身,较90°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翻身预防早期压疮明显有效。

  • 标签: 压疮 卧位 预防 比较
  • 简介:阴道冲洗是治疗阴道和宫颈炎症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一些妇科手术术前准备的内容。目前临床常用的阴道冲洗液为1:5000高锰酸钾溶液,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强氧化剂,通过氧化细菌体内活性基团而发挥杀菌作用。酸性氧化电位水为无色、透明、无刺激性异味、高氧化还原电位(ORP)(1000—1150mV)、低pH值(2.3~2.7)的水。另外还溶解有10~50mg/L氧和30~40mg/L活性氯,杀灭病原微生物作用强。本实验分别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和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阴道冲洗,通过细菌菌落生长情况,比较阴道冲洗前后两种溶液杀菌效果的强弱。

  • 标签: 阴道冲洗 高锰酸钾 酸性氧化电位水
  • 简介:目的比较蓝光床与蓝光箱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60例高胆红素血症,符合光疗指针且直接胆红素基本正常,仅以间接胆红素高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蓝光箱,治疗组使用蓝光床,每天照射12h,连续照射3天,观察血清胆红素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光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值下降显著,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光疗副作用治疗组少于对照组。结论蓝光床与蓝光箱比较,具有疗效好、方便、舒适、副作用少等优点。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治疗 光疗法 蓝光
  • 简介:目的比较中美两国麻醉专科护士工作范围的异同,为探讨我国麻醉专科护师的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以布雷迪的比较教育学经典四步法对中美两国麻醉专科护士工作范围进行描述、解释、并列、比较。结果由于中美两国卫生政策及医疗保健水平的不同,中美两国麻醉专科护士工作范围在临床实践、管理、教育、科研等4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结论虽然我国麻醉专科护师的工作范围较现有的麻醉护士有所扩展,但仍与美国麻醉专科护士有差别。未来中国的麻醉专科护士不仅参与和协助麻醉医师的完成麻醉过程,而且将更多地关注麻醉过程中患者安全与舒适。

  • 标签: 中国 美国 麻醉护士 工作范围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预防和控制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对直线加速器放疗的105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40例和观察组Ⅱ35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Ⅰ放疗前将新鲜芦荟汁涂擦在照射野皮肤上,观察组II放疗前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在照射野内均匀喷洒,与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局部皮肤比较.3组放疗后,照射野皮肤按WHO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分级标准每日进行观察评价,并及时记录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程度,评价至总疗程结束,疗程结束后征求每位患者的意见.结果芦荟和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均能预防和控制放射性皮肤损伤,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芦荟及医用射线防护喷剂2个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荟涂擦用于预防和控制放射性皮肤损伤容易被患者接受,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性皮肤损伤 芦荟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32例,表面麻醉下手术137眼,球后麻醉下手术95眼,对两组麻醉效果、并发症、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表面麻醉下和球后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表面麻醉可以减少球后麻醉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且手术时间比球后麻醉短。结论: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表面麻醉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 简介:[目的]比较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与传统皮肤点刺过敏原检测两种方法中儿童的依从性,以探讨更加有效﹑依从性更好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进行过敏原检测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对照组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患儿对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方法依从性更好;两组检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方法的标本远远多于皮肤点刺方法。[结论]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更易被儿童接受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 标签: 过敏原 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 依从性
  • 简介:目的观察直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直型留置针组和Y型留置针组,各90例,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堵管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舒适度、留置时间和堵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直型留置针较Y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堵管率低、留置时间长、患者舒适度好,能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直型留置针 Y型留置针 静脉输液
  • 简介:目的了解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护理专业的护生对《卫生法学》教学情况的反映,提高教学效果。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护理专业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大专护生的《卫生法学》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卫生法学》教学与护生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护生对部分问题的看法存在差异。结论《卫生法学》在学科性质、适宜学时、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对于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护生的教学应该有所区别。

  • 标签: 卫生法学 教学模式 教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小儿视频脑电图监测效果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选2019年5月到2020年12月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50例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就监测效果作分析。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监测成功率依次:84%、52%;观察组、对照组监测缺陷率依次:12%、28%;观察组、对照组监测失败率依次:4%、20%;P<0.05。结论 为视频脑电图监测患儿融入综合护理,可有效避免监测期间受干扰因素影响,最终监测效果佳,应用价值高,应继续推进。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 视频脑电图 监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与探究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运用效果以及护理方式。方法 选择于本院就诊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模式将病人分为对照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以传统方式实现静脉穿刺,实验组以改良方式展开静脉穿刺。对2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结果 实验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运用改良式静脉留置针穿刺模式能够将穿刺成功率大幅度的提高,可减轻病人在静脉穿刺中所感受到的不适感,将穿刺时间有效缩短,也能加快护理人员的工作成效。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穿刺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老年不配合患者两种胃管置入方法的效果。方法40例老年不配合息者分别用常规法和逆胃管弯曲弧度法量入胃管,其中常规法置入胃管30次,逆胃管弯曲弧度法置入胃管34次。结果常规法置入胃管一次成功率60%,反复成功率40%,而逆弯曲弧度法置入胃管一次成功率97.1%,反复成功率2.9%。逆弯曲弧度法置入胃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法,且反复置人率低。结论老年不配合患者应选择逆胃管弯曲弧度法置入胃管,且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一次成功率高、痛苦少等优点。

  • 标签: 老年人 胃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不同护理方法在儿童大叶性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比较。方法:此次研究样本选自2021年10月01日-2022年04月底因大叶性肺炎前来我院诊治的300例患儿。结果:优质护理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远远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患儿的康复速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 标签: 儿童大叶性肺炎 不同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与MRI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分析临床诊断的效果。结果: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且误诊率低于CT,P>0.05;在肿瘤直径5cm方面,CT检查内部结构和周围特征高于MRI,P<0.05。结论:在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中给予CT与MRI检查的效果理想,准确率较高,临床误诊率较低,CT检查在肿瘤直径5cm的内部结构和周围特征较为明显,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 标签: CT MRI 周围型肺癌 诊断
  • 简介: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这一行政法规的实施,将为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同时也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行医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条例》的全面实施,将对提高医疗护理管理水平提出严峻的挑战。

  • 标签: 实施《条例》 规范教育 应对措施 长效管理
  • 作者: 余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2-18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 第7卷 第5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在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中积极施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这一时间段到本院进行体检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所有患者分别施行常规疾病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依从评分、自护能力、血压情况。结果:研究组高血压患者接受了综合护理干预后,护理依从评分从(51.61±2.40)提高到了(86.07±3.18)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3.74±3.15)分,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也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护理后分别为(103.82±2.81)mmHg和(85.91±1.44)mmHg,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36.40±2.36)mmHg和(92.36±1.62)mmHg,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十分确切,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优化患者的血压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综合护理干预;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