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子影像学是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对人或其他活体的生物学过程进行可视化、特征化和监测的科学,其迅速发展使疾病诊断由传统的解剖形态学向功能、代谢、受体和基因的分子水平转化。核医学作为最成熟的分子影像技术,其所用设备也从单模态发展到双模态,其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CT 转移性骨肿瘤 原发性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阴式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2例子宫肌瘤和84例子宫肌腺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和经阴道超声图像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肌瘤声像图为圆形低回声区和等回声区,以及分布不均匀的强回声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团块周边可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内部有时可见棒条状血流。子宫肌腺症声像图为子宫均匀性增大,形态饱满,子宫切面见肌壁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回声增强,呈粗糙光点回声,边界不清楚,欠规则。病灶区内血流少,见稀疏的短条状血流。结论经阴道超声可获得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图像。能比腹式更清楚地显示子宫肌壁内的微细改变,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子宫肌瘤 子宫肌腺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部疾病病例65例,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4例获得病理组织标本,1例穿刺失败。39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可疑恶性病例5例,炎症及其他良性病变20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病理诊断准确性高,可作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检查,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 标签: 螺旋CT 肺部 穿刺活检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胆管结石病的彩超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肝胆管结石大小为0.3~3.2cm,以位于肝左叶居多,占67.3%(35/52),与肝右叶分布率及左右肝内胆管结石分布率比较,结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8.73和39.43,P<0.05。其声像图表现为沿左右肝内胆管走行呈簇状分布,可见多发泥沙样结石呈斑点状、条索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分布的高、强回声,后方大多伴明显声影,近端肝内胆管扩张至0.5~2.1cm,与伴行的门静脉分支形成“平行管征”。病灶部位血流显像中可见,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显像均清晰者46例(占88.5%)。结论彩超检查是肝胆管结石病重要的诊断手段,在超声下多角度、多切面扫查,并利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信息,可准确判断及鉴别。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彩超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并行CT扫描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中,抽取出80例患者进行分组,将恶性病理改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良性病理改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病例数为38例,观察组病例数为42例。对比两组患者CT扫描过后的病变类型、敏感性、血管征分型、CT强化峰值(PH)以及CT强化峰值与主动脉强化值的比值(SPH/PPH)。结果观察组CT血管征敏感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敏感率2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者的PH、SPH/PPH的组间差异均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的定性、诊断起到重要意义,临床诊治时利用CT血管征能够确定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病变,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CT血管征 肺部微小结节病变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胆管结石病的彩超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肝胆管结石大小为0.3~3.2cm,以位于肝左叶居多,占67.3%(35/52),与肝右叶分布率及左右肝内胆管结石分布率比较,结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8.73和39.43,P<0.05。其声像图表现为沿左右肝内胆管走行呈簇状分布,可见多发泥沙样结石呈斑点状、条索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分布的高、强回声,后方大多伴明显声影,近端肝内胆管扩张至0.5~2.1cm,与伴行的门静脉分支形成“平行管征”。病灶部位血流显像中可见,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显像均清晰者46例(占88.5%)。结论彩超检查是肝胆管结石病重要的诊断手段,在超声下多角度、多切面扫查,并利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信息,可准确判断及鉴别。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彩超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以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方法择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52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所选患者均行以CT检查,并行以MRI补充检查,对单独CT检查与CT、MRI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单独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51.92%,CT、MRI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71.15%,CT、MRI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CT检查(P<0.05)。结论针对中心型肺癌患者,CT、MRI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CT诊断 中心型肺癌 准确性 MRI补充诊断
  • 简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是临床医师特别是血液科医师常见问题。大多全血细胞减少症可明确病因,但少数患者经住院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本文拟对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全血细胞减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诊断试验研究质量的控制要取得诊断试验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研究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影响诊断试验研究结果真实性的因素有两方面:机遇和偏倚[1].

  • 标签: 诊断试验 研究 评价 试验数据 统计学处理
  • 简介:摘要小肠肿瘤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肿瘤,其中2/3~3/4是恶性肿瘤。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比结肠癌低50倍。这是由于小肠属碱性环境,不利于肿瘤生长;小肠内容物是流体,可稀释致癌物质,即排空快而减少食物中潜在致癌物与肠黏膜的接触时间;小肠细菌量少,使需要细菌参与代谢的潜在致癌物(如二级胆酸)生成减少;小肠淋巴组织产生IgA,中和病毒;集合淋巴结产生的T淋巴细胞免疫力强等原因,使小肠的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消化道其他部位。目前尚未明确恶性肿瘤的诱发因素及病因。本文旨在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治。

  • 标签: 小肠肿瘤 临床特征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川崎病(KD),亦即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发热红疹疾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尤其多见于一至两周岁的婴儿。婴幼儿的全身中小血管出现炎症,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的扩张以及动脉瘤。病发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缺血性心脏病,导致婴幼儿猝死。目前,不典型川崎病和不完全型川崎病缺乏特征性诊断指标和明显的临床病症,因此难以在早期发现川崎病,尽早进行对症治疗仍有难度。川崎病临床诊断和治疗亟需完善。近几年来,临床上对川崎病患者进行丙种球蛋白(IVIG)以及多种激素治疗实验,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尚未进行广泛性推广。本文是对川崎病诊断和最新的治疗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产前诊断(prenataldiagnosis)是指在出生前对胚胎或胎儿的发育状态、是否患有疾病等方面进行检测诊断。本文旨在探讨产前诊断的相关内容,从而掌握先机,对可治性疾病,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宫内治疗;对于不可治疗性疾病,能够做到知情选择。

  • 标签: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垂体病理性增生的临床和MRI特征,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诊断为垂体病理性增生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包括垂体前叶激素相关靶腺功能不全10例,库欣病2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2例。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见垂体对称性增大、上缘呈凸形,信号均匀且强度基本同脑灰质,钆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直至明显均匀强化;5例患者于鞍内可见流空血管影;8例患者行MRI平扫随访3月至2年,见增大垂体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垂体病理性增生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但其准确的诊断应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性治疗。

  • 标签: 垂体疾病 病理性增生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作者: 邓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1-24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期
  • 机构:重庆市永川区妇幼保健院,重庆402160
  • 简介:儿童腹痛是儿科急诊常见疾病之一,据相关调查显示,大约9%的急诊患儿是因为急性腹痛就诊。但因为小儿表达能力欠佳,无法确切告知疼痛部位、特点,加上对于疼痛耐受较差,查体不配合,再加上小儿腹痛的原因比较复杂,且呈现多样性,导致疾病诊断十分困难。因此,在临床诊断小儿腹痛时需结合患儿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诊断。小儿腹痛有急慢性之分,不同年龄的患儿腹痛原因不同。一般而言,年龄在5岁以下的患儿多见急性胃肠炎、肠套叠、肠痉挛等疾病,而年龄在3岁及以上的患儿,则多见肠系膜淋巴炎、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等病症。随着近年来高分辨率超声和彩色多普勒的广泛应用,超声作为一项无创、无辐射的检测手段具有重复操作性好、价格低廉、家长易于接受等优点,逐渐成为小儿急性腹痛诊断的一线选择。本人根据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就超声对儿童急性腹痛鉴别诊断的三类疾病,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肾脏疾病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受损的其他症状,依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作出临床诊断,其进展及预后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肾穿刺活检的应用为临床医生判断病情、评价预后提供客观依据,因此肾活检病理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复习我院近3年中557例肾穿刺活检病历资料,发现并探讨肾脏病理诊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指导今后相关工作,提高确诊率,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肾脏疾病 病理学 诊断 穿刺活检
  • 简介:对供临床医学专业用的《诊断学》第5版实验诊断篇教材内容进行了使用,认为该教材能围绕为县、镇级医疗机构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针对特定的对象和要求,体现了新教材的整体优化。为进一步完善该教材的建设,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供再版时参考。

  • 标签: 《诊断学》 新版教材 专科 临床医学专业 实用型人才 教材内容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讨论胃良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方法,并为胃良性肿瘤患者在临床治疗上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胃良性肿瘤患者中选出80例,观察其临床症状,其首发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常易被误诊为胃溃疡出血,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结果胃良性肿瘤症状无特异表现,在临床观察后予以手术切除。在术后观察记录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等。结论在胃良性肿瘤患者诊断病情中观察临床反应,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胃良性肿瘤 诊断 研究
  • 简介:包括靶向性治疗在内的新疗法已使癌症患者的整体生存期有所延长,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治愈率并无改善。缺乏检出早期癌症的能力是其根本原因。此外,目前应用的肿瘤临床分期和分型方法不能满足临床肿瘤治疗有效性评估的需求。因此,建立、整合包括肿瘤行为在内的表观遗传学病理机制新理念,并提出肿瘤分期和分型系统新标准实属当务之急。

  • 标签: DNA甲基化 生物标志物 癌症 诊断 表观遗传学
  • 简介: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占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1],其预后与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螺旋CT检查诊断胃肠道肿瘤性病变已在国内外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随着影像技术进展,CT在胃癌诊断中已突破单一的"诊断+分期"模式,逐步形成涵盖精确、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和术后并发症检测及随访为一体的影像学评价体系[2]。本文就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CT,

  • 标签: 胃癌 CT 诊断